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梅 王玉龍 張新清
(1.大港油田公司第五采油廠,天津 300280;2.大港油田公司第一采油廠,天津 300280)
西H1井位于港西油田四區東北部,為一口水平井,生產層位為Nm三7油層,周圍有3口注水井,分別是西14-14-2、西12-13、西新13-13,連通層位均為Nm三7油層,生產井段:1296m-1478m,有效長度:249m,泵徑:70mm,泵深:753.92m,工作制度:5/3,泵效:75.9%。從圖1可看出,從2013年1月至12月間,西H1井的產量經歷了從高到低再到穩定的階段,那么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呢?
從圖2可看出,西H1井周圍2口水井西14-14-2和西12-13井,屬于首尾兩端注水,西14-14-2注水井調大水量后,造成西H1井含水上升,由78%到85%,產量由10.9t到6.3t,水平井H1受注水影響較大,有效控制注水推進速度,是控制含水上升的主要因素,而目前采取的首端、末端注水方式已無法滿足水驅油效率的提高,改變注水方式,是提出高砂體采出程度的主要途徑。
從圖1可看出,2013年西H1井共停產3次,原因均是砂埋油層,造成油井出砂的原因:一是繞絲篩管生產防砂失效,從近期的生產情況來看,防砂已經失效。一些常規的檢泵措施無法有效解決該井的出砂問題。二是修井工藝方面,目前常規的油管沖砂工藝已經不能滿足水平井的沖砂要求,2013年前兩次作業均沖砂至1302米處遇阻,僅沖出油層6m,也是導致油層極易砂埋停產原因。三是舉升工藝方面,該井為常規抽油泵舉升工藝(工作制度5/3)沖次較慢,在抽油機下行過程由于泵固定凡爾關閉,排液出泵,使得在下沖程這個時間內環形空間內液體相對不流動使懸浮在井液中的砂有一定的沉積時間,油流不能連續舉升也是油井砂埋的一個原因。四是注水頻繁調整,由于油層大部分砂埋, 同時油層露出部分由于采液強度大也導致含水上升較快,為了減緩含水上升速度,充分發揮油層的潛力,我們對兩口注水井進行了頻繁的調水工作,這也導致了地層能量波動,從而造成油層出砂。

圖1 西H1井采油綜合曲線

圖2 港西四區明Ⅲ72微構造及油層平面圖
一是采用連續沖砂技術:由于繞絲篩管內徑只有62mm,傳統沖砂工藝均使用小沖管,它管壁薄,強度弱,在拐點、方位角變化位置、尤其是在造斜點位置,容易發生斷裂,一旦落入水平段,則不易打撈。此外,由于沖砂井段長,小沖管內徑小,磨阻大,攜砂能力弱,正沖砂容易造成卡管事故,反沖砂容易堵管,無法保證沖砂效果。因此,應用新型的CT38連續管作業機,采用控制沖砂速度和分段回拖沖洗等措施進行沖砂,順利沖砂至井底,使該井油層全部露出。二是采用模擬水平井注水,從圖2可看出,將中部的一口長停井西新13-13轉注,日注40方,使西H1井前端、中端、末端均有注水井為其注水成為多向受益井。為防止3口注水井長期注水形成大孔道,造成的水竄,建議3口注水井間歇調水。三是采用螺桿泵生產,使油井出油連續舉升,減少砂子的沉積,及砂卡泵的幾率。
上述措施實施后,西H1井的產量就逐漸回升,由最低時的6.3t上升到9.59t。通過加強水平井動態分析,制定針對性的措施,實現了油井產量的穩升。
[1]油氣井生產動態分析——石油工人技術培訓系列叢書[M].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