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強曉安
“一帶一路”建設西安要“叫響做實”
?文/強曉安
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訪問中亞(9月)和東盟(10月)期間,先后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建設“一帶一路”,是黨中央主動應對全球形勢深刻變化、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提高我國開放水平、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增進沿線國家人民福祉的一項偉大事業。有利于促進沿線各國經濟繁榮與區域經濟合作,加強不同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世界和平發展,也為大西安地區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
2014年7月,陜西省委書記趙正永在西安調研時提出,要將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工作“叫響做實” 。
2014年8月,陜西省省長婁勤儉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要著力打造通江達海的“立體絲綢之路”。
作為大西安的核心城市,西安創造了大西安72.5%的生產總值,應該承擔起對整個區域建設的引領、帶動和輻射的重要責任。發揮西安的比較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對于更好的帶動咸陽和西咸新區共同發展,實現全省追趕跨越具有重要意義。
(一)加強政策溝通
作為古絲綢之路起點,西安與絲路沿線國家的交往歷史悠久。當前,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西安不斷加強與沿線城市之間的交流合作,城市的外向度不斷增強。
一是西安市與烏茲別克斯坦的撒馬爾罕市、土庫曼斯坦的馬雷市正式締結友好城市。
二是西安市成功舉辦了兩屆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圓桌會議,發布了《西安宣言》,簽署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加強合作協議書》、《絲綢之路經濟帶城市深化務實合作備忘錄》。
三是西安與蘭州、泉州、酒泉分別簽署了建設一帶一路《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與上海、鄭州、烏魯木齊等24個國內外絲路沿線城市簽署了《烏魯木齊共識》。
四是西安海關與青島、濟南等國內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十個海關共同簽署了《絲綢之路經濟帶海關合作協議》。
五是成功舉辦“第十八屆、第十九屆西洽會暨絲博會”。
(二)加強人文交流
一是成功舉辦了“長安與絲路的對話”活動。邀請到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勒克萊奇奧(法)。借助兩位大師的影響力,宣傳西安;借助兩位大師的智慧,提升西安。
二是重新編排的大型歌劇《張騫》,在西安連演5場完美收官,并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65周年優秀劇目在北京演出。
三是舉行了絲綢之路萬里行啟程儀式,國人再次踏上西域之路,用鏡頭記錄絲路沿線國家經濟、社會、人文的時代最強音,打造當代東西方交流的文化盛事。
四是絲路聯合申遺取得成功,“長安—天山廊道路網”順利進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大雁塔、小雁塔、興教寺塔等5處遺跡入選世界文化遺產。
(三)實現貿易暢通
一是舉行了2011·重走絲綢之路·新筑歐亞大陸橋活動。本次活動是一次探索之旅、招商之旅、經貿之旅、合作之旅、學習之旅、友誼之旅、復興之旅、文化之旅、夢想之旅、英雄之旅。
二是中歐班列“長安號”于2013年11月28日成功發車,正式開通運行,目前已實現每周至少兩班的常態化運行。這是一條從西安經過哈薩克斯坦、俄羅斯、德國,直達荷蘭鹿特丹,全長9850公里的國際貨運通道,通過這條國際貨運班列,僅需18天就能到鹿特丹。
三是國家一類陸路口岸開放正式獲批,“西安港”成為國內首個獲得國內港口代碼和國際港口代碼的內陸港。“西安港”和“長安號”互為依托,構建起“平臺+通道”的基礎格局。
在“一帶一路”戰略推動下,絲路沿線省份的積極響應,使西部地區由對外開放傳統格局中的“內陸腹地”轉變為“開放前沿”,為大西安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機遇。大西安各個板塊要找準自身在大西安發展中的定位,發揮各自優勢,優化升級各自產業,以不同的功能融入大西安。就西安而言,我們將按照產業結構高端化、互聯互通多元化、對外貿易便利化、區域發展協同化的思路,具體從以下4個方面加快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推進大西安跨越發展。
(一)制定戰略規劃。一個地區要實現跨越發展,首先要統一思想認識,做好地區發展的頂層設計,科學制定規劃。只有明確了重點方向,才能有力有序穩妥推進。比如,西安的首要任務就是要依托“歷史文化悠久、區位優勢突出、科教資源聚集、產業基礎雄厚、口岸平臺齊備”這五大優勢,制定戰略規劃。2014年6月,啟動《西安市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戰略規劃》國際招標,今年3月1日《戰略規劃》通過了專家評審。規劃提出了西安要依托自身的區位和資源優勢,建設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核心區域,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打造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
