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經濟學家》1月30日封面文章
美國新貴
當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在臺上排成一列的時候人們會發現,有些候選人的父輩也競選過總統,如杰布·布什、蘭德·保羅。他們中不管誰勝出,很可能將在明年與一位前總統的太太希拉里·克林頓成為競爭對手。很奇怪,美國這樣一個建立在反世襲反專制理念上的國家,竟對家族沿襲如此容忍。不過,也許正因為美國不曾有過國王或領主,所以人們對此不夠敏感。
美國國父托馬斯·杰斐遜曾在道德高尚、天分超群的精英和因家族出身而位居顯要的人之間劃了一道鴻溝,指出前者是國之棟梁,后者不是。數百年過去,美國精英們打破了這道鴻溝,互相聯姻,打造家族“品牌”,并且不斷“復制”,讓下一代占有最好的資源,尤其是教育資源,他們傳給后代的真正財富是頭腦。在貧富差距變大的今天,精英在固有階層循環的趨勢令人擔憂。

美國《外交事務》2月刊封面文章
企業要“亂中取勝”
企業創立之初所設立的目標和方向,往往和最后的成功相去甚遠,若按既定道路走下去,企業很難成功。但是,企業家們通過在市場的摸爬滾打往往會找到制勝法寶——“引發一場混亂的創新”。如果一個企業無法容忍來自內部的創新和改變,遲早會被外來的創新打敗。創新能夠提高社會的整體生活水平,從而凸顯企業的社會價值,創新還能帶來財富,客觀上大幅提高企業的生存能力,最重要的是,創新是引起“市場洗牌”的大好機會。

德國《明鏡周刊》1月24日封面文章
最后的見證者
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大部分親歷者已經離世,在集中營解放70周年之際,19位幸存者講述了當年的經歷。他們中年齡最大的已101歲,最小的也已83歲高齡。70年前,他們大多還只是十幾歲的孩子,卻經歷了難以想象的恐怖。他們必須赤身裸體地接受檢查,常年忍饑挨餓,遭受嚴刑拷打,女孩子要剃光頭并被迫紋身,最痛苦的是親眼目睹父母被送進毒氣室。被關押時,他們一度放棄生存希望,即使獲釋,那場噩夢也縈繞他們多年。

韓國《韓民族21》1月26日封面文章
樸槿惠的信任危機
2012年當選韓國總統的樸槿惠一向在韓國有很高的人氣,然而近來發生的一系列事件卻令這一人氣陡跌。“歲月”號沉船事故追責未果,國務總理辭職后又被任用,親信鄭潤會涉嫌介入國政致使青瓦臺文件外泄,這都讓支持樸槿惠的人數大大減少。在1月12日的新年記者會上,樸槿惠又否決了青瓦臺人事變更的要求,固執地走自己的路,更讓支持者們灰心喪氣。曾經的“選舉女王”如今正面臨著嚴重的信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