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淑
摘 要:美術教學注重和強調兒童在觀察過程和美術創作中表達和發展其思想與情感。美術作為一種釋放情緒和表達疑問的有力和積極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美術教學除了關注審美理解力外,我們主要關注的就是這種認識個性,建立自信和幫助學生思考的潛力。兒童愛好美術,不僅因為它的符號價值,而且還因為他們能從材料的使用中獲得審美愉悅。以繪畫進行對環境的符號性表現,如同語言的發展一樣是人的本性。事實上,兒童對視覺符號的理解和使用往往先于語言和文字。因為美術是一種交流體系,所以它具有一種語言的功能。
關鍵詞:美術 語言 發展
詩具有抽象象征性,經常運用復雜的意象和特殊的語言,詩的語言可能會使年幼的聽眾感到有些困難。但如果詩被提議作為繪畫題材時,兒童就會帶著強烈的興趣去聆聽。通過畫出自己的想象,一首詩的象征性就變成了兒童能夠理解的具體形式。這樣,畫的形象就表達了兒童對新概念的理解。根據皮亞杰的觀點,思維需要表現和操作。根據詩意畫畫將一些思維因素綜合起來,親身對特殊的語言形象進行反應促進了獨立思考能力。
兒童從他們拿起筆開始涂鴉的那一刻,他們已是美術的實踐者、欣賞者和接受者了,他們的涂鴉與情感符號都記錄著每一段成長的道路。 繪畫看似神秘高不可測,但在他們的心中卻變得如此自然。那些跳躍不定的筆觸,無拘無束的表達著人之初最無邪的情感與奇思妙想;那些稚拙淳樸的線條,勾畫出了屬于他們自己的奇特造型和構圖;那些鮮艷充滿個性的色彩,裝飾出了他們心中五彩斑斕的世界。同樣,那些娓娓道來滿載童趣的語言,架起了心與心溝通的橋梁。繪畫與語言都是符號,是建立二者關系的前提,意義是溝通不同符號系統的紐帶。兒童繪畫發展與言語發展存在著雙向促進關系。繪畫與語言的關系會隨著兒童的發展而發生變化,這種關系中蘊藏著錯綜復雜的相互作用。
一、根據兒童繪畫內容,了解語言內涵
對于兒童(尤其是低年級的兒童),美術具有給他們傳遞信息以及他們從中獲得有關信息的功能。他們起初不能在文字和演說中獲取豐富的信息,可是能在繪畫中非常靈便地表達信息、獲取信息,復雜和強烈地描寫他們自己真正的經驗和奇異的想象,每個兒童會以自己的語言和個人的方式完成美術作業。當情緒激動時或情緒低落時,兒童常常發現創造一幅情緒強烈的主題畫,往往比用語言描述它更容易,更令人滿足。兒童以這種方式進行自我內向交流,避免了為讓別人明白而需要多解釋細節的麻煩。
繪畫,其實最注重的應該是過程的享受。我很喜歡看孩子們畫畫,特別是邊看邊聽他們講,每張畫都有每張畫的故事,每張畫都有每張畫的情緒在里面,更多的反映出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對生活的理解、對生活所持有的態度。它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兒童心理的方方面面。從他們的畫中,我們可以看到,繪畫是兒童心理、人格、情感等等方面的一種表征。繪畫很大程度上能促進兒童智力、語言上的發展。很多時候,我們看到孩子們的畫,雖然畫的不怎么樣,但如果仔細看,耐心地聽他們說畫的內容的時候,你會驚奇地發現,孩子們的想象力是多么的豐富。我們往往會被畫中所蘊藏的神秘意義及驚人的色彩所折服。
教師應借助于兒童的眼光、童趣,適當地來評價學生畫畫的水平,鼓勵兒童通過繪畫來表達真情實意。兒童的畫證實了美術是一種表現和交流的自然方式。教師作為信息的主要接收者,通過批改學生的作品,不僅要讀懂理解兒童的這種語言,而且通過這種語言深入了解、走進兒童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思想動態,及時發現不良的苗頭加以引導,教育協助班主任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思想品德、以及審美能力的提高。
二、培養兒童思維能力,提高語言水平
語言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指出:語言與思維密切相關,語言發展得好,在乎思維的正確。因此,鍛練思維至關重要。當今教育,教師除了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外,還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發展智力。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許多學生畫畫時思維容易定勢,被一些固定的基本形體所框住。
如:許多兒童在畫人物形象時,不管畫什么人,他們都重復基本的形狀,在他們看來這些形狀可以表現整個人類。那么這時教師應鼓勵兒童擴大人物題材范圍。先要求兒童觸摸與了解自己身體的一些局部,如注意脖子、肩膀、肘、手腕和腿部關節等的位置;再通過多媒體讓學生欣賞不同項目運動員的動態和不同勞動者的形態 ;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合作,啟發學生采用探究的形式分析人物的動態,概括人體的各部位比例及思考該如何正確地來組合與表現該動態;最后還要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如在課堂中,教師課件展示運動員拋球的動作,讓學生觀察身體哪部分要有變化?人物的對稱軸線發生了什么變化?看看他們的手和腳運動時的姿態是怎樣的等等。這里綜合多種因素顯示運動是兒童繪畫的一個技術特點。教學時應適當地加以指導。指導學生觀察某些物體時,我總是提倡讓學生站在不同的角度來觀察,并適當提問看到了什么,有哪些方面發生了變化?嘗試讓學生從合作過程中,自己發現各種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問題,擴展他們思維的空間及畫畫的意境,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兒童的語言水平。
三、發展兒童想象能力,豐富語言底蘊
“繪畫是語言的先導, 是表示美感的良器?!钡拇_,在美術活動中,兒童常會在不經意中把自己的喜悅、快樂、悲哀、煩惱在畫中流露出來,使之成為他們自己特有的語言。如果再加上生動形象的講述,就為稚拙的兒童畫賦予了豐富的內涵。所以,繪畫活動不但能讓兒童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得到提高,而且能讓兒童在輕松、愉快、自然的氛圍中提高語言口頭表達能力。
美術是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具有結合劑的作用。它從許多方面豐富了人類的經驗,為我們帶來無窮的樂趣,加深兒童對自身和世界的理解。在兒童美術創作中表現的許多富有刺激性的學習中獲得的理解力、思維能力對更好發展兒童語言很有幫助。用繪畫等藝術媒體中蘊含的這種語言去解釋恐懼、喜悅等心理狀態。將它們轉變成形狀,色彩、舞蹈運動或聲音,不僅表達了經驗中難以用口頭語言或書面語言表達的方面,這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作為人類經驗產物的歷史和文學。教師要善于理解運用這種語言,引導學生向積極健康的方面發展。
繪畫不再是單單的繪畫活動,在繪畫活動中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促進全面發展,已是一個受人關注的問題。繪畫與語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繪畫活動中,存在著大量的語言教育因素,兒童繪畫和語言一樣是兒童的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繪畫和語言有機整合,對兩方面的發展都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傊?,小學階段正是智力、思維、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如果我們順應孩子的天性,加以適當引導,創設一個適宜繪畫和語言發展的環境,以此來帶動他們的思維更加活躍,想象更加豐富。美術教學發展兒童想象力,同時也促進語言朝更深層次發展,最終對學生全面發展將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英)摩伊·凱特莉 《少兒繪畫輔導探索》
[2](英)赫伯·里德 《通過藝術的教育》
(義烏市佛堂小學 浙江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