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姣玲
摘 要:小學低年級兒童猶如一張白紙,任由老師去圈點,但他們具有活力,有自己的思維。怎樣開展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讓學生在短短的40分鐘既能開心愉快地上課,又能在歡笑聲中學習知識、開發智力?
關鍵詞:低段語文;課堂教學;人文性
【案例掃描】
小學低段,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天性活潑,剛結束幼兒園生活,進入小學,勢必沒有能力那么快地適應小學的生活。那么,怎樣才能在保護小朋友童心的情況下,讓他們學好知識呢?
一、動起來——身體動起來
在教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四季》中“谷穗彎彎,他鞠著躬說:‘我是秋天。”這一節時,師問學生:“誰在向我們報告秋天的到來。”學生回答:“谷穗。”師又問:“它是什么樣子的?”學生回答說:“谷穗彎彎的。”師問:“彎彎是什么樣子?大家一起學一學。”全班學生學做彎彎的樣子。師說:“谷穗彎彎就像是……”學生能接著說:“像鞠躬。”
低年級學生上課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本課時中,設計了讓學生站起來活動活動,結合課文的內容,做動作,彎一彎腰。“彎彎”這個動作其實很好,學生開動腦筋,彎——可以是左右彎,也可以是前后彎,在做動作的過程中,不僅活動了身體,清醒了腦筋,也對課文的內容會有更加深刻的了解。
二、動起來——腦筋動起來
在教學《柳樹醒了》這一課時,把學生帶到河邊的柳樹前,調皮的學生問:“老師,柳樹為什么會發芽?”有的學生說:“是讓風給吹來的!”有的學生說:“柳樹睡了一個冬天,現在打了個哈欠醒來了。”“老師!老師!!我——我——”學生的靈感已經被激活了,爭先恐后地回答。
孩子們都有一個閑不住的身體,也有一個閑不住的大腦。只要善于挖掘,就會找到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低年級學生對自己的生活充滿著無窮無盡的幻想和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問題和想法,教師要善于“利用”這些寶貴的資源。
三、動起來——嘴巴動起來
在教學《四季》中的春天這一環節的時候,問學生:“春天到了,誰和誰在聊天?”學生回答:“小鳥和草芽在聊天。”師又接著問:“想想,春天到了,小鳥和草芽會聊些什么內容呢?同桌之間分別扮演小鳥和草芽,聊一聊天吧。”教師給學生戴上小鳥和草芽的頭飾,讓他們上臺演一演。
結合小孩子想象力豐富、愛說話的特點,設計了這么一個“聊天”的環節。課堂中,給予學生一些自由的時間,確定一個話題,讓學生去盡情地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同桌之間的討論,能拓寬談話的廣度,挖掘談話的深度。事實表明,這樣的設計,學生就能講很多,他們的思維或許很奇特,教師要在事實成立的基礎上加以表揚,給他們信心。
四、動起來——小手動起來
在教學二年級下冊《畫風》之后,讓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完成這首小詩:風來了,風把___吹____了,風藏在_____里。更重要的是,教師讓學生也來畫一畫風,然后在旁邊配上小詩。學生的思路一下子開闊了,紛紛拿起筆來畫畫,還配上了優美的小詩。例如:風來了,風把湖面吹皺了,風藏在蕩漾的波紋里。
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聽、說、讀、做等各項基本活動中,動手實踐最能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而且在學生的大腦中留下的記憶最為深刻。根據這一規律,教師在教學中要千方百計挖掘教育教學資源,創設活動情境,提供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掌握知識,鍛煉技能,提高各方面的素質。
【實踐探究】
專家斷言:21世紀的教育是關愛學生生命發展、弘揚學生靈性的教育。課堂教學應當為學生創設放飛靈性翅膀的機會。在此,提幾點粗淺的看法:
一、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
小學低段學生在心智上還不完全成熟。剛入學的兒童擅長具體形象記憶,兒童的有意記憶、有意再現逐漸發展。兒童往往易于掌握具體、可感知事物的概念。
在低年級的語文課堂中,我們經常能看到教師帶著學生做動動身體的課中操。不僅能讓稍有疲憊的學生活動一下,也能再次引起學生的注意,課中操中滲透了課文中的知識,使接下去的教學更有效果。
二、符合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統一的特點
列寧曾經說過:“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于真理的追求。”語文教育的特點,就決定了它是一門最能影響學生情感發展的學科。
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人,有自己獨特的個性,有其生活感受和情感體驗。這就更要求語文這門學科能夠帶給學生別樣的感覺,能夠成功連接幼兒園和小學,讓學生能夠成功轉型。
低年級語文課堂可能比較“亂”,但那是“有序地亂”。低年級語文的課堂是飽含“人文與情感”的課堂。只有讓學生自然、無拘無束、自由飛翔,才會使兒童煥發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夏家發,楊再隋.小學語文教育學[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