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臘梅
一、家長對幼兒心理健康關注的現狀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忙于工作,疏于對孩子的照顧。而且他們把主要的經歷都花在照顧孩子的生理健康上,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關注較少。也有一部分家長認為沒有太大必要,甚至有的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不一樣的時候,也沒有進行太多的干預與治療。很多家長溺愛孩子,只顧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生理成長環境,卻忽略了對孩子心理健康的關注。我也曾經詢問過一些不同年齡段的青少年與成年人,問了問他們的父母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結果是,幾乎所有人都說,自己的父母從來沒有關注過自己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幼年時期,他們最主要的經歷都是關注自己的身體是否健康。由此可見,忽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是多年來很多家長的共同問題。蒙臺梭利認為:“如果不給幼兒提供幫助,如果他的環境被忽視,那么他的精神生命就將處于長期的危險之中。不了解兒童的心理發展狀況再也不能持續下去了,我們必須從最初的時刻就幫助兒童。”因此,在家長關注較為淡薄的今天,我們有必要發出號召,讓家長能夠正確地認識孩子,認識到關注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從而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二、加強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關注的必要性
幼兒是祖國的未來,因此幼兒的健康關系到整個國家與民族的未來發展。這就要求幼兒既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又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二者缺一不可。未來的社會,是一個多變的競爭化的社會。而幼兒時期是為人一生的發展奠定基礎的關鍵時期,因此只有從小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三、從多方面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環境,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1.家庭
家庭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場所,父母則是幼兒最為親密的人,大部分學前兒童的行為問題與其家庭結構、父母教養方式、父母行為習慣以及情緒表達方式直接相關。因此,家庭環境對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態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家長一定要做好相關方面的工作。
(1)家長需要給幼兒創設一個和睦美好的家庭氛圍。
幼兒的很多行為都是在模仿成人,那些攻擊性行為多的孩子,大多數有著不和諧的家庭環境。因此,父母一定要注意,親人之間要相互友愛,避免爭吵打罵,防止幼兒進行模仿,從而對其身心發展造成不良的影響。
(2)家長自身也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健康狀態,為幼兒起一個很好的榜樣示范作用。
(3)家長要注意自身對幼兒的教養方式,不可過于溺愛,也不可太過嚴厲。
家長往往有望子成龍的心態,因此有時候會對孩子期望過高,過于嚴厲。這對孩子的成長是很不利的,幼兒會覺得不自由、不開心,也不利于他們自信心的培養。因此,家長要給他們創設一個相對自由寬松的成長環境,對孩子的期望與定位也要合適,不可過高,以免給孩子造成無形的壓力。同時,有的家長過于溺愛孩子,也是不正確的。這樣可能會助長孩子嬌慣等一系列不良風氣,對于身心發展都無益處。因此,家長的教育一定要把握好度。
(4)家長自身也要學習一些兒童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從而更加科學也對幼兒進行引導與幫助。
熟悉兒童的心理特點,掌握兒童心理行為偏離和疾病的基本知識,就可以更加及時地對幼兒的心理行為異常進行糾正。對于家長來說,作為孩子最為親密的人,掌握一些科學的知識,可以把孩子的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可以對孩子的心理健康進行全面的、科學的教育,對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來講是非常有益的。
2.幼兒園
幼兒園是幼兒除了家庭以外,生活接觸最多的環境場所。因此,在幼兒園里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氛圍,對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狀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1)從整體環境上來看,幼兒園可以經常性地辦一些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的活動。比如帶著孩子們出去郊游散心,舉辦一些趣味的主題活動,增進班級與班級之間的互動等,這些措施都可以給孩子提供一個相對輕松愉悅的環境,從而使得他們也能夠保持輕松愉悅的心情。
(2)從班級內部的環境來看,主要就是帶班老師的工作了。老師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①調節自身的心理狀態
