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乾
【關鍵詞】 校長;聽課;評課;意義;要求
【中圖分類號】 G4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5)15—0024—01
聽課、評課是校長管理教學工作的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通過聽課、評課,可以準確把握學校教學工作的真實情況,為學校教學管理科學決策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礎;可以密切與教師之間的關系,了解教師的教育思想、業務水平,便于有針對性地培訓、管理教師。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 校長聽課、評課的意義
學校的教學工作是由教學常規、教學改革和教學研究三個相互聯系的層次組成的。三者同步運行,有機結合,推動著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課堂教學則是教學工作的基本組織形式,教規、教改、教研的成效必然集中體現在課堂教學之中,因此,校長深入課堂聽課、評課,既是履行職責的需要,也是有效管理的需要。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一個有經驗的校長,他所注意和關心的中心問題,就是課堂教學,聽課、評課是校長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
1. 可以獲得嚴格教學常規的指揮權。教學常規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上課是教學常規中的中心環節,抓住了這個中心環節,就可以牽一發而動全身,把其他環節及其他方面的工作帶動起來。校長聽課、評課,可以掌握最真實、最及時、大量的感性材料,檢查與摸清教學現狀;對教師教學情況、教學水平、教學成績了如指掌,對學校整體教學狀況進行評價、診斷,避免瞎指揮,從而取得嚴格教學常規的指揮權,正確地發號施令。
2. 可以獲得指導教學改革的主動權。教學改革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課堂教學是教與學兩個過程的核心結合部。教學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改革的實踐和發展主要是通過每天的課堂教學來體現的。考察教學現狀中存在的種種弊端,如學得過死、負擔過重等追根究底大多是課堂教學不當所致。校長聽課、評課,可以獲得指導教學改革的主動權,對先進典型適時地加以總結和傳播。由點到面,擴大成果,對教改的嘗試,給予熱情的鼓勵,扶植新生事物不斷成長;發現問題癥結,提出改進意見,給予誠摯幫助,指引正確的方向,超前防范不良傾向的蔓延,引導教師不斷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學觀念、改革教學方法,努力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促進教學改革深入健康的發展。
3. 可以獲得開展教學研究的發言權。教學研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校長要成為教師的老師,要從行政型的管理走向科研型的管理,成為教學研究的帶頭人。校長聽課、評課是獲得教研發言權的最好方法。這是因為聽課、評課本是學校經常廣泛開展教學研究的一項重要方式,校長的積極參與有助于校長向教師學習,向實踐學習,吸收新信息;有助于領導與教師之間溝通感情;在交流信息、彼此切磋、探討教學規律中出真知、長才干,使自己鍛煉成為一個精通教學的行家能手。同時通過親自動手動腦,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聽評,言之有據,說之有理,給教師作理論指導,使點滴的經驗變成系統的,盲目的東西變成自覺的,經驗上升為理論,濃厚教研空氣,促進教師業務素質、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
二、校長聽課、評課的要求
1. 聽課前做好充分準備。校長聽課、評課,在思想上,一要明確聽課的目的,是研討或指導或檢查或學習;二要端正聽課的態度,不要先入為主,帶著對教師的偏愛或成見聽課;三要有明確而科學的教育教學指導思想。知識上,要熟悉所聽學科的教學大綱、教材,弄清授課內容,明確教學目的、要求,要先研究后聽課。物質上,要準備好教材、聽課筆記等。
2. 聽課時與教師密切配合。第一,尊重理解教師,讓教師消除與校長之間的心理距離,輕松愉快地上課。應多以體態語言鼓勵,不作不滿表示。對教師投以贊許肯定的目光,能使其更有信心上好課。如果聽課常皺眉頭或滿臉怒意或心不在焉,則會給教師莫大的心理壓力,使得本可上得更好的課也上不好。第二,適當時候幫助教師出謀劃策,但應注意方式方法。第三,聽課時應作簡明扼要的筆記,主要記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德育滲透等方面值得思考的要點。
3.聽課后應科學分析總結。這是校長聽課的最重要環節,它包括兩個層次。第一,及時與授課教師交換意見,實事求是地分析上課的情況,成功之處予以肯定并幫助教師總結提高,不足之處中肯地指出,并一起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措施,校長聽課切忌課后不與教師分析上課情況、交換意見。第二,校長聽課后的分析應上升到教學管理的高度上來。校長聽課和分析課最終是為教學管理服務的,故校長應站得高一些,跳出具體教學圈子,由個別教師的“點”過渡到全校教學這個“面”上來,通過分析個案,發現具有代表性的問題,找出管理上的原因,為有針對性地加強全校教學管理奠定基礎。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