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是重要目標之一。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夠促進學生數學科目的深入學習,同時有助于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而如何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這也成為當前數學教師的重要任務。
關鍵詞:數學思維;重要意義;綜合能力
一、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意義
由于學生所生存的環境不盡相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的數學學習水平造成了差距。而通過數學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能夠有效解決學生學習數學所存在的差異,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1.注重數學思維能力同數學知識、技能相結合
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并不是僅僅將數學知識全部灌輸于學生的腦海之中,同時還要利用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使學生得以全面發展。由此,在進行數學教學活動時,教師應注重引導學生利用數學思維解決問題,將數學思維同數學知識與技能相結合,讓學生能夠進行較為有效的數學知識學習,繼而加強學生對數學能力的理解。
2.數學思維能力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數學思維培養,對于促進學生能夠應用數學知識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具有數學思維能力的學生能夠有效地掌握思維能力與發散思維能力。由此,數學思維能力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故而對小學生進行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是較為重要的,它不但能夠讓學生得以全面的發展,同時能夠為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小學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策略
根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在進行具體的數學教學活動中應注重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思維。所謂數學思維,它包含著較為豐富的空間想象力與歸納總結能力。它能夠有效地促進小學生發現問題、觀察問題、探究問題與解決問題。故而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將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之中。
1.以具體到抽象認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教師在進行數學基礎知識教學時應注重對學生進行概念理論的教學。而概念理論方面的知識相對于小學生而言比較抽象,故而難以使學生有效理解知識。對此,筆者認為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活動中,首先要以具體實物進行教學,再慢慢脫離實物,向抽象的知識轉化,從而有效地讓學生形成抽象性思維。利用具體的實物進行數學教學,不但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能力,同時能夠促使學生在生活中靈活運用相關定理,使學生的數學思維得以有效的培養與發展。例如,在進行“1~5的認識與加減法”教學時,學生雖然很容易就學會1~5的數,但要有效地使學生掌握1~5的加減法就有一定的難度了。對此,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利用教室里的實物引導學生進行加減法。比如以五個粉筆為例子,一個粉筆加上一個粉筆,讓學生自己數數有幾根粉筆,以此類推,讓學生通過實物掌握五以內的加減法。
2.通過數學重點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從身邊實例出發,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安排合理的教學活動。對于每一環節的數學知識點,教師都應設計相關的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與探究,從而有效地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以前學的知識進行回顧與有效掌握現在所學的知識。而這正是通過數學重點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過程,通過這樣方式,能夠有效促使學生對以前的知識進行回顧,有效地鞏固了學生新學到的知識,提升了小學生的學習水平。例如,在進行“6~10的認識與加減法”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關于以前所學的“1~5的認識與加減法”同時要將“6~10的認識與加減法”知識融入問題之中去,使學生通過對教師所設計的問題進行解決,對以前學習的知識進行回顧,同時有效地掌握新知識內容。
3.通過生活實際與數學教學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
數學來源與生活,同時也服務于生活。對此,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同數學內容相結合,以生活中的數學例子進行教學,使抽象的數學理論知識具體化、生活化,促使數學課本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對此,教師需要有效地指導學生將數學理論知識靈活地運用與生活中,促使學生通過數學知識對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解決,從而有效地對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行培養。由此,利用生活實際與數學教學內容相結合,不但能夠有效地讓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知識,同時能夠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總之,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活動中,不但要使學生學到基本的數學知識,為今后的數學知識奠定基礎,同時要有效地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就是主要途徑。對此,需要小學數學教師不斷更新數學教學方式與教學模式,更新教學理念,唯有如此,才能讓學生通過數學學習進行數學思維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王小闖.合理挖掘數學中“錯誤”的價值[J].考試周刊,2012(79).
[2]姜敏.在生活中感悟數學[J].學周刊,2014(17).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