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城管是經過實踐檢驗,有效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措施,是城市管理工作實現主動管理、高效管理、長效管理的重要手段。
每棵樹、每盞路燈、每個井蓋、每塊戶外廣告都有編號;每條大街小巷、每座公園游樂園都有信息采集員,發現問題立刻拍下來,傳回城管監督指揮中心,第一時間通知責任單位限時處理……這就是數字城管。
2014年8月,發改委、工信部等八部委聯合發布促進智慧城市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實現城市管理的精細化被明確為智慧城市建設的目標之一。
隨著我國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人口越來越多,城市管理數字化已是大勢所趨。
由數字城市專業委員會數字城管學組專家郭濱、郝力、高萍完成的“全國數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發展報告”,介紹了我國數字城管建設的現狀。
2004年,北京市東城區創建的數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以其先進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將現代化城市管理的構想變為現實,其顯著的運行成果引起了中央相關部門及業內人士的高度關注,在全國迅速出現了數以千計的團組和數以萬計的人員前往原創和試點城市考察學習的熱潮,推動東中西部大中城市在較短時期內即全面普及了數字化城管模式。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作為行業主管部門,成立了數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推廣領導小組和專家組,制定了數字化城市管理發展規劃,對全國數字化城市管理試點和推廣工作進行具體指導;于2005年、2006年、2007年分三批在全國遴選出51個試點城市,并五次召開試點工作會議,強力推進試點工作,在試點推廣的基礎上,于2010年開始在全國全面推廣數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先后編制并頒布了《城市市政綜合監管信息系統》系列九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行業標準,包括《技術規范》、《單元網格劃分與編碼規則》、《地理編碼》、《管理部件和事件分類、編碼及數據要求》、《監管數據無線采集設備》、《績效評價》、《監管案件立案、處置與結案》、《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采集》、《模式驗收》。發布了《數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設導則》,規范數字化城管模式的建設及運行;每年組織2-3期全國性數字化城管培訓班,搞好宣傳貫徹,規范建設及運行行為;組織專家組到各省市進行方案評審、項目驗收和咨詢服務,有的放矢地解決建設和運行中出現的問題,實施分類指導,為全國數字化城管建設與運行的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各省、市、自治區,按照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統一部署制定了數字化城管發展規劃,圍繞著地市縣全面推廣數字化城管模式,研究助推政策措施,出臺地方政府文件和指導意見,加強行業管理,實行梯次推進收到明顯成效。同時,四川、浙江、江蘇、河北、山東等省,正在積極謀劃建設省級數字化城管系統評價中心,實行數字化城管數據全省聯網。四川省的省級數字化城管評價中心已于2014年12月建成并投入運行。
各地市和縣(市、區),緊密結合實際,積極推進數字化城管模式建設,按照數字化城管管理流程的要求,變革傳統城市管理的體制和機制,實現了城市管理的標準化、信息化和精細化,真正建立起了“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的城市管理長效機制,為城市管理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給城鎮化進程的健康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初步統計,截止到2013年年底,已經通過部里驗收的數字化城管試點城市45個,其中試點外城市10個。數字化城管已覆蓋了除港澳臺以外的省、市、自治區首府,超過1萬多平方公里面積。其中江蘇、浙江、河北、北京、上海、天津、重慶等12個省市已實現地級城市全覆蓋;有192個地級市建成了數字化城管系統;有131個縣級市建成數字化城管系統。同時還有一批縣城的數字化城管系統也已上線運行。
在數字城管建設中,公安、民政、住建、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大隊等具有城市管理功能的部門安裝終端設備,加入數字城市管理系統,整合信息資源,共享規劃部門的基礎地理信息平臺、民政部門的地名庫、市政交通部門的基礎部件、發改委信息中心的短信平臺、市容市政諸多業務監管平臺……。
數字城管的運用,使城市管理從被動工作變為主動發現,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反饋,第一時間解決。目前已形成了一個“發現問題→派遣處理問題→反饋回復→績效評價”的標準化、規范化的數字城管運行鏈條。
數字城管,正開啟“大城管”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