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梅 張劍英(邯鋼連鑄連軋廠,河北邯鄲 056000)
CSP連鑄機扇形段位置傳感器控制和維護優化
李淑梅張劍英
(邯鋼連鑄連軋廠,河北邯鄲 056000)
一臺CSP連鑄機有四個扇形段,共14個位置傳感器,是連鑄坯由液態內芯冷卻為固態實芯、鑄坯厚度由90mm壓下到70mmu左右的關鍵設備,一旦在壓下過程中出現位置傳感器故障報警,直接導致事故臥坯,嚴重制約著正常生產的順利進行。本文主要概述了CSP連鑄機扇形段位置傳感器程序優化和維護改進措施,減少了扇形段位置傳感器在線故障率,減少了生產事故。
扇形段 位置傳感器 維護改進措施 程序優化
在CSP連鑄連軋生產線上,兩臺連鑄機共有八個扇形段,八個扇形段共有28個位置傳感器。每臺連鑄機在澆注開始傳動設備啟動后,鑄坯依次經過結晶器、隔柵、四個扇形段、兩個夾送輥、頂彎輥、拉矯機、壓下輥、擺式剪等設備冷卻、壓下、輸送、剪切成一塊塊鑄坯,送進加熱爐,然后直接送往軋機實現熱連軋。其中四個扇形段通過液壓控制,根據位置傳感器的測量數據依次壓下到設定位置,使鑄坯從90mm厚變成70mm到80mm厚(根據生產要求設定),同時鑄坯在經過4個扇形段后,在冷卻水的作用下,由只是外殼凝固成型的軟芯變成內芯也凝固的“硬”鑄坯。若4個扇形段在壓下過程中發生位置傳感器數據故障,邏輯控制程序會控制該段立即鎖定使之保持在當前位置,最終事故出臥坯,使連續生產中斷進行;或者在生產過程中出現故障導致液壓缸鎖死,在本澆次結束轉入出尾坯模式時,扇形段因鎖死不能打開引起粘鋼漏鋼,增加事故處理時間和事故處理難度、延長澆次時間,影響生產的連續進行。扇形段具體結構如下圖一和圖二所示。
為了減少扇形段位置傳感器的在線故障次數,減少事故發生率,鑒于現場沒有條件進行詳細排查故障和進行集成電路板修復的手段,以及工藝過程的要求,通過改進維護方法、優化控制邏輯,提高扇形段位置傳感器正常在線使用時間。

圖一 單個扇形段結構示意圖
由于扇形段位置傳感器在生產過程中出現毫秒級數據跳變即鎖定,且故障點難于查找,為此在日常位置傳感器維護中,采取以下維護措施:(1)對所有位置傳感器建立上線使用和維護記錄,對新備件采取逐點緩慢測試,全量程查看數據有無斷點,提前篩選出有問題的位置傳感器,做到防患于未然,減少在線故障率。(2)對于生產使用過程中出現跳變的位置傳感器,換下后,若全量程檢測未發現問題,則檢查內部線路有無明顯損壞部分,若無則重新焊接插針,做好記錄,再次上線使用,這樣可以排除是否由線路引起跳變,如果再次出現跳變則直接下線不再上線使用。(3)離線標定位置傳感器時,將其標定誤差控制在0.05mm以內,減少生產過程中的位置偏差,減少坯子楔形。
針對跳變現象,在邏輯控制程序中增加幾十毫秒檢測延時,延長位置傳感器在線使用壽命。
把位置傳感器實際數據傳入PDA進行記錄,通過日常PDA跟蹤及早發現問題,做到有計劃地提前更換位置傳感器,減少計劃外事故處理時間,降低備件消耗,減少因扇形段位置數據突然跳變發生各種故障的機率。
對于生產過程中一旦出現位置傳感器鎖定故障,在由連續生產澆注模式轉到停止生產出尾坯模式時,緊接著轉換到維修模式,手動打開扇形段,手動把鑄坯拉到軋機區的加熱爐內,避免扇形段不能打開劃破鑄坯表面引起粘結漏鋼,延長澆次間隔時間。
通過采取上述行之有效的程序優化措施,維護、操作方法之后,減少了位置傳感器在線故障率,延長了位置傳感器使用壽命,減少了生產事故。
李淑梅(1970—),女,河北唐山人,本科,畢業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在職電氣工程師,主要從事PLC系統和變頻器系統在CSP連鑄機生產線中的維護與應用研究;張劍英(1971—),女,河北邯鄲人,本科,畢業于河北工學院,在職電氣工程師,主要從事PLC系統和變頻器系統在CSP連鑄機生產線中的維護與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