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伴隨著經濟增速下調,產業結構調整深入,經濟金融體系中的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預計化解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征的各類風險的市場需求仍將繼續增加。”3月30日,中國信達董事長侯建杭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如此表示。
作為逆周期行業,素有“壞賬銀行”之稱的金融資產公司,業務發展將面臨較好機遇。侯建杭稱,在此背景下,中國信達有望在不良資產經營領域繼續保持較強競爭力。
當日,中國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于香港舉行了2014年業績發布會。受業績表現超預期影響,中國信達(01359.HK)股價當日報收每股3.77元,較前一日上漲2.168個百分點。
針對年報披露的信息,信達高管層向投資者做出了詳細分析,對2015年的不良資產市場前景給出預判,并回答了記者關心的問題。
主營業務迅增
年報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信達總資產和凈利潤同比均實現大幅增長,其中總資產達5444億元,同比增幅41.9%:歸屬股東凈利潤再創歷史新高,達到118.9億元,同比增長31.8%。
侯建杭認為,2014年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結構調整陣痛逐步顯現,化解風險需求增加,不良交易市場機會增多,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國信達加大市場拓展力度,取得了上述成績。
不良資產經營、投資與資產管理、金融服務構成了中國信達的三大業務板塊。其中,作為集團的主要利潤來源,2014年信達不良資產經營業務實現了大幅增長。至年末,不良債權資產凈額達到2068億元,較2013年末增長80.2%。
中國信達副總裁吳松云分析,這主要是基于經濟下行和產業轉型升級,銀行不良貸款攀升所至。截至2014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連續13個季度上升,達到8426億元;不良率較年初上升0.25個百分點至1.25%。
針對銀行不良貸款持續“雙升”,信達公司加強不良貸款余額和比率“雙控”管理,加大收購力度,加快資產處置進度,縮短處置周期。2014年傳統類不良資產實現處置凈收益41.1億元。
保持穩健杠桿率
為應對經濟下行的壓力,從去年年底開始,央行連續實施降息和降準,這是否會對信達業務帶來影響?針對這一問題,中國信達副總裁顧建國回答,“降息后,無論不良資產經營、投資管理還是金融服務方面,業務機會都將大大增加,并一定程度降低資金成本,從而使三大業務板塊活力增強。因此,降息對我們是有利的。”
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信達實現債轉股處置凈收益40.5億元,債轉股資產整體處置收益倍數達到2.1倍,其中未上市債轉股資產處置收益倍數更達3.4倍。與此同時,資產管理業務實現較快發展,截至2014年底,第三方私募基金募集規模達1117億元,同比增長82.5%。
值得關注的是,由于各板塊資產的明顯增長,信達2014年集團總資產除以權益的杠桿水平上升至5.3倍,但仍保持在穩健水平。亦因業務發展迅速,母公司資本充足率下降3 5個百分點到18.1%,但仍高于監管水平。
對此,顧建國表示,信達將保持充足的資本金水平和穩健的杠桿率,以充分把握目前經濟金融環境下的業務機遇。
分析年報可見,隨著業務發展所需要的資金來源日趨多元化、市場化,2014年信達付息負債增長至3513億元,商業化融資已占絕大部分,商業化融資比重亦由2013年的88.9%上升到2014年的97.0%。
“在市場資金面趨緊的情況下,我們通過采取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明顯緩解了外部金融市場波動的不利影響,融資成本基本保持穩定,雖略有上升,但幅度明顯低于銀行間市場和社會貸款平均成本。”顧建國稱。
與此同時,信達通過積極的資產負債結構管理,確保各期限的金融資產都能夠覆蓋金融負債,使資產與負債有良好的基礎匹配。數據顯示,至2014年12月末,1年內到期的金融資產為1957億元,1年內到期的金融負債為1993億元,短期流動性風險可控。未來發展“有想像空間”
“2015年,受利率市場化、存款保險制度和互聯網金融的影響,金融領域的市場化改革將進一步深化,有力促進行業的轉型和創新,推動金融服務專業化發展。”侯建杭稱,中國信達將發揮差異化競爭優勢,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業務貢獻度。 近日,信達借助淘寶網新推出的資產處置平臺,拍賣了兩筆未償債務的債權,一時間引起業界關注。
對此,吳松云表示,這主要是基于當前新的形勢和新的資產特點,是拓寬處置需要、創新處置方式的一種嘗試。對信達來講,通過與淘寶合作,可以加大招商力度,有利于我們培育更好、更活躍的市場。“未來,我們還會進一步嘗試,在方式和渠道上還會做一些創新的拓展。可以說,還是很有空間和想像力的。”
而據中國信達總裁助理、董秘張衛東介紹,信達正在做下一個五年規劃,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關于互聯網金融發展戰略的規劃。信達聘請了國際上最著名的機構一起研究,從市場開發、客戶服務、產品服務,到集團整合、信息系統整合等各方面,設計互聯網金融戰略——這將是信達未來關注和發展的重點。
事實上,從剛剛披露的信達年報可以看出,2014年,信達旗下金融子公司業績提升顯著,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75.3億元,同比增長4.5%;稅前利潤18.6億元,同比大增260.6%。其中,幸福人壽原保費收入達75.9億元,同比增加84 4%;證券及期貨業務稅前利潤大幅上漲至15.8億元,同比增長251.5%。
特別是由于集團協同效應顯著,帶動了整體金融服務盈利能力提升。去年,信達金融子公司共產生協同收入23 5億元。其中,資產管理業務通過協同實現的資產管理規模達到259億元,增長27.%。
不過,關于坊傳中國信達有意收購南洋銀行,以獲得其多元平臺中唯一缺欠的一塊銀行牌照之事,中國信達高級管理層成員在業績發布會上回應稱:“已經注意到這方面的報道,但至少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與有關方面進行實質性的接觸。”
不過,吳松云亦坦言:“在規劃牌照功能時,求全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在現有多功能牌照基礎上進行協同。不良資產處置是信達的主業,只要有利于業務發展的,我們都不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