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華


一、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的概念
要想準確而迅速地求出機械效率,關鍵是正確理解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有用功是利用機械工作時,人們為達到某個目的所必須做的且對人們有用的功.額外功是指對人們無用但又不得不額外做的功.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叫作總功.
例如,用水桶從井中提水,人提升水做的功是有用功,此過程人對水桶也做了功,提升水桶做的功為額外功,如果是打撈掉到井里的水桶,撈上來的桶里帶了一些水,那么提桶所做的功為有用功,對桶中的水所做的功即為額外功.
因此,有用功是由使用機械的目的所決定的.目的發生了改變,有用功和額外功也就發生了改變,
例1 如圖1所示,拉力F=80N,物體所受的重力G=120N.不計摩擦和繩重,若將物體勻速提高lm,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拉力做的有用功為80J
B.動滑輪重20N
C.拉力做的總功為120J
D.拉力做的總功為160J解析:使用滑輪組的目的是提升重物,因此拉力做的有用功W有=Gh=120Nxl m=120J.有2段繩子承擔重物,則拉力移動的距離為物體移動距離的2倍.拉力做的總功W總=Fs=F.2h=80Nx2xlm=160J.在不計摩擦和繩重的情況下,有F·2h=Ch+G動h,則動滑輪重G動=2F-G=2x80N-120N=40N.選D.
答案:D
二、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概念及計算
物理學中,將有用功與總功的比值叫作機械效率,用公式表示為
由于使用任何機械都要做額外功,有用功總是小于總功,所以機械效率總是小于1的.機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數表示.
使用滑輪組時,軸隨被吊物體一起運動的滑輪是動滑輪,動滑輪上繩子的段數n,就是承受有用阻力的繩子股數,一般情況下,作用力作用于繩子的自由端,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和動滑輪移動的距離h之間的關系是s=nh,
在用滑輪組勻速提升物體G,物體移動高度為h時,做的有用功W有=Gh,加在繩子自由端上的拉力F和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的乘積是滑輪組做的總功,即W總=Fs,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1.用滑輪組沿豎直方向提升重物(考慮動滑輪自重,但不計輪軸間摩擦阻力及繩重)
物體沿豎直方向被勻速提起,用滑輪組提升物體所做的功是有用功,W有=G物h,提升動滑輪所做的功是額外功,W額=C動h,總功w總=w有十w額=(G物+G動)h,所以。
例2 工人利用如圖2所示的滑輪組將重1200N的物體豎直向上勻速提升0.5m,工人所用的拉力F=600N,不計摩擦與繩重,求:
(1)人的拉力做的功.
(2)此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3)此滑輪組的動滑輪重,
解析:在使用滑輪組時,人的拉力做的功是總功,克服物重做的功是有用功,克服動滑輪重、繩重和摩擦做的功是額外功,此滑輪組動滑輪上有3段繩子,則拉力移動距離是物體上升高度的3倍,在不計摩擦時.額外功是克服動滑輪重所做的功.提升不同物體時,動滑輪重不變.
人的拉力做的功w總=Fs=600Nx0.5mx3=900J.此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用滑輪組沿豎直方向提升重物,不計摩擦時,有,得動滑輪重G動=600N.
答案:(1)900J. (2)66.7%. (3)600N.
2.用滑輪組沿水平方向拉物體時(忽略對滑輪所受的重力做的功)
利用滑輪組沿水平方向拉物體時,總功W總=Fs,有用功W有=fι(f為物體所受的摩擦力),有n段繩子與動滑輪相連,則拉力移動距離s=nι,這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例3 小明用如圖3所示的滑輪組將一個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勻速拉動,物體移動了3m,物體重2000N.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為0.5m2,運動過程中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450N,繩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F為200N.求:
(l)拉力F做的功.
(2)該裝置的機械效率,
解析:(1)由圖3可知有3段繩子與動滑輪相連,則拉力移動的距離s=3x3m=9m,得拉力做功w總=Fs=200Nx9m=1800J.
(2)該裝置的機械效率
答案:(1)1800J.(2)75%.
學即用,練一練:
1.如圖4.用大小為1.2N的拉力將重為2N的物體豎直向上勻速提升10cm,則對物體做的有用功為_____J,動滑輪的機械效率為_______.
2.一輛車開進了泥潭中,司機取來一個動滑輪欲將汽車從泥潭中拉出.如圖5所示.若司機用750N的拉力在5s內將汽車水平勻速拉動1m,那么司機所做的功是_____J,司機做功的功率是______W.若滑輪的機械效率為60%.汽車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_______N.
3.建筑工地上,裝修工人用如圖6所示的滑輪組運送材料和廢料.先將質量為m的地板磚從地面勻速提升到三樓工人所用拉力為F1,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n1;然后又將質量為m的廢料從三樓勻速運送到地面,工人所用拉力為F2,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n2,則().
A.n1=n2
B.n1>n2
C.n1 D.無法比較n1與n2的大小 參考答案:1. 0.2 83% 2.1500 300 900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