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 楊帆 楊建華 李昱婷(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重慶 401123)
基于物元可拓評價法的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評價
高超楊帆楊建華李昱婷
(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重慶 401123)
目前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評價方法多為定性評價,主觀性太強,且評價比較片面,不能反應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的整體水平。本文通過改進的物元可拓評價法應用于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評價中,建立評價要素的物元分析模型,分別從科技研發人員的知識儲備水平、技術創新能力、計劃執行能力等三個維度作為物元分析模型的評價因子進行評價和分析。
創新能力評價 物元模型 可拓評價 改進
科技研發人員作為科技創新要素中最具能動性的核心要素,是一個國家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對其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能起到重要的導向和激勵作用,對于推動我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國內外關于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評價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目前較為廣泛使用的定量評價方法有:綜合評價法[1]、模糊評價法[2]、層次分析法、多層次灰色理論法[3]等,但由于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評價指標涉及很多不確定因素和不相容的情況,大多數評價方法存在對定性指標的定量轉化處理不夠理想的問題,部分評價方法主要依靠專家打分,主觀性較強,不能客觀反映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的真實水平。本文首先針對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的特點,綜合考慮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所需的知識儲備、技術創新能力、計劃執行能力等各項指標的敏感性和閾值,構建科學全面的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多級評價指標體系;據此建立多級物元模型,并進行多級指標賦權;在此基礎上先對評價對象的各個二級指標子對象進行可拓評價,然后對一級評價對象進行綜合評價,不僅可以得到評價對象的評價等級,而且子對象評價也得到了評價對象各個子指標的評價等級,便于綜合全面評價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的綜合水平。

表1 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評價指標

表2
本文提到的科技研發人員是針對某些需要解決的特定問題或具體的實用目標,主要從事開發適合市場需要或能引領市場的新系統、新產品、新原理、新技術、新方法、新工藝、新流程、新材料等研究活動的一類人才。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由三個部分組成,如表1所示,其中:第一部分是知識儲備水平的評價,包括學歷水平、知識寬度、以及職稱水平等三個方面;第二部分是技術創新能力的評價,包括再學習能力、創新思維的能力、以及預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三個方面;第三部分是計劃執行能力的評價,包括團隊溝通能力、風險判斷能力、以及計劃執行能力等三個方面。
2.1物元模型
可拓學[4]是蔡文等創立的新學科,研究事物拓展的可能性和開拓創新的規律與方法,并用以解決矛盾問題。物元可拓法[5]的基本原理是根據物元可拓分析理論,將評價指標體系及其特征值作為物元,通過評價級別和實測數據,得到經典域、節域和關聯度,從而建立定量綜合評價方法。
物元是以事物N、特征C 以及事物關于該特征的量值V組成的三元組,記做R=(N,C,V)。給定一個評價對象——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R,有三個一級評價指標,則R=(R1,R2,R3);子對象Ri有ji個二級評價指標,則Ci=(Ci1,Ci2,…Ciji,),Vi=(Vi1,Vi2,…Viji,),其中Ciji是第i個子指標Ci的第ji個二級評價指標,Viji表示二級指標Ciji的量值。
根據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指標體系,建立形式化的多級物元模型:

經典域是表示評價對象各個指標特征對于不同優劣等級的數據范圍,用表示科技人員創新能力的第i個一級指標處于技術創新能力第n級的經典域關系,表示二級指標屬于第n等級時的量值范圍,則經典域矩陣為:



2.2關聯函數
由于科技人員創新能力評價中,所選取的各個指標都是正向型指標,即定性得分或定量數值越大越好,因此,本文依據側距的概念建立最優點在等級區間右側端點的初等關聯函數,即指標值等于某等級區間的最大值時,該項指標對該等級的關聯度最大。


改進后,當某指標屬于某一優度等級區間時,指標評價值越大,求得關聯度就越大,具有該等級區間的程度就越大,從而不僅可以得到等級分類信息,而且具有實際解釋意義。
同時對于多個對象的可拓評價,屬于同一優度等級時,指標評價值越大,綜合關聯度就越大,可根據該遞增性對多個對象直接進行排序。
2.3多級可拓評價
2.3.1一級評價指標可拓評價
根據科技人員創新能力多級物元模型,以每個一級評價指標為子對象,進行可拓評價。第m個研究人員的第j個一級評價指標子對象關于創新能力的優度等級n的綜合關聯度函數為:

