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琦(遼河油田審計處,遼寧盤錦 124000)
淺析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我國企業的應用
于琦
(遼河油田審計處,遼寧盤錦 124000)
本文針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現狀,分析了我國企業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內在要求,提出了我國推廣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的幾點策略,重點研究了我國企業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具體操作程序,目的是幫助企業實現組織目標,降低風險,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本文針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現狀,提出了我國推廣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的幾點策略,及我國企業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具體操作程序,幫助企業對潛在的風險進行實時、持續的監控,幫助企業在面臨風險時做出及時的戰略反應和應對措施。
風險導向 內部審計 審計模式 審計現狀
隨著經濟全球化和經營的多元化,現代企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面臨著越來越多的風險和挑戰。為了降低企業風險,擴大企業經濟效益,新的審計模式-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受到了國內外企業和學者的廣泛關注[1-3]。郭勝利強調內部審計應關注公司治理框架中風險發現與風險管理,關注管理者及其經營管理認為可能出現的風險,關注組織在整個過程中的決策風險和經營風險[4]。郭群等人提出風險導向審計要求內部審計結合企業目標,檢查、評價企業現有控制措施能否將其存在的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并提出管理、控制風險的建議,強調內部審計人員應該改變傳統的內部控制評價模式,把審計的起點放在關注企業的發展戰略和業務流程的風險[5]。Lain等人把風險導向審計程序分為五個階段,即審計計劃階段、系統測試階段、交易測試階段、期末審計準備階段及期末審計階段,強調在計劃階段進行固有風險評估,在系統測試階段進行控制測試及控制風險的評估[6]。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作為一種全新的審計模式,要求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在整個審計過程中始終堅持把企業的風險評估作為實施審計的導向,所要審計的重點和范圍要依據風險的評估來確定,進而對企業的風險實施控制和管理。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的出現是審計工作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企業不斷發展的必然趨勢,它能夠對企業的潛在風險做出科學的預測和分析,提高相應的風險評估報告,有效地降低企業的風險。
我國內部審計在管理機制、領導意識、機構設置、技術水平和人員素質等諸多方面存在不足,丞待提高,這些弊端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我國企業推廣及運用,但實際上我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面臨著更多的風險和挑戰,更需要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實施來控制風險,所以我國企業應該轉變觀念,積極采取措施引入這一先進的內部審計模式,為其創造廣泛的應用條件,并根據我國企業的具體情況建立適合我國企業的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發展策略和操作程序。
針對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現存的諸多問題和不足,為了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在企業中得到應用和推廣,對我國內部審計提出如下發展策略:
(1)增強風險管理意識。我國企業內部審計仍處于比較低級的發展階段,內部審計主要局限于財務審計和經濟效益審計方面,風險管理未被普遍接受和廣泛應用,內部審計參與風險管理的意識不強。由此要在整個企業貫徹風險管理理念、樹立風險意識,使企業所有員工都積極參與企業的風險管理,把風險管理理念納入到企業的各個層面、各項工作之中,且正確處理風險與效益的關系。
(2)健全風險管理機制。我國只要少數企業設立了風險管理部門,風險管理機制十分不完善。對于尚未建立風險管理制度的企業,應加快建立;已經建立的企業,要不斷的完善,評估是否有效并對出現的問題及時修正和改進。一般來說,企業經營規模大,,業務負責的企業應該設立獨立的風險管理部門,采用正式定量的風險管理方法;規模小、業務簡單的企業則可以設置非正式的風險管理委員會定期開展評價活動。
(3)重構內部審計組織系統。首先要建立具有獨立性、權威性的內部審計機構,從體制上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全面開展;其次,變革內部審計管理模式;最后,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
(4)從戰略管理高度進行推廣。內部審計應該以風險為出發點,以風險管理、內部控制為對象,將審計計劃直接與企業風險掛鉤,將人力物力財力盡可能分配到風險大的重點領域上,樹立成本效益原則,對于風險大的重點環節,采取更嚴密的審計程序和更嚴格的手段。

圖1 被審單位選擇流程圖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實施過程就是風險控制過程,根據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實際狀況,構建我國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運行的操作程序如下:
(1)制定審計計劃。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注重審計計劃階段的工作,將審計計劃與風險相聯系,審計計劃反映組織的風險戰略,其工作重點是研究本企業經營環境、經營狀況、企業組織機構、行業特點及宏觀經濟環境,通過分析初步確定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對重要環節或事件做出初步判斷,進而編制出整個審計計劃。
(2)選擇被審單位。通過綜合審計計劃階段調查的審計目標、審計范圍、審計方案等資源,按照風險因素優先性審計規劃,選擇被審單位。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3)審計測試與評價。運用抽樣、觀察、分析、調查與評估等方法獲取有關風險及風險管理的證據,具體程序為評估確定企業中存在的各種風險,且是否存在管理這些風險的控制程序;確定組織的經營戰略、風險管理方法、風險偏好和風險接受程度;檢查企業之前發表的風險評估報告;了解被審單位針對風險采取的風險控制措施;獨立評價被審單位風險管理程序的有效性及評估風險報告的充分性和及時性;針對評估結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善措施。
(4)編寫審計報告。審計實施過程中應該定期或不定期的召開審計小組內部工作會議,闡明審計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并針對審計過程中發現的不同問題提出不同的風險管理建議。在審計實施完成后,每位審計人員要對其負責的工作進行書面總結,審計項目負責人綜合審計評估結果出具審計報告。
(5)后續審計。根據原項目所涉及風險的大小及實施糾正活動和建議方案的難易程度來確定是否進行后續審計。一般來說,風險大、實施糾正活動或建議方案的困難多的項目必須實施后續審計。后續審計需要出具后續審計報告,并與被審單位討論審計建議未得到落實的原因。
如今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已經由控制評價轉向了風險評估,我國企業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需要積極應用和推廣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模式,重視各個環節,嚴格把關,對企業生產和運營過程中所存在的風險進行科學的預測和評估,幫助企業應對各種突發事件,提高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將企業的運營風險降到最低。
[1]David Mcnamee,Ceorges selim.Risk-basked Auditing[J].廣東審計,2000,36(1):25-27.
[2]莊飛鵬.基于風險導向的企業內部審計運作流程研究[J].財會通訊:綜合版,2012,1:99-100.
[3]王民.風險導向審計對企業內部審計的啟示[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0,15:86-87.
[4]郭群,吳惠吟.風險導向內部控制評價模式研究[J].廣東商學院學報,2002,68(2):54-57.
[5]郭勝利.內部審計基本問題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3:5.
[6]Lain Gray,Stuart Manson.The Audit Process:Principles,Practice & Cases[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