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屆亞洲杯,中國隊的征程早已結束,但余味仍足夠億萬球迷“喝上一壺”。猶記場上小伙子們“蠻拼”的身影,眼前閃爍著現場鮮亮迷人的“中國紅”,內心回蕩著球迷氣貫長虹的吶喊助威、國歌合唱……一貫被揶揄的國足終于告別了冷嘲熱諷,更多的是一句句“中國隊,好樣的,加油!”盡管止步八強,但中國隊的表現卻贏回了球迷的心。
如果說一次勝利可能靠的是運氣,連續3次戰勝強敵恐怕就不能簡單地解釋為運氣了。國足的驚艷轉身,可說是各種合力的結果。主教練的高水平指導、年輕小將們的高昂斗志、后勤保障的細致周到……取勝的內在因素可以找出很多,但還有一個重要的外力同樣也不能忽略——正是中國足球領域從上到下高壓反腐、傾力改革,改善了足球生長的土壤,催生了中國足球緩慢卻堅決的變化和新生。
中國足球,承載著太多愛恨交織。我們難以忘記,始于1992年的職業化改革,對中國足球產生了歷史性的影響。“舉國體制”擁抱市場經濟,商業運作全面啟動,幾百元工資的體工隊隊員一夜之間身價暴增;賽會體制轉為職業聯賽,一年只有幾場球看的中國球迷,每周都可以經歷一次競技狂歡。我們也難以忘記,中國足球首次沖入世界杯的2001年還有“甲B五鼠”的猖狂,假球肆虐、黑哨橫行,改革的紅利似乎只是貪腐者的豪宴,讓中國足球淪為網友笑柄。
有人說,中國足球的崛起,甚至比中國崛起還難。的確,洋教練敗走麥城,健力寶從娃娃抓起碩果寥寥,體能測試被說成舍本逐末……球場上“摸的石頭”,似乎比球場外還多。而幾乎所有的愛好者都能為疲軟的足球開出藥方:加強監管、打破利益,進一步深化市場化改革,以開放心態參與世界競爭。然而,千言萬語,終究行之惟艱。
如果說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的強力反腐,是“以治標為治本贏得時間”,那么在綠茵場上,治標的反腐與治本的改革,也正在以相同的邏輯運行。足壇反腐掃黑風暴持續不斷,昔日呼風喚雨的謝亞龍、南勇、楊一民、陸俊等人,只能在獄中遙看賽場風云。重拳反腐零容忍之時,更建章立制扎緊約束權力的籠子,以法治推動肌體清淤,為中國足球回到健康發展軌道撥正了方向盤。從天河體育場廣州恒大足球隊勇奪亞洲冠軍,到國足在澳大利亞為球迷送上的驚喜,綠茵場上的勝負,竟然也與整個國家的反腐、改革,離得如此之近!
足球只是觀察整個體育土壤改良的一個窗口。曾幾何時,好大喜功的金牌GDP、你爭我奪的地方政績之斗,滋生了充斥權錢交易的惡劣體壇生態。去年,反腐風暴亦刮進體壇這個“凍土地帶”。中央第十一巡視組對國家體育總局的巡視反饋報告指出,“賽事審批和運動員裁判員選拔選派不規范、不公開、不透明”“比賽違背公平原則、弄虛作假”“賽事開發經營混亂”“總局直屬單位權力高度集中”等問題突出。游泳中心水球花樣部主任俞麗、拳跆中心副主任趙磊等人的落馬,暴露出體壇積弊,也說明能力再強、名聲再好,如果手中權力不關進制度的籠子,最終只有自己走入鐵籠子。重拳反腐,一個根本目的就是,以“打虎拍蠅”突破既有利益格局,為改革掃清障礙、鋪路搭橋。在這個意義上,足球改革、體育改革,正與整體改革精神相通。
1977年7月,經歷三起三落的鄧小平同志,出現在長城足球邀請賽的看臺,球迷雷鳴般的掌聲,預示著一個偉大時代的來臨;今天,亞洲杯賽場的歡呼,也正匯入新一輪改革大潮的激蕩風云之中。無論過去還是現在,無論是足球還是改革,都有著可預期的焦灼、可預想的艱辛,但只要我們在瞬息萬變的球局之中保持拼搏意志和應變智慧,那么迎接我們的,終將是可預見的鮮花、掌聲和可以載入史冊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