2.3.2科技人員創新能力綜合評價
由R所有一級指標關于各個等級的關聯度,計算待評價總體R對于各個優度等級的綜合關聯度:

根據改進后的關聯函數,對于不同的待評對象,可以根據所處的等級進行分類,對于同一優度等級的多個對象,越大,其技術創新能力越強,可據此進行多個待評對象的排序。
隨機抽取重慶某科學院5名科技研發人員進行創新能力測評,并建立物元模型,進行綜合等級評價。根據這5名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的測評數據,結合“重慶市科技人員職稱評審指標體系(送審稿)[6]”,分別從知識儲備水平、技術創新能力、計劃執行能力等3個方面選取9個二評價指標,并將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各評價指標的優度等級分為較弱、一般、較強等三類。
(1)樣本值的數據標準化處理。由于9個二級評價指標的數值越大表明科技研究人員創新能力越好,因此,設為第m個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的二級評價指標標準化后的值;為第m個待評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的二級評價指標的原始值;W——被評價的樣本數。根據標準化公式,為:

(2)多級物元模型應用實例。根據前述確認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評價的優度等級分為三類:較弱、一般、較強。結合樣本數據的分布規律確定各指標關于三個等級的經驗域區間構成節域區間。
(3)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關聯函數應用。根據前述經典域、節域矩陣和關聯函數公式,以一級評價指標知識儲備水平的下級二級評價指標學歷水平為例,其對于第一等級“較弱”的關聯函數為:

(4)評價指標賦權。首先,對于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的一級評價指標知識儲備水平、技術創新能力、計劃執行能力等,運用成對比較法和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本研究結合四名該領域專家的意見,得到每兩個指標相對重要性的對比表,具體如(表2):
以該表構造成對比矩陣,求得最大特征值為3.01,根據最大特征值對應的特征向量經過歸一化處理后所得一級評價指標確定權重。針對每個一級評價指標為對象,運用AHP和上述方法通過主客觀賦權確定其所屬二級指標的重要性。
(5)多級可拓評價。首先分別針對待評對象的以及評價指標子對象進行評價,以待評對象為例,根據其經典域、節域矩陣和關聯度計算公式確定其一級評價指標知識儲備水平的下屬二級評價指標對第一等級較弱的關聯度。
……
……
(1)物元可拓法既考慮了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評價中的主觀性太強的不利因素,又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評價數據定性定量轉化中存在的不足。
(2)普通的物元可拓法無法解決待評物元體中的元素超出節域的情況,其在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評價應用中通常評價指標值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采取側距的概念建立最優點在等級區間右側端點的初等關聯函數可以克服普通物元可拓法的不足。
(3)通過改變綜合關聯度的計算方法,使原物元可拓法得到改進。改進的物元可拓法能有效地體現出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的各個評價指標的差異和在同一級別上的排序。
(4)用改進的物元可拓評價法對科技研發人員創新能力進行綜合評價,評價方法和所得結論更加具有科學性,且結論較為直觀,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1]徐哲,石曉君,楊繼平,等.應用統計學:經濟與管理中的數據分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
[2]胡瑞卿.科技人才創新能力的模糊綜合評價[J].科技管理研究,2007(6):163-166.
[3]馮偉,王修來,馬寧玲,等.基于多層次灰色理論的科技資源整合效果評價模型[J].技術經濟,2009(5):18-22.
[4]蔡文.物元模型及其應用[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4.
[5]胡寶清,張軒,盧兆明.可拓評價方法的改進及其應用研究[J].武漢大學學報:工學版,2003,36(5):79-84.
[6]趙偉,包獻華,屈寶強,等.創新型科技人才分類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16):119-123.
重慶市決策咨詢與管理創新計劃項目“關于科技人員職稱評審改革措施的研究”(CSTC2014jccxB00042)
高超(1978—),女,重慶市渝中區人,助理研究員,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科技項目、科技成果、科技人才等各類科技要素的定性定量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