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盛松嚴宏
(1.貴州省林業調查規劃院 貴陽云巖 550003 2.貴州大學林學院 貴陽花溪 550025)
森林資源經營管理區劃系統林班區劃研究
何盛松1嚴宏2
(1.貴州省林業調查規劃院 貴陽云巖 550003 2.貴州大學林學院 貴陽花溪 550025)
林班區劃是在林業區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經營管理和合理組織林業生產的以林場為單位的土地規劃。結合“3S”技術,本研究對錦屏縣銅鼓鎮12個村進行林班區劃,最終得出48個林班及其分布情況、面積統計等,探討如何區劃建立固定的林班界線,設置永久性林班界線拐點標樁,使區劃系統不因行政區劃調整而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并以此為基礎建立林業地理信息數據庫。
林班區劃;“3S”技術;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林班區劃
林班區劃是在林業區劃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經營管理和合理組織林業生產的以林場為單位的土地規劃。區劃出的林班及林班線,主要用于測量和面積求算,清查和統計森林資源,辨認方向,護林防火及林政管理,開展森林經營活動及森林資源經營等。林班區劃的合理程度直接影響森林的經營與管理。本研究以貴州省第四次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錦屏縣試點(以下簡稱錦屏二調)為研究基點,在林業區劃系統的基礎上,在貴州集體林區村一級以下,小班管理單位以上,引入林班管理層級,實證研究林班與行政區劃、自然區域界線等的空間關系,建立高效、方便、快捷的林班區劃數據庫,從行政區劃、森林資源管理、規劃設計調查、林業生產等方面實現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作指導。
國外對林業規劃比較重視,認為林班區劃為合理組織森林經營有著基礎性作用,前蘇聯的森林區劃大多分林管區(國有林場)、施業區、林班、小班,美國分林場、施業區、林班、小班或林分,德國分林業局、施業區、林班、小班、細班,日本分營林署、施業區、林班、小班,印度在各幫以下有林管區(林業局)、施業區、林班、小班。[1]
國內林業區劃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建國前到1978年以前是第一個時期,傳統的林業經營方式及與之對應的較為粗放的林業區劃方式;第二個時期是1978~1995年,伴隨著農業區劃的發展,林業區劃各種理論、原則、方法、指標等基本形成,林班區劃亦得到了蓬勃的發展;1995年至今是第三個時期,是信息時期,計算機計算、互聯網技術、3S技術等在林業區劃上得到了廣泛、深入的運用。[2]
目前,國內森林經營區劃系統為縣(市、區)→鄉(鎮、場)→村(工區)→林班,林班以下再區劃小班。但是在實際生產、管理實踐活動中,林班區劃一般區劃到行政村,南方集體林區,受地形地貌和人口分布等因素制約,行政村的面積大小懸殊較大,常造成林班區劃面積過大,不利于組織生產和實施管理。例如在錦屏縣銅鼓鎮,水沖村僅374hm2,而岔路村為2429hm2,面積懸殊7倍左右。從2001年初開始,貴州省先后在許多地區推行行政村合并,對林業區劃中通行的村(工區)級的森林經營區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谏鲜鲈颍职鄥^劃的重要性也就逐漸凸顯出來。
本研究結合錦屏二調,利用錦屏縣銅鼓鎮森林蓄積、采伐量、自然區域界線等相關資料,以Landsat系列資源衛星2013遙感圖像作基礎數據,對圖像進行拼接、裁剪等處里,進行計算機輔助判讀分類,以銅鼓鎮界線、行政村界線和自然地形地貌區域界線等進行林班區劃并現場實地驗證,建立林班區劃研究數據庫,分析各林班合理性并作解釋。
3.1 數據處理
林班區劃采用自然區劃、綜合區劃,對面積較大的村,以明顯的山脊、河流、公路等地形地物為界線,劃分林班。
本研究選取Landsat系列資源衛星2013遙感圖像為基本信息來源,局部采用0.5m分辨率的QUIKBIRD影像,結合研究范圍地形圖以及其它前期研究成果,提取空間地理信息,將銅鼓鎮12個村劃分為48個林班,以銅鼓鎮為單位編制林班現狀圖,注記各種境界線、林班和小班邊界、地形(等高線)、地物、村莊等,詳細反映森林經營區劃和調查結果,比例尺為1∶10000。圖1~2為銅鼓鎮遙感影像圖和地形圖。

圖1 銅鼓鎮遙感影像圖

圖2 銅鼓鎮地形圖
3.2 區劃結果
對銅鼓鎮12個村進行林班區劃,每個村區劃為3~5個林班,通過圖層疊加分析,得出銅鼓鎮12個村的面積及48個林班的面積:岔路村面積最大,為2429.00hm2,水沖村面積最小,為374.00hm2,村平均面積為1238.08hm2。48個林班平均面積為311.70hm2,最大面積為752.48hm2,符合區劃精度要求;最小面積為50.65hm2,對于較小的林班實現企業型經營管理,或其它經濟用途為主的開發利用等較為有利。
總體看來,銅鼓鎮林班區劃界線大多由永久性的道路、村界、河流和山脊線構成,這樣方便永久經營管理,基本上滿足集體林區森林資源管理的要求。而每個林班也有相應的區劃特點,如面積最小的18號林班,位于新寨村范圍內,以道路構成林班線,其村界線右側道路左側由一個閉合流域構成,有利于原有的自然景觀保護;又比如位于岔路村的1、2、3號,位于新寨村的12號,嫩寨村的31號等林班,面積較大,離村寨較近,地勢較為平坦,對防治森林火災及保護宣傳等能起到積極作用。

圖3 銅鼓鎮林班區劃圖
隨著生態建設、林業發展不斷走向深入,森林調查、資源管理、經營施策等對林班區劃都有著現實的需求,如何區劃建立固定的林班界線,設置永久性林班界線拐點標樁,使區劃系統不因行政區劃調整而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并以此為基礎建立林業地理信息數據庫,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值得深入研究并廣泛開展的基礎性工作。
[1]龐恒才,安和芳.淺論林業區劃與森林經理[J].林業勘查設計,2001(1):17~19.
[2]解土學,楊延國.林業區劃綜述[M].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08,15.
[3]詹昭寧.林業專業調查、立地分類與評價和縣級林業區劃的關系[J].林業區劃,1984(1):63~64.
[4]黨安榮.ERDASIMAGINE遙感圖像處理教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5]溫全勝.淺談森工林業的區劃調整[J].林業勘查設計,2002(3):8~9.
[6]王永安.林業區劃與森林經理[A].王永安森林經理文集[C].中國林學會森林經會,1999:282~285.
S757
A
1005-7897(2015)10-0083-02
2015-10-5
何盛松(1963-),男,漢族,成都人,工程師,本科,主要從事森林經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