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紀氚
行業視角
慈溪市農機銷售企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童紀氚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農業機械化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作用也越來越大。特別是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拉動下,農業機械化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主要表現為機械數量快速增長,新機型加速推廣使用。在這樣的大好形勢下,農機銷售企業如何跟上發展步伐,面臨著嚴峻挑戰和廣闊的發展前景。2014年10月,浙江省慈溪市農機局組成調研組,對轄區內的5家農機銷售企業的基本情況和存在問題進行了調研和分析。
慈溪市5家農機銷售企業基本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慈溪市農機銷售企業基本情況表
慈溪市農機銷售企業具有以下特點:
(1)銷售的農機產品種類較多,小型機械銷售競爭激烈,但價格較高的農機相對集中,聯合收割機、插秧機、烘干機、部分品牌的大功率拖拉機僅凱運農業機械有限公司獨家銷售,尚未形成競爭格局。
(2)有3家公司以一家幫、夫妻店的形式出現,經營規模相對較小,呈現出典型的“小流通”格局。
(3)企業經營理念發生變化,部分農機經銷企業在經歷了市場經濟激烈競爭后,開始變得理性,關注規范化經營管理、技術創新和企業的長遠發展,注重維護市場秩序。這些積極的變化將為農機產業健康、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1農機產品的服務亟待完善
一些企業的服務意識較差,缺乏有效的跟蹤服務。維修、零配件供應等售后服務未得到應有加強,尤其是在農業生產季節,機具的零部件供應不到位,機具損壞得不到及時修理,貽誤農時,影響了農機具作用的有效發揮。
2.2維修服務能力弱
多數售后服務點是家庭式作坊、門鋪式維修,維修設施、工具不全,場地簡陋,對大故障或者一些高性能大型農機具出現的故障,主要依靠生產廠家維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新機具的推廣應用。近年來,慈溪市新增高性能水稻插秧機、烘干機、大功率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較多,這部分機械主要依靠代理商或廠方人員進行售后服務,作業時出現故障往往等待修復的時間較長。
2.3部分農機零配件經營企業質量意識淡薄
部分農機零配件經營企業質量意識不強,只要有人購買就銷售,認為反正農機零配件出不了大問題,導致農機零配件使用者只能無奈地湊合著用。農機產品“三包”規定誰銷售誰負責,因此銷售方必須提高質量意識,應主動維護自己對所銷產品質量的知情權,在交貨時向生產方索取證明該產品質量的有關資料,并按標準或合同進行有關檢驗。
2.4農機銷售企業、維修網點和機手三者之間缺乏溝通
在農機銷售企業內都沒有生產廠家的常駐技術人員,只有在銷售旺季才有個別廠家的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這樣,農機銷售企業主要是賣農機,機手只是買農機,缺乏售前的技術指導、培訓等服務,使機手不能了解農機的構造、工作原理、技術參數等,農機一旦出現故障即使是小故障機手也可能解決不了。對于農機維修網點來說,更不可能得到廠家的技術指導,對新機具出現的問題也有可能一時解決不了。這些都會影響和阻礙農機新技術的推廣,也給機手帶來不便,既增加了維修成本,又因維修時間延長而增加了損失。
2.5部分農機銷售企業銷售價格和質量不穩定
銷售價格隨意性大,存在看人賣貨的現象。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銷售企業考慮到價格因素,低端產品進得多,高端產品進貨少,銷售產品的質量相比原來有所下降。
(1)國家支農惠農政策。“多予、少取、放活”等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的實施,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廣大農民愿意加大農業生產資料的投入,從而推動了農機具市場購銷的持續上升。
(2)農機社會化服務。農機合作組織的快速發展和規范服務,使農機成為農民致富的手段,也有效地拉動了農機產業發展。
(3)農業生產發展需要。農村經營規模的調整和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加大了農業機械的需求,從而拉動了農機產業發展。
(4)農民購買先進適用農機的熱情。通過這幾年的實踐,農民認識到,使用先進適用農機,不僅能減輕勞動強度,降低作業成本,而且能賺錢,是現階段農民發家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
(5)農民購機能力增強。一方面,農民收入的不斷增加提升了購買力,使一部分農民具備了購買大型農機具的經濟基礎;另一方面,為支持農業發展,近年來農村金融部門增加了信貸資金,放寬了貸款條件,信貸資金的增加有效地解決了部分農民購機資金不足的問題。
4.1切實搞好售后服務
農機銷售企業要依靠服務占領市場。農機產品銷售后,將面臨緊張的農時和惡劣的作業環境,使用人員技術水平的參差不齊也容易導致機械故障頻出;因此,售前、售中、售后的服務至關重要,尤其是售后服務。只有建立過硬的售后服務體系,才能保證企業長盛不衰。搞好售后服務,應做好以下五點:
一是具有換位思考意識,理解農民購機的艱辛和致富的期待。企業要高度重視產品的“三包”服務,“三包”服務到位,不僅能減少諸多麻煩,而且能大大降低因小毛病帶來的負面影響,提高用戶對產品和企業的信任度,提高美譽度。
二是注意有計劃地培訓“三包”服務人員。通過到生產廠家學習和開展定期不定期的技術培訓,逐步提高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出了故障不能及時修復,不但影響產品和企業的聲譽,也會失去用戶的信任,長此下去必然失去整個市場。
三是樹立“急用戶所急,想用戶所想”的意識。農機產品作業環境惡劣,使用時間集中,而用戶對新購機械往往缺乏了解,保養意識差;因此故障頻繁,小毛病多。如果不及時維修,小毛病就會變成大故障,嚴重耽誤農時、影響生產。而用戶難免著急上火,甚至與廠、商家發生矛盾。這就要求售后服務人員不僅要具備專業技術水平,更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和優良的素質。他們不但要有敬業精神,還要有溝通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企業只有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言傳身教,把機器故障率降下來,把生產效率提上去,讓用戶確確實實感到買了機械真的能產生效益,產品才能擁有廣闊市場。
四是把售后服務做細。農民購機后往往急于投入使用,有的購機后未經過任何訓練,對機械的性能及使用也不甚了解和掌握,機械故障頻發。為此,企業應做好售機后的培訓工作,使他們在新機投入使用前掌握一些理論知識及操作技術,以及小故障的排除方法和機械保養方法等。企業將工作做得越周到越細致,就越節約自己的成本。
五是廠、商結合完善服務體系。廠商應與銷售商加強聯系,在產品投放前,企業應先行對商家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商家在售機前對購機戶進行培訓,從而構成放射性服務網絡。這樣完備的服務體系不但使產品銷路暢通,也會降低生產廠家的服務成本。
4.2搞好產品結構調整
重點引進一些服務本地特色農業發展的新型農業機械。多引進大中型農機,以適應規模經營的需要,提高勞動生產率。產品結構要由單項作業向復式作業調整,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由單機向成套裝備調整,以適應農業產業化的需要;由資源利用型向資源節約型、由傳統技術向高新技術調整,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4.3促成銷售企業良性競爭
鼓勵銷售先進適用、技術成熟、安全可靠、節能環保的農機補貼產品,不提倡只追求低價惡性競爭行為,要求各個銷售企業提供優質農業機械產品,樹立自身品牌和企業形象,推動農機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的整體提升。
作者信息:高級工程師,慈溪市農業機械化管理局,315300,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