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一、學情分析
六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經過小學五年的英語學習,已經具有一定的詞匯量和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此班級共40名學生,其中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學習有著較為濃厚的興趣,但在學習過程中,有注意力不持久的特點。因此,針對他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我對教學內容進行創造性的設計,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教材分析
School Rules是新世紀英語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的內容,主要談論“校規與班規”,重點學習情態動詞的相關用法。本課為第三教時,主要對課文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運用及拓展,重在訓練聽說技能。教材文本材料為聽力加情態動詞對話訓練,考慮到班級學生的能力,我積極挖掘教材內涵,根據學生實際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內容,增添了很多與本課相關的知識,使教學內容既完整又靈活。
三、過程設計
1.Pre-task
首先進行師生之間的自由對話,它是師生之間最簡單的交流方式,可以在最短時間拉近彼此的距離,旨在營造一種和諧寬松的學習氛圍。然后通過表演第二課時所學的課文以舊帶新,用課文中所學的句子You must observe school rules導入新課知識,銜接過渡力求自然流暢。
2.While-task
此部分重點操練情態動詞must和may的用法及它們的肯定、否定回答。為了幫助學生學會使用情態動詞表示義務、允許和禁止的語言功能,我針對六年級學生特點設計了不同的教學活動,旨在讓學生通過聽聽說說的練習熟練掌握情態動詞must和may的用法。在此過程中,我采用了individual work, pair work, fill in the blanks等多種形式為學生的學習搭設平臺。
3. Post-reading
通過while-reading的學習,學生對情態動詞的用法會有一定的認識和了解,因此在post-reading部分,為了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情態動詞,我設計了一個游戲:挑選你的幸運號碼!要求學生根據Cue Paper上提供的信息,和同桌就幸運號碼上的實際情景編對話。這樣一來,本課所學的語言知識將得以復現,學生通過運用本課所學的知識進行語言交際,突破了難點重點,將體驗學了就能用的成就感。最后引出“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 without rules.”(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諺語,使本課的語言教學和情感教學進行有機結合。
四、教學反思
在本課《School Rules》的備課過程中,我對各環節之間的過渡語進行了縝密構思,整節課銜接緊湊,轉換自然,教學結構完整,教學目標實現了有效的達成。
1.采用懸念式的過渡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六年級學生普遍活潑好動,求知欲強,在課堂上,教師要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吸引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因此,在課堂上設置一些“小懸念”是很好的辦法。在懸念的驅動下,學生能夠自覺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發現、解決問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如本節課中播放聽力練習之前,我設計了如下過渡:
T:Look at this photo. Who is she?
S:She is Mrs. Shen, our class teacher.
T:Yes. Our class is great because you have a very good class teacher. She is going to tell something to us. Would you like to listen to it?
Ss:Yes.
所任教班級的班主任實為數學老師,“她在英語課上會說些什么呢?”這一點立刻引發學生的好奇與注意,牢牢抓住了學生的求知心理,吸引他們認真聆聽了這段聽力材料來解開這個疑團。
在教學中,一段簡短卻恰到好處的懸念式過渡語,可以強化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地參與、感知、實踐與體驗,從而加深印象和提高學習效率。
2.采用情境式的過渡語,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
新課程標準下,日常英語教學要求達到三維目標,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初中的英語學習不能只停留在簡單地理解課文內容上,更需要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情境中使用語言,升華思想,這就需要教師挖掘教材內容,把教材中的語言知識放在真實的情境中。
這節課是我對課堂過渡語進行的一次有效探索,整節課的成功更讓我堅信教育細節的魅力。試想,如果每堂課的每個環節都用相同的方式過渡各環節,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會產生惰性,陷入被動接受的狀態。在今后的日常教學中,我會更加注重過渡語的設計,運用承上啟下的語言把各個教學環節有機結合,讓過渡語真正起到橋梁與鋪墊的作用,以此強化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有利于賦予學生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使他們在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中,更自信地展示自我,提高自我。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