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躍龍
(廈門市園博園景區管理處 361000)
廈門地區觀賞向日葵栽培技術
洪躍龍
(廈門市園博園景區管理處 361000)
觀賞向日葵作為花卉市場的新寵,以花色繁多、絢麗、奇特著稱,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備受消費者青睞。廈門市園博園通過引進試種,從品種選擇、育苗、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總結介紹了主要栽培技術,對廈門地區引種栽培具有參考價值。
觀賞;向日葵;栽培
觀賞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Ornamental sunflower),又稱彩色向日葵,屬菊科、向日葵屬,原產北美,典型長日照一年生草本植物,其莖直立,葉卵形、具長柄、螺旋狀排列;頭狀花序,邊花舌狀、中性,盤花管狀、兩性,喜溫暖、干燥和陽光充足的環境;喜深厚肥沃壤土,不耐寒,怕霜凍、也不耐陰,適宜生育溫度15~35℃,花期 6~10 月[1~4]。觀賞向日葵以花色繁多、絢麗、奇特著稱,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既可作鮮切花,也可用于園林配置,成為花卉市場的新寵[5~7]。我國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從歐洲引種并投放市場,備受消費者的青睞,現已成為一種時尚、高雅的觀賞花卉[8],目前在我國不少地區已有種植[9]。
廈門市園博園是廈門地區大規模引種展示觀賞向日葵的單位,自2011年起逐年擴大引種規模,同時舉辦主題花展活動,受到廈門市民的一致好評。目前還未見關于廈門地區觀賞向日葵栽培的報道,本文通過對15個品種進行栽培研究,詳細記錄觀賞向日葵的生長發育情況,為廈門大規模栽培觀賞向日葵打下基礎。
栽培試驗地設在廈門市園博園。廈門市位于臺灣海峽西岸中部、閩南金三角中心,地處北緯 24°23′~24°54′、東經 117°53′~118°26′,屬溫帶亞熱帶氣候,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mm左右,每年5~8月份雨量最多,風力一般3~4級。園博園位于廈門市集美區,試驗地光線充足,有噴灌系統,噴灌用水來自自來水。
觀賞向日葵品種繁多,生物性狀及用途各異,應按地區氣候和需求選定品種。廈門園博園作為旅游景區,選用民謠(Ballad F1)、可可陽光(Choco Sun)、陽光小姐(Miss Sunshine F1)等 15個觀賞性強的觀賞向日葵品種(見表1)作為栽培品種。

表1 15個栽培品種的主要性狀
3.1 合理確定播期
很多觀賞向日葵種子為F1代雜交種,無花粉不育性品種,部分品種需從國外引進,價格昂貴,為節約成本,保證出苗率,采用育苗移栽較為適宜。觀賞向日葵在適宜的栽培環境下全年均可播種[10],所以可根據供花時間以及種植環境來確定具體播種時間,南北方的播種期可參考如表2。
3.2 播種條件
播種時,通常采用70孔穴盤,介質為花卉專用育苗介質,介質粗度在3~10mm;播種過程中,溫度控制在20~22℃為宜;播種后保持介質濕潤,光照充足,若為嫌光性種子,播種后覆蓋0.5~1cm蛭石。
這才是她真正想問的。她原打算先嘮一些其他的事情,然后不著痕跡地自然過渡到這個問題上,但她實在沒那樣的天賦。
3.3 苗期管理

表2 不同地區不同栽培環境的播種期
3.3.1 光、溫、水的控制
光照對苗的生長尤為重要,對日照敏感品種,選擇合適的播種期是非常重要的。光照不足易引起幼苗徒長,過早開花(如圖1),故幼苗出土后應迅速使其接受光照,并逐漸增加光照強度直至在全日照環境下生長。出苗后,溫度應保持在15~21℃。自幼苗出土后,溫度可由18~21℃下降至真葉生長時15~17℃,以利幼苗茁壯成長不至于因高溫導致節間伸長。苗期需嚴格控制水分,保持空氣及介質干燥狀態。

