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雪玲
教學是一門藝術,離不開批評與教育。批評表現為一種指正,實施批評的主要目的是要提高學生的是非辨別能力,去除錯誤的解題思路,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獲取正確的學習方法。簡言之,批評就是一條辯證的思維通道。
下面針對批評在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具體運用,談一談自己不成熟的看法和體會,以與各位同事商榷。
一、批評教學法的具體操作
1.加強素質底蘊,體現身正示范的帶頭作用
數學本身需要教師擁有身正示范的標準,要求學生書寫步驟,教師首先要板書齊全。很難想象一個書寫潦草、板書不全的教師能培養出書寫正規、步驟齊全的學生。所以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基礎就是教師提高自身的板演規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此基礎上批評才更有說服力。
教師需要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多積累素材,有意識地加強自身辯證思維的訓練。通過學生對案例分析和學習,讓自己的思維具有靈活性、變通性。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做一個全面分析與整理,從根本上尋找學生思維上的判斷失誤點,有的放矢地進行批評教育,從而使教育效果最優化。
2.強化自身業務,懂得尊重學生
數學教學的內容,解題不是唯一的,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能以一個規范的步驟來要求學生刷卡式答題,不能發現學生思路不一樣就直接給予否定的批評,而要在認真傾聽學生的解題全過程中,引導全班學生給予完善的解答,在間接的評價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思維判斷力,這比教師直接的批評指正效果要好得多。既體現了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又體現了數學教學中發散思維的運用,也給學生創造了一題多解的綜合性平臺,達到智力的共享。
3.尋找根源,增加批評的力度
這里的根源,是指學生犯錯的源頭,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光有批評是不夠的,不切實際的課后輔導只會加重學生的學業負擔,引起學生的反感。我們需要在觀察學生的解題過程中,發現學生思維上的錯誤,借助輔導加以科學的引導和指正,將學生“心求通而未知”的思維打開,從而使學生從錯誤邁入正確,體現出思維的跨越性、流暢性。需要我們在研究學生當前心理狀態和認知水平的基礎上施以批評和教育,展示教學中批評藝術的魅力。
4.主動引導,彰顯批評的藝術
在教育批評過程中,學生接受思維和教師的批評思維應該是相通的,只有教師的批評思維,而沒有學生的跟進思維,批評就沒有任何價值。學生一味接受,而沒有批判思維,接受批評就是被動的,沒有從根本上認識思維的錯誤,也就沒有提高。在批評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的思維引導,注意是“引導”,而不是強制性的歸一。我們要允許學生對自己的錯誤思維進行解析,在相互的思維撞擊中,抓住學生的遺漏,及時引導,才能把學生的思維與老師的辯證思維有機統一,進而達到批評的最佳效果。
二、運用批評時應注意的事項
1.必須懂得把握學生思維上的沖突,做到因材施教
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教師要善于引導他們進行合理的推斷預測和聯想,當學生的思維活動過于偏離準確內容時,教師要及時以科學合理的解釋加以批評和指正,幫助學生改正自己存在的錯誤。
2.提前預知問題,將錯誤傾向扼殺在萌芽中
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發現學生做題中的錯誤觀點,通過學當“小老師”來幫助學生查找解題過程中的錯誤,進而通過預設結論,幫助學生改正預知中的錯誤,當學生預設的內容與教科書不符,但顯得很有道理時,教師不能予以否定,而是要做出肯定的表示并視其創造性程度加以鼓勵和表揚。
批評教學法對于中小學各科教學來說都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科學合理地運用批評教學,可以避免學生在學習中少走彎路,有效提高我們的教育水平,引導學生邁向健康向上的成長之路。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