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鳳嬌(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云南昆明 650500)
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現狀分析
——基于與云南省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的研究
詹鳳嬌
(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云南昆明650500)
本文以云南省有色金屬行業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情況進行分析,采用描述分析法分析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發現其存在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過程中存在信息披露大多流于形式,對內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較少,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連續性不好等問題。本文提出進一步提升內部控制信息披露質量的建議,以期望改善和提升云南省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整體水平。
內部控制 信息披露 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資本市場的不斷發展,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信息需求不僅僅局限在財務信息,他們需要更多的非財務信息來幫助他們做決策。內部控制信息作為一種具有信息含量的非財務信息對于投資者尤為重要。內部控制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建設情況的一部分,上市公司可以從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有效的防范公司運營中的風險。
云南省依靠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目前已有28家上市公司。這些上市公司行業分布只要集中于有色金屬行業、醫藥、旅游、能源開發和化工等。其中有色金屬行業是云南省的支柱產業。云南省冠以“有色金屬王國”的稱號,在云南省重工業穩步增長的情形下,云南省有色金屬行業依靠其獨有的礦產資源和先進的冶煉技術,在銅、鋁、鋅等的冶煉技術在國內處于領地位。因為云南省共有7家有色金屬上市公司,進一步詳細的分析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情況對于這一高風險行業來說能有效的防范市場風險。同時這一相關研究有助于提升云南省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整體水平。

