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清貴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部對小學拼音的教學方法有了更高的要求。學習語文的前提是對拼音有更好的理解與掌握,所以說拼音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對在小學拼音教學中如何增強學生學習拼音的能力與興趣進行系統的分析與總結。
關鍵詞:小學拼音教學;字詞;學習效率;意識
學生對字詞的認識與理解都是先從拼音開始的。現在,各小學對語文拼音教學工作高度重視,為了更好地學習語文,拼音教學成為教學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務。教師不能單一古板地講解拼音,這會使課堂氛圍變得乏味枯燥,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要對拼音教學方法不斷創新,提高學習效率。
一、小學漢語拼音教學中遺留的問題
1.漢語拼音教學內容單一,沒有創新
小學生剛開始接觸拼音,都會感到陌生。如果教師原封不動地按書本講解知識,學生的學習興趣會下降,課堂氛圍會變得沉悶,課堂效率也不會提高。
2.小學漢語拼音教學內容不夠豐富,教學方法單一
教師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創新,可以運用卡片、圖形、動畫來豐富拼音教學內容,以加深學生對拼音的理解。學習拼音不僅要會讀,還要會寫。例如,教師在教學生讀“k”“q”“x”的時候,可以利用圖片動畫把“k”想象成蝌蚪的蝌,把“q”想象成油漆的漆,把“x”想象成西瓜的西,這樣老師在教學生讀拼音的時候,學生在腦海中想象情境,就大大加深了學生的理解。教師在教學生寫“n”“m”的時候,可以將“n”比喻成一個小門洞,那么“m”就是兩個門洞,這種形象的比喻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默寫的時候也會輕松地寫出來。這種附有卡通動畫的教學方法,小學生會更容易接受。課堂氛圍也變得輕松活躍,學生可以在學習中體會快樂,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提高小學教師的漢語拼音水平
1.增強教師對漢語拼音的教學意識
拼音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語文知識理解得好壞,與拼音的掌握得好壞有直接關系。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小學漢語拼音的教學水平,所以教師要看清問題,針對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分析,最后找到相應的解決措施。
2.不斷增強課堂內容的豐富性
為了更好地講解教學內容,教師需要選擇更好的教學方法。隨著國家教育體制的改革,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在小學漢語拼音的教學了。處在小學時期的學生,有較大的識字量。小學生剛從幼兒園的學習管理中走出來,還沒有完全適應小學的管理模式,有時在課堂上會不聽從老師的教導,左顧右盼。小學生有時會很好動,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更加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要在教學內容中引入一些圖片、動畫來加深學生的印象。例如,教師在教學生學習“yi”這個拼音時,可以展示一張衣服的圖片,還可以列舉我們身邊的事物,每個人都要穿衣服,學生通過實例可以加深對漢語拼音的理解,進而對拼音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3.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加強練習
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僅靠課堂教學是根本不夠的。教師可能已經做好了一堂課的講解準備,但是由于某種原因,耽誤教學進度。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留給學生課余時間,對知識點進行鞏固訓練。課余時間是學生休息,幫助腦力與身體放松的時間,如果再要求學生學習,當然達不到理想的效果,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有關拼音的游戲。例如,教師可以把卡片制作成撲克牌大小的形狀,把拼音寫在做好的卡片上,把卡片打亂,讓學生輪流抓,再根據自己抓到的卡片練習拼音發音,之后可以輪流交換卡片再練習。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還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給老師的教學工作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條件,為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在新課改影響下,小學漢語拼音的教學工作正日益深化。對于剛步入小學的學生來說,打好漢語拼音的學習基礎十分關鍵。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水平制定一個衡量標準,及時發現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找到有效的解決對策。小學生把漢語拼音學好,對字詞的理解會更透徹,能夠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寫出更好的文章。在對漢語拼音進行教學時,要運用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方法,不斷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提高各方面的能力。教師在課余時間要多與學生溝通,對咬字不清楚、讀音不準確的學生及時更正,了解學生在學習方面遇到的問題,針對出現的問題實施有效的解決措施。以圖片、動畫等形式對漢語拼音進行教學,更深得學生的青睞與喜愛,能夠引導學生認真聽講,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不容易被遺忘。
參考文獻:
[1]王俏婷.試論小學拼音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J].校園英語:上旬,2014(04).
[2]彭建.新課程標準下如何開展小學拼音教學的實踐探析[J].新課程:小學,2014(02).
[3]陳梅.淺析小學漢語拼音教學現狀與對策[J].新課程:小學,2014(03).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