齊岳
以創新為核心,在推進工業信息化的同時提升基礎工業能力,打造質量品牌,推動綠色制造,并將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等作為重點領域來突破,推動整體產業結構的深化調整。
這樣的路徑方向和著力點都是很明確的,但宏偉藍圖的實現需要點滴寸勁的不斷接續,企業和政府都需要更細致的行為指引。
全球企業界在創新方面的標桿中,3M公司對我們有強烈的啟示意義。3M創新能力之強,甚至超過蘋果。3M公司一直強調1/3的營業額必須來源于創新產品,各級主管得容忍下屬鉆研自己不甚同意的項目。這種“于無聲處聽驚雷”的創新路徑值得借鑒。
政府最大的挑戰則在于如何踐行“市場主導、政府引導”這條自己劃下的界限。我國制造業中以國企為主,如果以“市場主導”,那么過剩產能都應該立即出清,地方政府不應以就業、財稅等名義干涉企業合并。美國企業家杰克·韋爾奇接手GE這家航空母艦級的龐大企業時,采取的手段是大規模裁員并去除不賺錢的項目。3M公司也強調要及時清理沒有前景的產品。我國比GE、3M要大無數倍,手段烈度需要考量,但去蕪存菁的方向不應改變。從來沒有聽說過艱苦卓絕的創新是發生在政府保護之下的。
不管是企業還是政府,承擔創新的主體都是人。企業家要有創新意識,工程師和產業工人要有創新能力,政府官員要有超乎權力之上的創新意愿。從最微觀的角度說,我國制造業的突圍,有賴于從政府到企業每個人的自我突破。表現在外,應該呈現為企業的激情與政府的克制。相比之下,后者更為根本。
(摘自《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