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玉++++++陳璐

[摘要] 目的 通過對門診處方進行點評和用藥分析,以提高處方質量,促進合理用藥。 方法 隨機抽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門診處方共36 000張,按處方點評指標進行點評及分析。結果 合理處方占比由93.89%上升到97.80%,每張處方平均用藥品種數由3.12種降為2.27種,抗菌藥物使用率控制較好為17.91%和14.29%,注射劑使用率由24.5%降至20.31%,國家基本藥物品種使用率由9.14%上升到10.32%,不合理用藥比例由6.11%降至2.20%。不合理處方主要為不規范處方,用藥不適宜處方,2013年未發現超常用藥處方。 結論 門診處方合格率較高,合理用藥國際指標大多控制較好。通過處方點評,可及時發現處方中不合理用藥情況,提出合理的改進建議,從而提高合理用藥水平。
[關鍵詞] 門診處方;點評分析;合理用藥
[中圖分類號] R9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5)01(a)-0020-03
Review of the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and Analysis of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in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 Province from 2012 to 2013
LI Shaoyu CHEN Lu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Yunnan Province, 650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ment the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and analyze the drug use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escriptions and promote the rational use of drugs. Methods A total of 36000 prescriptions during 2012~2013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commented and analyz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scription review indicators. Results The proportion of reasonable prescriptions increased to 97.80% from 93.89%, the average drug varieties of each prescription decreased from 3.12 to 2.27, the usage of antimicrobial drugs decreased from 17.91% to 14.29%, which showed it was controlled well, the injection using rate decreased from 24.5% to 20.31%,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the national essential drug varieties increased to 10.32% from 9.14%, the unreasonable medication rate deceased from 6.11% to 2.20%. The unreasonable prescriptions mainly were non-standard prescriptions and prescriptions of inappropriate use of drug. The prescriptions of abnormal drug use were not found in 2013. Conclusion The qualified rate of the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is high, and most international indicators of rational use of drugs are controlled well. By prescription review, the irrational use of drugs in prescriptions can be found timely, and rational suggestions can b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rational use of drugs.
