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冬麗
一、背景介紹
長期以來,在美術課堂的教學中,美術課的教學方式一直是以“教師”為中心的,以教師的講解傳授為主,按照常規的教學模式一步一步地教給學生。在這種傳統的美術教學方法下,雖然能夠讓學生學習到一定的知識與技能,但也會扼制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使學生不敢大膽去進行“創作”,而只是“模仿”。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這樣認為:教師對學生的幫助主要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怎么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善于發現問題和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美術教育的創新模式勢在必行。
二、概念界定
所謂的創意美術,即讓學生在原始的繪畫原則上思維取得突破的一種繪畫方式。繪畫亦是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開發學生智力的一種重要手段,它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欣賞能力,還培養了學生表現美的能力。通過繪畫,幼兒的手、眼、腦逐漸協調,對外界信息的把握逐漸豐富。
“3+1”美術創意教學模式中的“3”是教學的三個步驟:情境激趣、自主探究、創作實踐,而“1”則是指:示范對比。這里說到的對比示范不光是指教師對學生的示范,也有學生自己和自己的對比示范,讓自己有一個學習和進步的過程。
情境激趣:所謂情境,即情形、景象、境地的組合。課堂的情境包括課堂的場景和學習的氛圍。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所謂情境激趣,就是教師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反映兒童生活與社會生活的場景以及與之相應的學習氛圍。創設情境的目的在于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內在的動力支持和積極的情感體驗,是激勵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的一種方式。
自主探究:自主探究學習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自主探究學習具有很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創造性特點。其作用在于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增強探究意識,學會探究方法,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創作實踐:創作實踐是檢驗學生對課堂知識掌握情況的一種很好的方法,也是美術課堂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主要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的各種能力與素質在主動參與中得到培養和提高。
示范對比:示范對比是指教師根據課堂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而選擇設計的一個教學環節,其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課堂學習的知識。這里的示范可以是教師進行示范,也可以是學生對學生的示范,對比則是指美術作品的對比,這里同樣可以是學生和學生之間作品的對比,學習其長處,也可以是自己和自己的對比,觀察和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
三、理論依據
楊景芝《談直覺與造型》一文指出:美術近年來,我國教育界進行了一次兒童線描寫生的教學改革,以兒童的直覺為進行美術教學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挖掘人的潛能、發展人的認識能力、提高人的視覺造型創造力。筆者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初步總結出4個教學環節:一是觀察形象、情景體驗環節;二是引導提問、鞏固認識環節;三是幼兒創作、教師引導環節;四是作品欣賞、評價反思環節。這四個基本環節最主要的都是引導并激發幼兒繪畫、思考的自主性。幼兒創意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掌握一些理論依據,這些理論依據包括:挖掘幼兒感興趣的題材,豐富繪畫內容;通過情緒體驗環節,激發幼兒投入活動的興趣;鼓勵幼兒深入觀察,豐富幼兒的經驗;共同討論作畫方法,發揮幼兒的獨創性;創造創造性思維的空間,發揮幼兒的創作潛能;進行鼓勵式和個性化的點評和表揚,滿足孩子的成就感。
四、基本程序
1.課程基本程序
“3+1”美術創意教學模式的程序主要有兩個:
(1)情境激趣—學生欣賞—自主探究—教師示范—創作實踐—教學評價
(2)“情境激趣—學生欣賞—創作實踐—自主探究—示范對比—創作實踐—教學評價”
2.模式操作
(1)情境激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要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首先,了解學生,允許學生個性的自由發展,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從而培養其學習美術的興趣。其次,讓學生體驗情境,通過參與各種游戲、表演、唱歌、聽音樂、談話、操作等活動,使學生在特定的氣氛中主動積極地從事創作活動。
(2)學生欣賞