(二)推動全面創新改革。西安具有科技資源豐富、創新實力雄厚的基礎和優勢。多年來,我們充分挖掘、利用資源優勢,積極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取得了一些成效。一是建設高技術產業基地,西安成為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在全國布局最多的城市之一。二是建設創新型城市。三是推進統籌科技資源改革。四是促進軍民融合發展。五是推進下一代互聯網、電子商務、信息惠民示范城市建設。我們認識到,與國家戰略需要和國內其他城市相比,西安在科技資源優勢轉化為相應的產業優勢、競爭優勢方面,還有一定差距,需要從體制機制上推進全面創新改革。
今年5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在部分區域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總體方案》,同意西安等七個省市和區域開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西安作為西部地區唯一一個列入國家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城市,被推到了改革開放的前沿,迎來了前所未有的重大發展機遇。這不僅對于西安打造內陸型改革開放新高地、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推進國際化大都市建設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而且對西安發揮優勢、創新驅動、優化結構和轉型升級具有決定性作用。
西安將結合國家“一帶一路”建設,按照“試在前、走在先、有特色、敢突破”的基本原則,結合實際,積極開展調研論證,梳理創新改革的思路,初步提出了五個方面創新改革的重點:一是落實“一帶一路”戰略,加快開放創新,建設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二是加快統籌科技資源改革,建設西部創新高地。三是加快軍工與地方經濟的融合發展,建設國家軍民融合發展示范基地。四是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推進國家金融創新改革示范區建設。五是加快體制機制改革,建設國家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示范城市。
(三)加快區域融合發展。“獨行快,眾行遠”。隨著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的不斷深入,協調發展成為最為關鍵的戰略。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一帶一路”戰略將極大優化發展空間,催生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格局。大西安各板塊之間要形成互補合作的關系,建立城市之間、部門之間的聯動協調機制,形成與國家戰略的整體對接。要打造區域協調發展的共同體,關鍵是要編制大西安發展戰略。長遠構建大西安的山水格局、城市空間、產業布局、區域功能、交通架構、城市文化、生態廊道。用區域經濟學的空間管制理論指導實踐,發揮大西安在陜西發展中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加快西安—西咸新區—咸陽一體化發展。實現“八同”,即“規劃同籌、交通同網、信息同享、市場同體、產業同布、科教同興、旅游同線、環境同治”。
(四)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如何把藍圖變成現實?我認為關鍵是做好“通”的文章。具體來說,就是要緊緊圍繞“五通”舉措加強項目策劃,通過項目帶動進一步叫響做實新起點。一是要策劃大項目,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要通過謀劃各城市之間的公路網、鐵路網、互聯網等設施的連接,共同策劃大項目,尋找新的投資機會,利用好國家的支持政策,加快大西安的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二是要申報自貿園區,打造內陸地區對外開放新平臺。利用海關總署批準西安海關為優先復制推廣上海自貿區海關監督創新制度試點,結合絲綢之路經濟帶貿易特點,探索創新更加便利的海關監管制度。建立更加精簡的負面清單,減少服務貿易在試驗區的政策限制。建立更加便利的海關監管制度,整合大西安5個海關監管區,推動外貿物流創新發展。三是要建設“西安港”,打造內陸地區中轉樞紐港。不斷完善“西安港”港口規劃與布局,完善一關兩檢、外運貨代、金融保險等港口配套系統,爭取國家、省市政策、資金等方面的扶持,積極鼓勵、引導省內大中型企業使用“西安港”,使其真正發揮絲綢之路經濟帶上最大的中轉樞紐港作用。四是舉辦國際高層論壇,爭取“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落戶西安。不斷強化和升級歐亞經濟論壇的合作交流平臺功能,充分發揮西安歐亞經濟論壇永久會址作用,在歐亞合作方面主動作為,積極承辦相關論壇、展會等交流活動,全力爭取國家倡議的“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落戶西安。
(作者系西安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西安市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工作辦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