圖1 短日照下,植株過早開花
3.3.2 施肥
待子葉平展后開始施肥。肥料用氮磷鉀比例20:20:20的平衡水溶肥,濃度為600倍溶液一次,每7d施肥一次。
3.3.3 移植
育苗后即可在透雨后搶墑施肥作壟覆膜備栽,按80cm行距拉繩定距定行,施肥后堆土作壟,壟高15cm,壟寬30cm覆蓋地膜,達到縱橫成行,整齊美觀。播種后15~21d,幼苗真葉一對,根系完整到可以將植株從穴盤中直接提出即可定植。定植時按株距50~60cm在壟面上打定植孔,孔深10~12cm,將幼苗起出后,去掉育苗缽,栽入定植孔內,澆透水后蓋土封嚴膜面定植孔口。移栽過程中宜注意品種分植,以免混淆同時栽端栽直栽深;移栽時要開好田間“三溝”,防止田間積水。
4.1 土壤pH值以及光照
4.2 施肥
觀賞向日葵喜有機肥,因此田間栽培宜多施有機肥而減少化肥用量。定植后5~7d,根系已較好伸展,此時可施平衡肥一次,俗稱“提苗肥”,可以使植株迅速成長。以后每7~10日施肥1次。
4.3 摘心
盆花品種無須摘心。切花品種為提高產量,常進行摘心處理,摘心常于植株7~8片真葉時進行,摘心后側枝生長迅速,此時視需要留下8~10條側枝,期于均予以去除,以保證花朵質量。當然也有留下10~15條或更多側枝者,側枝愈多,其切花花徑愈小;不摘心栽培時,常將側芽全部抹除,保證主莖花朵有充分營養。
4.4 采收
盆栽者視市場需求可隨時出貨,切花品種待花瓣(舌狀花)完全展開,筒狀花外側綻開而花粉尚未散出時采收。采收后宜迅速除葉,保鮮,裝箱出貨。
5.1 霜霉病
觀賞向日葵霜霉病的主要病狀:初葉片沿葉脈出現褪綠斑塊,逐漸向葉脈兩側擴展,后變黃,并向葉尖蔓延,出現褪綠黃斑,最終使葉片變褐枯焦。發生霜霉病時,植株節間縮短,失去向陽性,且花盤常畸形。因此,在栽培過程中,栽培介質應徹底消毒;發病初期噴施58%甲霜靈錳鋅1000倍,或72%杜邦克霜800~1000倍交替使用。
5.2 黑斑病
觀賞向日葵黑斑病的主要癥狀:葉片呈暗褐色圓形病斑,有時出現同心輪紋,邊緣有黃綠色暈,病斑常融合。莖染病時病斑黑褐色,花瓣上染病則產生褐色斑點。通常通過提高植株抗病性,合理、平衡施肥的栽培措施或在發病初期噴施70%代森錳鋅800~1000倍或75%達科寧800~1000倍溶液進行防治。
5.3 細菌性斑點病
觀賞向日葵細菌性斑點病的主要癥狀:發病初期病斑水漬狀很小,逐漸擴展,呈暗褐色,四周呈淡黃色暈,并不斷融合使病斑連片,嚴重時全株葉片干枯脫落。
可通過減少空氣濕度,盡量以設施避雨栽培或者72%農用鏈霉素2000倍或30%堿式硫酸銅膠懸劑全株噴施,并交替使用進行防治。
5.4 蚜蟲
觀賞向日葵栽培過程中也會受到蚜蟲的危害,可通過以黃色捕蟲板誘殺成蟲;使用銀黑雙面地膜輔助栽培;防蟲網隔離栽培;50%辟蚜霧2000倍溶液,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交替全株噴施等措施進行防治。
栽培試驗研究表明,這15個觀賞向日葵品種適應性均較好,生長旺盛,用途廣泛,在廈門地區有較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
[1]劉春貴,包建忠.觀賞向日葵引種栽培試驗[J].安徽農業科學,2000,28(6):790~803.
[2]曹翔翔.觀賞向日葵的栽培方法[J].安徽農業,2003(6):16~17.
[3]亢福仁,彭克敬,崔淵.北京市區觀賞用向日葵大面積種植試驗初報[J].中國農學通報,2005,21(1):255~256,344.
[4]楊志玉.觀賞向日葵的栽培要點[J].西南園藝,2004,32(2):34,44.
[5]歐光梅,聶東伶,柏文富,等.彩色向日葵在長沙地區引種栽培試驗[J].湖南林業科技,2011,38(2):29~32.
[6]陳榮信,朱漢德,徐漢濤,等.觀賞向日葵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3(2):123.
[7]宋良紅,郭歡歡,趙建霞.觀賞向日葵在鄭州的引種栽培[J].中國園藝文摘,2014(11):21~22.
[8]陳 忠.新型切花—觀賞向日葵[J].北方園藝,1998(3):142.
[9]張劍亮,周以飛,潘大仁.觀賞向日葵的適應性研究[J].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3(4):419~422.
[10]崔會平.觀賞向日葵的栽培養護[J].農業工程技術·溫室園藝,2007(9):32~34.
S565.5
A
1005-7897(2015)10-0013-03
201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