[Key words] Outpatient prescriptions; Review analysis; Rational use of drugs
處方點評是近年來在我國醫院管理系統中發展起來的用藥監管模式,是醫院持續醫療質量改進和藥品臨床應用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臨床藥物治療水平的重要手段。衛生部《處方管理辦法》規定,醫療機構應當建立處方點評制度,填寫處方評價表,對處方實施動態監測及超常預警,對不合理用藥及時予以干預。遵照此辦法及《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規定,該院建立了處方點評制度,2012年1月—2013年12月每月隨機抽取部分門診處方,對處方的各項基本指標進行統計、分析,對不合理用藥情況進行點評,并為制訂有效的干預措施提供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資料來源于該院門診處方,每月隨機抽取15 00張(不包括麻醉藥品、精神藥品處方),每年18 000張,共36 000張。根據《處方管理辦法》、《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中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新編藥物學》(第16版)及藥品說明書等,制訂門診處方評價表,運用Excel(2010版)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匯總,對處方基本用藥情況、合理用藥情況和處方書寫質量進行分析評價。
2 結果與分析
2.1 處方基本評價指標分析
2012—2013年門診處方評價指標情況見表1。
從表1可見,2013年較2012年,該院門診處方合格率從93.89%提高到97.80%。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制訂的發展中國家醫療機構門診藥品合理利用標準比較,指標均已達標。該院門診處方平均用藥數由2012年的3.12種降至2013年的2.27種,仍高于發達國家的0.70種[1]。達到WHO對發展中國家醫療機構門診藥品平均用藥數為1.6~2.8種的標準[2],低于北京地區的2.63種[3]。抗菌藥物使用率控制較好為14.29%,符合《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醫院門診患者抗菌藥物處方比例不超過20%的要求指標。說明該院抗菌藥物使用較合理,這與該院這兩年進行抗菌藥物合理用藥指導與監控有關。注射劑使用率從24.50%降至20.31%,達到WHO制定的發展中國家平均處方注射劑使用率13.4%~24.10%的標準[4],高于國內其他醫院水平[5]。注射劑使用率較高是當前我國存在的普遍現象,原因主要有:部分患者認為靜脈注射能較快發揮藥效,能迅速改善癥狀,治愈疾病,因此往往主動要求使用注射劑;部分醫師也對注射劑存在不正確的認識,也認為注射劑起效快,能迅速控制病情。事實上,對于生物利用度較好的藥物,口服與注射起效的時間并無顯著差異。該院基本藥物品種使用率較低,只占10.12%,與國內外已有的調研結果差距較大,該院雖然依據國家基本用藥目錄編制了該院的基本用藥目錄,但基藥的使用率仍然較低,下一步該院將組織對臨床醫師進行合理用藥相關的培訓,加強基本藥物使用的教育、宣傳和監查力度,加大考核,提高基本藥物使用率,減輕患者和醫保的費用負擔。由于該院采用了門診電子處方系統,2012年及2013年藥品通用名使用率均為100%,完全符合規定。平均處方金額從149.21元下降到103.53元,說明該院臨床用藥從經濟上衡量基本合理。處方合格率由93.89%提高到97.80%,合理用藥總體水平逐步提高。
表1 2012—2013年門診處方基本指標情況[n(%)]
2.2 不合理處方情況及分析
抽查的共36000張處方中,符合該院處方評價標準的3 4505張,合格率為95.85%,不合理處方1 495張,占抽查處方的4.16%,其中不規范處方占不合理處方的46.49%,用藥不適宜處方占不合理處方的50.17%,超常處方占不合理處方的3.35%。其分類及構成比見表2。
2.2.1 不規范處方 (1)處方內容缺項:如臨床診斷未填寫或書寫不全,處方中醫師簽名、簽章不齊全,有缺項。(2)處方書寫不規范:如書寫潦草,字跡難以辨認,影響了藥師正確審核及調配處方,給患者用藥帶來安全隱患[6]。(3)處方修改未簽名:影響了處方的嚴肅性及規范性。(4)超劑量使用且未注明原因并再次簽字,藥品超劑量使用未注明原因,給用藥安全帶來隱患,根據《處方管理辦法》規定,藥品用法用量應當按照藥品說明書規定的常規用法用量使用,特殊情況需要超劑量使用時應當注明原因并再次簽名。(5)用法用量不規范:如未寫靜脈滴注速度、未寫藥物溶媒、未注明用量、使用部位及用藥次數等,導致藥師發藥交代時出偏差。(6)越權使用抗菌藥物:主要為住院醫師開具限制使用級抗菌藥物。
