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柱
高效課堂是每一位教師的夢想。《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實踐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那么如何構建高效課堂呢?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我作了以下幾點總結: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事實證明,確實如此。興趣是讓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勇于探索的巨大動力。我為了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在教學中精心地創設生活情境,使他們置身于數學生活的氛圍中,主動投入學習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教學“四邊形的特點”時,我課前帶領學生觀察了學校的電動門,在電動門一開一關的過程中,四邊形的特點便展現出來了。不用教師多費口舌,學生就掌握了教學內容。這不是高效課堂嗎?而且,通過創設生活情境進行數學教學,也能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問題處處要用數學知識,培養了他們對數學的濃厚興趣。
二、動手操作,感悟知識
傳統的講授教學已不能吸引學生的眼球了。孩子們好動,教師可針對這一點,結合教學內容,多引導學生動手擺一擺、數一數、拼一拼、畫一畫、摸一摸,在實際操作中讓學生自己感受新知識,探索新知識,自覺投入到學習中去。
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我讓學生每人帶一個長方體盒子。課上,通過學生自己“解剖”長方體,找到長方體的特征:6個面、12條棱、相對的面相等、相對的棱也相等等。這種學生自己動手就能解決的問題我很少說。這樣的課堂,學生不僅對所學內容掌握得很牢固,還發展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和創造力。
三、小組合作,獲取知識
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間的情感交流,有利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探索和思考問題,最重要的是它能提高課堂效率。如,在教學“統計”時,我做了一個PPT課件。蘋果、橘子、葡萄、菠蘿等水果沒有順序地快速地從屏幕飛過,要求學生統計各種水果的個數。第一遍學生都因為速度快而沒有完成任務,但他們一下就想到了小組合作,組長分配任務,每人負責一種水果。第二次統計,他們各組都有了準確的結果。這樣做,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提高了課堂效率,還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何樂而不為呢?
俗話說:“教無定法。”要想使小學數學課堂變得高效有趣,教師必須研讀教材,根據教學內容并結合學生現狀因材施教,努力使教學方法多樣化,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體驗數學的樂趣。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