教師可以根據課堂的內容,收集一些和課堂有關的資料和生活中的現象,引導學生進行仔細觀察,讓學生觀察教師從網上收集的一些精美的裝飾畫,那生動的造型、漂亮的色彩,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同時可以讓學生對課堂有初步的了解和印象,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做準備。例如,出示單線條的一個圓,引導學生大膽想象,然后在圓中添加一點,引導學生想象繪畫的主體——橙子,這樣通過點、線組成了立體的橙子的圖形,使學生了解了點、線、面之間的關系,既引出了課堂的教學內容,又激發了學生觀察生活學習美術的濃厚興趣。
(3)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學習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和學習過程。自主探究學習具有很強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創造性特點。例如上文提到的以橙子為繪畫主體的課堂,教師可以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我們把橙放大看看它的皮是怎樣的?看上去像什么?——(通過觸覺、視覺來了解橙皮的特征,并展開想象。)——(橙蒂)橙皮的表面突出來的一個圓點是什么?它的形狀是什么?它像什么。進行變形想象。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主動進行聯想和想象,這就是主動探究的一個過程,學生由橙子可以想到花朵,想到星星,通過發散思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探究的意識。
(4)教師示范
理論聯系實際是美術教學必須遵循的原則,教師要給學生進行示范觀摩,尤其是對低年級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示范,拓展學生的思路,是非常重要的。例如,人美版教材第2冊《太陽》是一節手工課,我在上課的時候引入了教師示范。在課堂上,我先是引導學生欣賞了藝術作品中的太陽圖片,了解太陽光芒和外形的多樣性。然后我帶領學生一起來制作一個太陽,使學生了解用橡皮泥制作太陽的基本步驟,讓學生有章可循。最后,再帶領學生欣賞多樣的學生作品,拓展學生思路,打開學生想象的空間。
(5)創作實踐
少兒美術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和獨創性,作為美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加以改變,讓學生分工合作,進行實踐,這樣既能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又能加強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體驗到將創意變成作品的樂趣。仍以上面畫橙子的課堂為實例,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將橙子進行橫切和豎切,出示橙子的橫切面和豎切面,引導學生對橙子的橫切面和豎切面分別展開想象,進行創意,并把自己的創意畫出來,出示各組的作品,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新能力。
(6)教學評價
教師評價:教師對學生的作品加以評價,并提出指導性意見。
學生互評:將學生作品進行公開展示,學生互相評價,提出修改意見。
這兩種評價方式交替使用,一方面突出作品的主體意識,另一方面通過學生的互相交流,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讓學生體驗到自身的成功,發表自己獨特的看法,培養學生個性化的審美情趣。
“3+1”美術創意教學模式的兩個教學程序不同點在于第二種教學模式將教學評價這個環節提到前面來,也就是說先讓學生畫,畫完之后通過教師指導或者小組討論的方式找出問題,然后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師再示范,學生再重新創作,最后把學生的初次作品和修改作品進行對比,歸納出創意美術的創作方法。
五、模式評價
“3+1”美術創意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和欲望,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實踐,學生主動參與美術活動的意識增強,美術創意意識朝著多元化發展,該教學模式為學生發揮潛能,實現素質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促使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個性。
實踐可以證明,“3+1”美術創意教學模式教學作為一種課堂教學模式,在美術課堂中應用只要教師設計得當,符合學生身心特點,創設各種參與情境,提供各種參與途徑,學生是樂于接受和參與的。但是,“3+1”美術創意教學模式對教師的個人教學能力有很高的要求,教師對于課堂的活動安排和課前的準備要花大量的時間,正所謂“功夫在課外”,只有這樣,課上才能做到“精講”。課下,教師除了要全面地把握,精心地組織教學內容,還要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情況,做到及時的反思和解決問題的思考,對教學要做到“有始有終”,這樣才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美術專業素養,因此,教師必須提高自身美術業務素質。
參考文獻:
[1]許立新,孫玉杰.淺談兒童繪畫教學的新領域:兒童直覺教育初探[J].時代文學:雙月版,2006(06).
[2]尹少淳.關于兒童美術的幾個問題[J].中國書畫,2007(07).
[3]楊丹.淺析如何避免兒童美術教育的誤區[J].美術教育研究,2011(0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