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民洲
漫漫古道,悠悠駝鈴。如果說古絲綢之路開闊了中華文明的視野,為漢唐盛世增輝添彩,那么今天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這一全新的偉大事業,無疑會為西安這座世界歷史文化名城帶來新的福音。陜西省委主要領導同志就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緊密結合陜西和西安實際,提出了系統科學的政策舉措和目標要求,給我們以極大的鼓舞。我們一定要順勢而為、率先突破,抓住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歷史機遇,用足用好中央和陜西省委省政府支持西安發展的一系列政策。
絲綢之路像一條文化運河,承載著數千年的歷史與夢想,抒寫了東西方的文明與繁榮。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繁華的國際都市,吸引了無數中亞西亞和歐洲的商人、學者、旅行家慕名而來,“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可謂商賈云集,川流不息。伴隨著經濟貿易往來,東西方思想文化亦交融匯集于古長安,譜寫了無數的璀璨詩篇。漢長安城遺址、大唐西市遺址、大雁塔、阿拉伯風情回民坊等歷史遺存,依然能喚起我們對遙遠過去的美好記憶。
回望歷史,西安應該肩負起現實的責任。我們要積極響應習總書記的戰略構想,遵循“五通”原則路徑,立足地理區位、交通、旅游、文化和科教等優勢,搶抓機遇,積極作為,發揮“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的作用,延續絲路歷史,傳承絲路精神,弘揚絲路文化,重振絲路雄風,高標準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新起點,努力把西安建設成為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國際化大都市。
一是深化亞歐合作,促進政策溝通。認真落實《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宣言》,制定具體的實施意見,著力辦好歐亞經濟論壇、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城市市長論壇,深化各領域務實合作。加快西安浐灞領事館區建設,推進上合組織中亞各國在西安設立領事館,推動西安在絲綢之路沿線重要節點城市設立辦事機構,深化與馬雷、撒馬爾罕等城市的友好合作。以西安綜合保稅區為基礎,積極申報“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自由貿易試驗區。
二是建好西安樞紐港,促進道路聯通。發揮西安東聯西進、貫通南北的區位優勢,以及鐵路、公路、航空交通等樞紐作用,構建以西安為中心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體系和國際中轉樞紐港。加快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盡快開通西安至哈薩克斯坦國際航線,拓展西安至絲綢之路沿線阿斯塔納、阿什哈巴德等城市國際直達航線。對接亞歐國家交通主干線,發揮已開通的西安至阿拉木圖“長安號”國際貨運班列轉關直轉通關模式的優勢,放大物流成本洼地效應,積極籌備開通西安至莫斯科和鹿特丹國際貨運班列,盡快將西安國際港務區融入國際港口體系。
三是聚集生產要素,促進貿易暢通。發揮西安高新技術、裝備制造等產業優勢,舉辦“西安走進中亞西亞”裝備制造業產品及技術服務推介系列活動,向西輸出能源勘探、鉆采及高端裝備制造業產品。以西安科技大市場為平臺,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技資源集聚中心、科技創新交流中心和科技成果國際交易中心,吸引中亞西亞乃至歐洲現代服務業向西安聚集。提升“西洽會”綜合服務功能,加強與中亞西亞產業交流與合作。加快設立西安駐中亞國家經貿辦事機構,引導企業參與《上合組織成員國多邊經貿合作綱要》重點項目,推動中亞西亞企業落戶歐亞經濟論壇綜合園區。
四是構建絲路金融中心,促進貨幣流通。加強與國家金融管理機構和國家開發銀行的溝通聯系,爭取上合組織開發銀行落戶西安,積極引進國內外銀行、證券、期貨、保險、信托、租賃等金融機構進駐西安金融商務區,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金融中心。發揮長慶、延長兩大石油集團優勢,利用西氣東輸、西油東送的通道條件,爭取上合組織能源俱樂部落戶西安,爭取國家在西安建立能源儲備庫和期貨交易所。
五是打好絲路文化牌,促進民心相通。發揮西安文化優勢,加強與沿線城市交流與合作,彰顯西安文化軟實力。簽署絲綢之路旅游合作聯盟協議,打造絲路文化旅游產業合作示范區。落實《絲綢之路跨國申遺工作備忘錄》,推進漢長安城國家大遺址保護特區建設。加快西安中央文化商務區、大唐西市絲綢之路風情街、歐亞文化博物館群等項目建設。編排歌劇《張騫》等系列絲路風情大戲、大片,積極申辦西安絲綢之路經濟帶衛視頻道。爭取在西安建設上合組織大學中國校區,開展高端人才培養、留學生教育、青少年互訪活動。
古老與現代輝映,傳統與時尚俱進。伴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嘹亮號角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的歷史召喚,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深入推進渭北工業區建設、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秦嶺北麓生態環境保護、八水潤西安、公路交通樞紐建設等重點工作,提升市民幸福指數,建設和諧、宜居、美麗西安。
(作者系中共陜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