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霞
生活自理能力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能力。如,小班幼兒會自己吃飯,自己大小便,睡覺前會把脫下的衣服折疊整齊等。幼兒期是個性形成的關鍵期,通過自我服務、自我鍛煉,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和自我服務能力。兒童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幼兒期心理活動的主動性明顯增加,凡事喜歡說“我能”“我自己來”,喜歡自己動手操作。成人要珍惜孩子的這種獨立愿望,并抓住這個關鍵,鼓勵引導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吃飯、穿衣、疊被、系鞋帶、整理圖書等,注意從孩子力所能及的事開始培養孩子的獨立自理能力。
一、指導家長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內容
1.培養幼兒的自理意識,使幼兒養成對自己負責的習慣
2.讓幼兒明白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激發其責任心
小班幼兒年齡小,自我服務能力差,他們也許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因此,作為家長,要對幼兒講清楚什么事情應該自己做。家長在生活中應有計劃地安排幼兒參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活動和勞動,日常生活中諸如吃飯、穿衣、游戲、睡覺等環節,本著“自己的事自己做,不會的學著做”的原則,只要沒有危險都應讓他們去實踐,同時應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個可利用的機會,為幼兒提供練習的機會,通過每一次的練習、操作激發其責任心。如,大小便后學著自己擦拭,為了指導孩子用正確的擦拭方法,家長可以為孩子創編兒歌或者手把手地教,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3.讓幼兒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過程中體驗愉快的感受
孩子剛開始勞動時,往往做得很慢,有時甚至會“闖禍”,家長不要因此就不讓孩子動手。如,我們班的程程(化名)小班時自己吃飯都困難,天天到了午餐時間就開始哭鬧,最后每次都以嘔吐來拒絕吃飯。在和其家長溝通后了解,到在家程程天天得有人喂,一邊喂還要一邊看電視、玩玩具,只要什么地方沒滿足他的要求就哭,結果把吃下去的飯都吐光,幾次下來家長也沒辦法,只好依他,能喂著吃完就已經很滿意了。進入幼兒園后,程程的父母對于他的教育方式有了改變,每次只要看到程程自己學著吃飯就鼓勵他,還用不同的形式給予獎勵,使孩子體驗到獨立完成一件事后所獲得的快樂,從而增強了自己做事的信心。
二、指導家長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式
1.通過家長會促進相互了解,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
通過家長會進行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系列討論,有系統、明確的指導目標,有由淺入深轉變家長觀念、態度、行為的全班性家教指導活動。很多家長通過這一系列活動,認識到自己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存在問題,了解到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進而家園共同確定對孩子的培養目標、教育計劃和措施。家園雙方通過經常交流實施教育后的效果及時調節和補充教育方案,同時也交流各自在教育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起到取長補短的效果。
2.家教現場研討、辨析活動
我們利用情境創設、小品表演、語言表達、拍攝錄像等,圍繞在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過程中的一個中心議題進行討論、交談,從而使家長在對特定問題的看法中形成一定的認識。家長們也都一致認為應該重視孩子出現的每一個具有獨立意識的要求和行為,并加以鼓勵和提供實現的條件。如,當你揀菜時,孩子要來幫忙,不要怕孩子會把菜弄得沒法吃或是把地上弄臟,也不要認為會給自己添麻煩而不讓孩子動手,甚至還訓斥孩子。要知道,你的拒絕、訓斥恰恰扼殺了孩子獨立動手的意識。其實這正是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大好時期,應當給予支持、鼓勵和引導,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3.個別指導形式
家庭的教育觀念直接影響著小班孩子自理能力的發展。如,班中的羅加(化名),由于她父母生育她時年齡偏大,所以對孩子是呵護有加,什么事情都包辦到底,使得羅加在同伴面前顯得很特殊,羅加也逐漸感覺到自己和同伴的區別,開始排斥父母的幫助??墒怯捎谌狈﹀憻挼臋C會,羅加自理能力和同年齡的孩子拉開了一段距離,所以利用家園雙方共同的探討,一次次的家訪使家長意識到這方面的重要性。羅加的父母也開始為孩子著急,并逐漸懂得了教育孩子的根本是什么,過分寵愛是害了孩子。通過吸取成功家教經驗,羅加父母開始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理意識,羅加的生活自理能力也逐漸增強。
4.書面家教指導活動
書面家教指導活動雖然是指導家長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目標體系,但是研究過程中,我們把重點放在指導家長采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和組織家長間經驗的交流上。我們通過家園聯系冊、個別家長交流和電話聯系等方式,把各種家長的指導方式進行了分析。針對家長指導能力參差不齊的情況,及時采用經驗交流的方法,使家長在愉快的氛圍中了解多種切實有效的方法來指導孩子的自理能力。不僅為家長們提供了成功的教育經驗,而且還對有些家長的疑惑和難題進行討論,使家長和老師、家長和家長產生了互動。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