2.2.2 用藥不適宜處方 適應證不適宜:此類所占比例最大,主要有選用藥品不適宜,診斷不明確或書寫不全,如,診斷為頸外傷,開具奧拉西坦注射液;腹痛待查,開具注射用頭孢甲肟;急性心衰,開具注射用頭孢地嗪;病毒性感冒,開具左氧氟沙星分散片等。
用法、用量不適宜:主要表現在抗菌藥物的使用上。(1)超劑量使用,如診斷為扁桃體炎伴流感,開具的阿奇霉素片,用法為0.5 g/次,3次/d,口服。又如注射用頭孢米諾,說明書為兒童用藥用量為每次20 mg/kg,處方為7歲男童,用量開具1 g/次,合理用量應為:20 mg/kg×26.5 kg(假設體重最大值)=0.53 g/次。超劑量用藥會引發藥品不良反應,使機體的代謝在過量藥物作用下出現毒副反應,損害患者利益等不良后果。(2)用藥頻次不合理:如,注射用頭孢地嗪,說明書為2次/d,靜脈滴注;注射用頭孢甲肟,說明書為成人2~4次/d,靜脈滴注;注射用頭孢硫脒,說明書為成人3~4次/d,靜脈滴注。但以上藥品處方用藥頻次均為1次/d。抗菌藥物的用藥頻次必須根據半衰期和抗菌藥物后效應的時間長短來確定[7],1次/d的給藥方式不符合藥代動力學規律,不僅無法達到抗菌要求,而且容易引起耐藥菌生長。
給藥方法不適宜:如診斷為咽炎、上呼吸道感染等,開具慶大霉素注射液霧化吸入,2次/d。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抗菌藥物的局部應用宜盡量避免,皮膚黏膜局部應用抗菌藥物后,很少被吸收,在感染部位不能達到有效濃度,反而引起過敏反應或導致耐藥菌產生。因而使用慶大霉素注射液霧化吸入對咽炎、肺炎的作用甚微,且容易引起局部組織細菌耐藥和升級,故不宜將抗菌藥物霧化吸入使用。
聯合用藥不合理:如兒童患者,診斷為咽炎、支氣管肺炎,處方開具地塞米松注射液加入注射用頭孢硫脒、注射用頭孢西丁、注射用頭孢甲肟等聯合應用。根據衛生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兒童咽炎、急性支氣管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不推薦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再則,也不應將其他藥物(包括地塞米松注射液)與抗菌藥物溶于同一溶媒中靜脈滴注。
違反藥物配伍禁忌:如處方開具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與氯化鉀注射液混合輸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說明書明確說明,本制劑不宜與其他藥物同瓶混合靜脈滴注或在同一根靜脈輸液管內進行滴注。又如,診斷為頭外傷患者,處方開具龍燈膠囊,龍燈膠囊說明書中禁忌癥一項,提示患者有出血傾向時禁用。
2.2.3 超常處方 此類別處方較少,主要見于抗菌藥物的使用,如無適應癥使用抗菌藥物,超說明書適應癥使用。2013年抽查未發現超常處方。
3 討論
2010年衛生部頒發了《醫療機構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文件,目的是規范醫院的處方點評工作和醫療行為,促進臨床醫師合理用藥,保障醫療安全。處方點評制度是一項對國家、醫師、藥師和患者都有利的制度[8],也是提高藥事管理水平的手段。該次處方點評結果提示該院的處方管理取得較好成效,但仍有不合理處方,因此,需不斷完善處方質量管理,落實處方質量改進措施,加強對醫師處方用藥合理性的干預和警示,逐步建立起醫院合理用藥管理的長效機制。同時,藥師在做好臨床藥品供給、調劑等常規服務的同時,也應加強自身業務學習,提高自身整體素質,加強處方審核、調配和用藥指導,把好處方質量關,提高處方質量,保證患者用藥安全合理。同時向臨床提供更多的藥學知識和藥學服務,協助醫師提高藥物治療的安全性,使患者用藥更加安全、經濟、合理、有效。
[參考文獻]
[1] Tomson Goto. The Study of Drug Use Indicators in Sweden[J].Inrud News,1992,3(1):1-20.
[2] 陳龍保,滕家良. 江蘇省老年醫院門診處方點評和用藥分析[J].西北藥學雜志,2014,29(2):204-206.
[3] 李素梅,高柏青,李志鴻.2010年4月—9月該院門診處方點評結果分析[J].中國藥業,2012,21(8):61-62.
[4] 薛勝霞,趙乾,王爭鳴. 門急診處方點評及不合理用藥分析[J].藥學實線雜志,2013,31(5):393-395.
[5] 劉立民,余曉耕,黃馬羊,等. 江西省27家鄉鎮衛生院基本藥物處方點評[J].醫藥導報,2014,33(6):811-814.
[6] 楊淑桂,張相林,李淑芳. 該院基本藥物不合理用藥處方分析[J].中國藥房,2013,24(24):2268-2270.
[7] 許景峰,黃祥. 實用臨床藥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8:169-195.
[8] 徐書屏,封茂燕. 醫院門診處方點評與用藥分析[J].中國藥業,2012, 21(4):69-70.
(收稿日期:2014-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