表1 云南省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披露情況名稱

表2 云南省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披露情況

表3 云南省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情況
2.1國外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文獻綜述
國外內部控制的建設程度較早,不少學者并不熱衷于研究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現狀,因為他們已經認識到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更多的研究側重于在不同披露形勢的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情況和影響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在自愿性披露內部控制信息的影響因素研究方面,McMullen等(1996)通過對1987年7月—1993年6月的114家存在內控問題的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通過對管理層出具的內控報告和財務報告的問題進行考察分析,研究發現公司規模和財務報告對其有影響。在研究樣本中只有10.5%的公司自愿披露內部控制報告,小規模的公司中僅有11.5%愿提供內控報告。同時,財務報告出現問題的小規模公司都沒有自愿披露其內控報告。Rogier Deumes(2000)以荷蘭證券市場中的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狀況為研究對象,認為管理層持股比例、大股東持股比例、公司規模和會計師事務所的聲譽等都是影響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Gaggi(2001)從公司治理的角度以研究家族控制和獨立董事對香港上市公司的內控信息披露的影響,研究發現獨立董事比例對內控信息披露有影響。Newson和Deegan(2002)對澳大利亞、新加坡和韓國三國的跨國公司研究發現公司的核心能力和全球競爭策略都是影響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因素。Eng&mak(2003)通過對新加坡158家上市公司進行研究,發現管理層持股比例、獨立董事比例、國家持股比例、公司規模都是影響自愿披露內控信息的因素。Bronson(2006)以公司治理對公司內控的信息披露的影響為研究視角,研究發現公司規模、機構持股比例等與自愿披露內控信息呈正相關。對于在強制信息披露階段,Ge和McVay(2005)通過選取779個樣本,研究發現營業分支機構、外匯交易、公司規模、經營時間和利潤水平都是影響內控信息的重要因素。Hoitash et al(2009)研究發現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的特征可影響企業內部控制的質量,而在審計委員會和董事會成員中具有財務專長的人越多則披露的內控信息質量也越高。
2.2國內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文獻綜述
我國學者在2006年以前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研究大多以規范研究為主且多以銀行業為研究對象來研究我國資本市場中內部控制信息的披露情況。而在2006年以后不少學者采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對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李明輝等(2004)對上市的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存在披露的實質性內容較為缺乏,格式不統一。蔡吉莆(2005)以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財務報告質量、財務狀況都是影響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方紅星等(2009)通過對2003-2005年的滬市非金融業的上市公司進行實證研究,將公司外部特征、外部審計與自愿披露內控信息相聯系,發現海外交叉上市、外部審計事務所是否為“四大”、資產總規模、資產凈利率、獨立董事比例、審計意見類型、監事會規模、審計委員會及樣本年度等都是影響內控信息披露的因素。宋紹清、張瑤(2009)通過對2006-2007年的A股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信息披露進行相關的研究,發現影響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有統計年度、公司規模、上市時間、地點和年報發布的時間。田高良、齊堡壘和李留闖(2010)通過對2008年深市的494家上市公司進行實證研究,發現經營復雜度、存在會計風險、內控建設不完善、經歷審計師變更和財務重述等發都會影響內控缺陷信息的披露。張穎,鄭洪濤(2011)研究發現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受到企業發展階段、資產規模、財務狀況、管理的集權化程度、內審機構運行效率和股權集中度的影響。
上述文獻都側重于從不同的視角研究影響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因素,但是從2007年到2013年我國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建設已經較為完善,很難看出在這期間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變化趨勢到底如何。本文結合云南省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的特點對這一期間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情況進行研究。(見表1)
在2006年6月,上海證券交易所率先制定了《上交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指引》,其中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公司的內控制度,并對其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負責。直到2011年《關于做好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規范試點有關工作的通知》。由此可知,2006-2010年內部控制的信息披露為自愿披露階段,而2011年則進入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強制階段。本文對2007-2013年云南省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內部控制審計報告和內部控制缺陷信息的披露情況進行如下詳盡的描述分析。
由此可以看出云南省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情況較好,雖然云南鍺業于2010年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上市,但是在上市后一直積極披露本公司的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在2007 年-2010年內部控制信息自愿披露階段,除了馳宏鍺業和貴研鉑業在2009年未披露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其他上市公司均有披露。在2011年-2013年7家上司公司均披露了內控自我評價報告。由此可以看出云南省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整體情況較好,披露意愿較強。
從表2可以看出,出于成本效益的考慮,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審計報告披露的情況較差于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情況。在2007年僅有羅平鋅電一家上市公司出具內部控制審計報告,上市公司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連續性較差。在強制披露內部控制信息的階段,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披露好于自愿性披露階段的整體情況。相比之下,錫業股份和云鋁股份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披露的連續性較好。
基于信號傳遞理論,上市公司對披露本公司的內部控制缺陷信息總是抱著“報喜不報憂”的態度。在2011年前沒有上市公司披露內部控制的缺陷信息。在2011年-2013年有色金屬行業披露內部控制信息缺陷的公司數量有所上升,2011年僅有3家公司披露內部控制缺陷信息,2012年4家上市公司披露內部控制缺陷信息,2013年只有云南銅業、錫業股份和貴研鉑業披露內部控制的缺陷信息。從其所披露的內部控制信息缺陷的類型來看披露內部控制缺陷的上市公司僅僅披露的是一般缺陷。(見表3)
通過對云南省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情況可以發現以下問題:首先,盡管7家上市公司披露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情況較好,但是披露內部控制缺陷信息較少。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內容大多是為了滿足監管的需要,披露的內部控制缺陷類型僅僅是一般缺陷并沒有系統的涉及到內部控制缺陷信息和相關的整改方案。其次,7家上市公司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情況較差,并且披露內部控制審計報告的連續性不太好。
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建議:首先,規范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形式和內容。由于上市公司所披露的內部控制的自我評價報告的內容和格式沒有統一的要求,導致各個公司所披露的內控信息的詳略程度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同時各個公司對內部控制缺陷的認定標準也不一致。在資本市場中應該針對各行業的特點設置統一的內控缺陷認定標準,對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披露內容和格式做出明確的規定。對沒有披露內部控制自我評價報告的上市公司加大懲罰的力度。其次,應該對各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的結論進行客觀的評價。目前,我們對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信息的評價只有依靠第三方的審計師所出具的審計意見來判斷。而盡管有相關的法律規定要求自2011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需要聘請專業的審計師對內部控制的信息進行審計,同時2012年起在滬深兩市的上市公司需要執行這一規定,但是不少公司并沒有執行這一要求。值得關注的是對公司內控信息提供審計的事務所也是盈利性的機構,所以需要在資本市場中建立一個非盈利的評價機構來評價上市公司所出具的內部控制的信息。
通過上文的分析只有完善資本市場的外部監督機制才有助于進一步促進云南省有色金屬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情況,有力的保護投資者,采取上述建議有助于提升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整體水平。
[1]菜吉甫.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實證研究[J].山東經濟,2005.
[2]陳宏明,史亞男.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1.
[3]曹建新,詹長杰.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自愿性披露動機研究[J].財會月刊,2010.
[4]程曉陵,王懷明.公司治理結構對內部控制有效性的影響[J].審計研究,2008.
[5]陳蕓.上市公司內部控制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研究—以廣東省為例[J].財會通訊,2010.
本文為2014年云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基金項目《云南省有色金屬行業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現狀分析》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為2014J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