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棟
摘 要:數學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種數學思維活動,對小學數學而言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教學任務。本文從小學高年級的思維特征出發,探討了在如何向小學高年級學生滲透數學思維的方法,希望能夠為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數學思維;滲透;思考
小學教育階段中,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能夠促進學生的數學學習以及其余課程的學習效果的提升。在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教師不僅需要提高對學生數學思維培養的的重視度,還需要將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作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
一、在數學課堂之中引入數學思維
小學生在進入小學開始,在潛意識里就對數學這門學科有了一定的認識,對數字這個概念有利初步的認識,但是對于數字之間的大小順序、運算關系沒有深入的理解,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建立起合理的知識結構,加大對數學概念的理解。由于數字符號本身具有的抽象意義,教師可以運用教學道具或是圖例來幫助學生深化理解,化繁為簡、變抽象為直觀。由此可見數學本身就是一個符號化的世界,小學數學也是從這些符號開始的。
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部分,也是主動開展學習探索活動的知識構建者,這個過程是需要教師、師生共同參與并互動的一個過程。因此,教師要組織學生自主、自愿參與到數學學習之中,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數學思維的概念形成一個初步認識,通過繪制圖標或是制作數學教學模型來激發學生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之中的積極性,同時也使得血紅色呢過的觀察、分析、動手能力得到鍛煉。
比如:在平面圖形轉化為立體圖形時,教師可以利用比較厚一點的泡沫板來當做教學道具,在泡沫板的表面上畫出平面的圖形,然后按照平面圖形的邊沿切割下來,從而得出立體圖形,從而加深學生將平面圖形轉化為立體圖形的認識。數學思維在課堂的應用程度取決于教師對數學思維的理解認讀,因此,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應掌握數學思維并將其融匯貫穿于課堂教學之中,從而對教材開展全面的研究與分析,并將其中蘊含的數學思維納入到教學目標之中,從而幫助學生養成并發展數學思維能力[1]。
二、以數形結合帶動抽象思維向形象思維的轉變
處于小學中高階段的學生而言,其思維方式正處于一個轉變的過程之中,其思維能力剛剛開始發展,在短時間內接受過于抽象的理論或是概念等一定的難度,而且數學教學本身就很看中數形結合的重要性。可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堅持直觀性的教學原則,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在抽象與具象之間搭建一座橋梁,為學生思維水平的提高創設有利條件。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繪聲繪色、豐富多彩的特點,為學生搭建一個將抽象、復雜問題具體化、簡單化的橋梁。
比如:在“圓的面積”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圓等分的過程,通過將圓等分為8份、16份、32份、64份,在等分過后將其中近似于等腰三角形進行拼接,并隨著拼接份數的增多,學生們會發現拼接得到的圖形與長方形十分相似,并從而得出圓的面積的計算公式為S=πr×r=πr2。學生在這樣一個直觀的推導過程中,學生能夠很很容易地找到兩者之間的聯系,教師可以就勢向學生提出問題,假設我們通過這種分解的方法得到長方向的周長比圓的周長多上8cm,同學們能否幫助老師求得圓的半徑的值為多少呢?這道題具有一定程度的難度,但是當學生通過仔細觀察之后,會發現長方形的周長與圓相比多出來的部門真實兩個短邊,相當于圓的半徑,由此而得出圓的半徑為4cm。數形結合是一種十分有效的解題方法,也是一直高效的教學思維方式,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多多引導學生通過數形結合的方法來解題[2]。
三、把握宏觀數學思維,培養學生問題的解決能力
根據新課程理念的要求,小學數學是一門十分基礎的學科,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靈活思維、面對問題時能夠客觀分析,并按照一定的規律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作為一名數學教師,要明白該如何在課堂之中引導、滲透數學思維,不能夠僅僅將教育理念局限于課本上的某個單元的某一類問題或者是某一個知識點,而應該從宏觀、整體上把握數學思維的概念。就小學數學思維方法來講,包括了歸納推理以及演繹推理,當前,在小學數學的書記訓練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歸納推理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應該從長遠目標進行思考,在學生課內、課外的數學學習中滲透引導歸納推理、演繹推理的能力培養。
比如:在“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學習中,如果采用讓學生在牢記三角形的計算公式為S=底面邊長×高÷2,然后組織學生根據公式來進行相關練習題的訓練,這種貌似看起來學生已經很好地掌握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顯然這種方式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在教學中,我們可以不將學習重點放在試題的訓練上,引導學生根據以往所學的知識,比如之前所學習過的平行四邊形、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引導學生根據上述兩種圖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來進行轉換,想想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或是三角形與長方形的聯系?為了讓學生能夠能加容易理解,讓學生動手操作,用剪刀剪出兩個相等的三角形并進行拼接得出一個長方形,隨之引導學生進行猜想:三角形的面積會不會也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呢?于是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驗證猜想,幫助學生打開思維的大門,從而幫助學生理解三角形與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最終得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
數學思維在小學數學高年級中的滲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需要教師不停的鉆研教材,從理論與實踐兩個方面去引導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到發展,這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的責任,更是每一位數學教師的使命。
參考文獻:
[1]熊華.加強數學思想滲透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對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數學廣角”修訂的幾點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1,(09):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