一直以來,我們對幼師生的教育比較注重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培養,而往往忽視了心理素質教育。而他們的心理健康會影響到幼兒的成長,因此提高未來教師的心理素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想幼兒能擁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帶班老師首先得調節自身的心理狀態,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孩子。
②對幼兒要有耐心,用鼓勵的態度對待孩子
老師要尊重、理解、信任幼兒,真正做到彼此之間人格平等。以寬容、開放的心態對待孩子,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用心體驗孩子的內心感受和情緒反應。老師要鼓勵孩子去發現、去探索。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不可以打罵,要耐心地進行糾正。教師可以多用一些“你再試一試,可以做得更好”之類的語言,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心態。
③在平時開設一些與心理健康有關的活動
目前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專門課程開設較少,開設的課程中,大都是教師唱主角。在教學中也只是“為教而教”,不會考慮這樣的教學有沒有意義。這樣是不可以的,老師在平時的日常生活中就應該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一些改善心情、自我控制調整的方法,在生活中就可以教給幼兒。同時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滲透到各科的教學之中,讓幼兒能接觸到這些知識,有助于他們自身心理狀態的調節。
④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同伴交往的環境
在幼兒園里,幼兒接觸最多的就是老師與同伴。同伴之間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影響,因此創設一個良好的同伴交往的環境,對于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來說尤為重要。老師要為幼兒創造交往的環境,提供語言交流的機會,豐富交往的內容,并幫助幼兒樹立交往的信心,促進同伴間的友好相處與互相關心幫助。同伴之間可能會出現爭搶,可能會有一些攻擊性行為,老師就要適時地阻止,對幼兒進行教育,避免因同伴不合給幼兒的心理造成傷害。
3.社會
不僅僅家庭與幼兒園要肩負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責任,我們的社會也責無旁貸。我們要盡量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社會背景,宣傳真善美。
(1)圖書出版方面,要多出一些內容積極向上、可讀性強的兒童讀物。
圖書是幼兒了解社會、認識社會的重要載體,優質的讀物不僅能使幼兒獲得一定的知識,還能使他們保持良好的心情,擁有一個好的精神狀態。
(2)有暴力、兇殺鏡頭的電視節目動畫片等,應淡出幼兒的視線。
幼兒有著很強的模仿能力,如果電視節目中有一些暴力的鏡頭,很可能促發幼兒的攻擊性行為。因此,那些有童趣、想象力豐富,充滿樂觀、快樂元素的電視與動畫片應該成為孩子們的首選。
(3)為幼兒創設一個安全的社會環境。
前幾年發生過入園殺人的暴力事件,這對幼兒來說,造成的心理創傷是巨大的。因此,我們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應該珍視生命、熱愛幼兒,為他們營造一個安全的社會環境,呵護他們幼小的心靈。
(4)對特殊的幼兒群體,加強心理上的撫慰。
社會上總會存在一些特殊的幼兒,比如說孤兒、棄兒等。我們對他們要賦予更多的關懷與愛,努力為他們營造一個好的成長環境。有空的時候,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去福利院,陪著那些孩子一起玩耍,讓他們在心理上得到安慰、獲得快樂。
(5)加強宣傳,開展幼兒心理咨詢。
幼兒時期,往往是心理障礙萌芽的初期,因此,只要發現及時,心理健康狀態完全可以得到改善。因此,社會上要加強對幼兒心理衛生知識的宣傳,做到家喻戶曉。讓所有人都能夠真正地意識到心理衛生要從幼兒抓起。同時,有關部門要多多地開展幼兒心理咨詢,為更多的人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持。醫院還可以開設專門的幼兒心理問題咨詢部,幫助更多的幼兒解決心理問題。
四、總結
當前,學前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經越來越受到重視。家長、老師與社會要攜起手來,共同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環境。家長和老師要及時了解兒童的心理健康狀況,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發展,進行必要的心理指導。
學前兒童能否健康的成長,關系到家庭、社會、民族的未來。讓我們共同努力,讓孩子的身心都能夠得到健康的成長,為他們共創一個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方文艷.加強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若干問題探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7(10).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