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對于家有兒女初長成的父母來說,孩子的學習是頭等大事,老師們也不例外。有人會認為,做為教育工作者,指導孩子的學習應該不是難事。其實不然。孩子的成長過程只有一次,對于成長中學習這個最重要的內容,老師們也普遍存在著迷茫、糾結的情況,面對自己的孩子,有時他們的專業知識甚至使他們比普通的家長更加不知所措。本期名師談家教,我們邀請了4位名師說說自己對子女“學”的做法。其中,有孩子成年后,對自己做法的回顧與反思;更多的則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名師們的思考與探索。最后,我們邀請黑龍江大學郝春東教授為廣大讀者解讀4位名師文章中所涉及到的兒童心理學問題。我們希望,通過這組文章,讀者們面對類似問題時,不要只把目光集中在孩子的“學”與“不學”或是“愛學”與“不愛學”這樣的表象上,而要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內心,這才是身為家長更該重視的。
作者簡介:李偉榮,特級教師,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小學數學教研員。先后被評為全國新課程改革優秀教師,黑龍江省模范教師、省優秀教師、省數學骨干教師、省教學能手,哈爾濱市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市首批數學學科帶頭人,被認定為哈爾濱市未來教育家培養對象。她的數學課曾在“全國現代小學數學教學大賽”中榮獲一等獎、省優質課特等獎,先后有40余篇論文獲獎、發表。
“行駛在接送孩子上課、補課的車流中,我意識到自己完全被兒子綁架了!好留戀那些可以逛街、聚會的日子啊。” ……看到朋友圈中一位媽媽的心語,眼前不禁浮現出家長們忙于接送孩子進行各種文化類、藝術類的課程學習或補習的身影……女兒今年17歲,即將開始大二的學習了, 回首她的學習和成長,驀地發現浮在記憶與遺忘邊緣的竟然是一樁樁瑣事。
我的女兒也是我的學生。2002年9月,作為首批新課改的實驗教師,我任教新的一年級,又趕上學校動遷,當時家離學校很遠,為避免動遷后三地辦學接送孩子不便,我決定讓四歲半的女兒提前上學。經由家長代表抽簽我恰巧成為了她的班主任。
還記得那是孩子第一次期末考試后的返校,講過假期要求后,我將期末的考試卷子發到了學生的手里,講評試卷開始了。隨著我們師生的共同交流,孩子們的臉上時而為自己智解疑難而興奮,時而為自己的粗心馬虎而遺憾,有的為自己的成績而驕傲,有的為自己成績而懊惱……當我讓孩子們對自己做個評價時,班里的天藝同學率先說:“我不僅沒有錯誤,還得了加2個知識點,這么難的考試,我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為自己驕傲!”又有同學跟著說:“我以為計算會錯呢,看到全對我可真高興!” ……就這樣,考得理想的孩子,紛紛暢談著自己的感受,而考得不理想的孩子卻分外沉寂,正當我想請他們也自評一下時,放學的鈴聲響了,望著幾個孩子懨懨離去的身影,我心里很不是滋味。當我回到教室時,發現女兒正在我的講桌前,把自己的試卷與天藝的試卷做著比較,看到我進來了,她把試卷推到一旁,望著我,哭了……
經過近一個學期的時間,從幼兒園中班直接上學的女兒已經適應了小學生活,這是她經歷的第一次全區統一調研測試,其實,我早已經知道她的成績了,只是沒有細看她的試卷。望著流淚的女兒,我體會到平日的教學中對她關注的太少了,總覺得回家還有時間輔導,可是到了家中,又忙于一些案頭工作而再次忽視了她,一股歉意油然而生。我走到了孩子身邊,一邊幫她擦眼淚,一邊拿起了孩子的試卷。“不錯嘛,只扣了3個知識點!”我打趣道,孩子噘著嘴,不滿地瞥了我一眼。我拿起了紅筆,在卷子上補充了幾筆,頓時,孩子的卷子綜合等級由-3A變為了+2A+,孩子詫異地望著我,我笑著說道:“你完全可以得到A+的,不僅一個知識點不扣,還可以加兩個。”孩子越發不解了。我微笑著說:“你看,最后這道題,你做錯了,我覺得你是沒有弄懂題意。你這部分概念比較清楚,如果你多加思考,憑你的聰明,完全可以做對,這樣就可以少扣兩個知識點了!是嗎?”女兒信服地點點頭。我正要接著說,孩子搶道:“如果我把第五題中間問題的得數計算出來,寫在草紙上,每次設計方案都牢牢地記住這個得數的話,我們還可以不扣這個知識點!”“對了!”我高興地拍拍女兒的頭,“這樣,你就可以得滿分了!”“如果我再多提幾個有價值的數學問題,我還可以加幾個知識點呢!”“媽媽,不,老師以后我會注意的!”女兒破涕為笑……
看著女兒掛著淚水的笑臉,我為自己欣喜并感受頗多:僅僅我的幾筆改動,僅僅是一次耐心的母女交流、師生交流,使結果欠佳的考試變成了讓孩子受益的一個過程——孩子于成績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于交流、評價中獲得了尊重和成長的自信!我覺得自己豁然開朗,我將那幾個懨懨離去孩子的試卷卷起來放在了兜子里,因為我找到了讓那幾個孩子也快樂起來的辦法!
類似的瑣事還很多,每每想起學習“比較”時,面對別的孩子一端對齊比較繩子長短的辦法,女兒奶聲奶氣卻振振有詞地發表著自己的意見:兩端對齊也能比出兩根繩子的長短,誰直誰就短,誰耷拉誰就長!想起一年級運動會接力跑,第一棒的她,聽了裁判員發令槍響前的囑咐——拿著接力棒第一個撞線是冠軍!槍響后竟然掉頭跑向終點……我都忍俊不禁,欣然發現,沒有經歷學前教育的女兒給我的教學和班級管理帶來了許多思考,她的學習過程也是我走進新課改后教學思考逐漸深入,教育主張逐漸形成的過程,她讓我體會到無論教師還是家長,都要學會了解孩子的起點,把握孩子的特點,正視孩子的成績、問題,或引領激勵,或點撥開悟,或遮風擋雨,把健康、自信的成長之路鋪在他們的腳下。
當然,我也一直在為不尊重教育規律讓孩子提前上學這一揠苗助長的決策買單。女兒的學習歷程中也有我為之悵然的一幕一幕:學習音樂,如果不是僅僅為了豐厚一下素養,而是去考考級,是不是也可以有專業的等級證書佐證一下女兒拉琴的水平?進入初中后,如果不是每到假期就帶女兒去旅游,而是提前學習一下下學期的內容,每學期開學后女兒是不是就不會那么辛苦地追趕,中考時是不是也可以沖擊一下一流的省重點高中?進入高中后,如果不尊重女兒想挑戰下自己做一個理科女生的意愿,避開偏弱的物理、化學,做主讓女兒學文科,高考的成績是不是就不會有那么大的起伏?高考后,如果不遵從女兒想學金融想上綜合性大學的志愿,是不是也可以進入一個不錯的211或985院校?
在這份欣然悵然交織的情緒里,女兒回來度周末,看文后摟著我的肩膀說:“媽媽,因為沒有先學一步的優勢,我沒有把握好很多機會,非常遺憾,沒有進入你心目中的名牌大學;但做你的女兒,我感到更多的是幸福,你沒有綁架我的童年和少年,給了我課程學習無法獲得的成長營養……”看著陽光自信的女兒,接過她沏好的熱茶,我心里暖暖的,女兒,以前的12年里你沒有先學一步的優勢,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媽媽希望你有活得精彩的心態和本事!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教育研究院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