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寶良+牛犁
2015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延續了2014年下半年的下滑趨勢,但仍處于合理區間。工業生產、投資、物價等主要指標放緩,發電量、鐵路貨運量等實物量指標明顯減慢,消費、出口、就業等相對穩定。二季度,在結構轉型陣痛、政策時滯、投資慣性下滑、去庫存化、高基數等因素影響下,中國經濟增速將呈穩中緩降態勢,初步預計二季度GDP將增長6.8%左右,CPI上漲1.4%左右,全年GDP增長7%,CPI上漲1.5%左右。應進一步加大穩增長政策力度,保持國民經濟平穩運行。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基本特征
當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與通貨緊縮風險上升并存,企業效益下滑和財政收入減緩碰頭,但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就業形勢較為穩定,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
1.宏觀經濟呈現放緩態勢。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還不能抵消傳統工業減速對經濟帶來的影響。一季度中國GDP增長7%,創近6年來的新低,增幅同比放緩0.4個百分點。工業生產大幅減速成為經濟放緩的主要影響因素。
2.三大需求均有所放緩。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10.6%,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8%,增幅同比分別放緩1.4和0.1個百分點。世界經濟復蘇比較緩慢,中國外部需求較去年下半年明顯減弱,一季度外貿出口增長4.7%,進口下降17.6%,外貿順差同比增長6.4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明顯回落,一季度名義增長13.5%,增幅同比回落4.1個百分點,扣除物價因素實際增長14.5%,增幅同比回落1.8個百分點。
3.物價水平持續走低。受宏觀經濟減速、產能過剩、網購等供給沖擊、大宗初級產品價格持續走低等因素的影響,中國物價水平繼續走低,通貨緊縮壓力加大。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1.2%,連續7個月在2%以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下跌4.6%。
4.企業經營困難加大,財政收入增速明顯減慢。企業進入去庫存階段,2月份產成品庫存增加量降低13%,庫存減少下拉工業減慢約0.1個百分點。
5.經濟調整穩步推進。一是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工業向高端化升級,金融、信息等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二是需求結構有所改善。消費增長基本穩定,消費驅動型經濟模式初步顯現,投資減速明顯,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率明顯超過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三是收入分配結構繼續改善。四是節能降耗繼續取得新進展。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6%,降幅同比擴大1.3個百分點。
經濟下行的原因及政策評價
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是結構性、周期性和機制性三重因素疊加形成的。從短期調控政策來看,既與前期政策力度不夠有關,也與政策傳導機制不暢、執行不力導致政策效應難以發揮作用有關。
1.短期需求減弱與中期結構調整疊加。從短期因素來看,世界經濟復蘇緩慢,中國外部需求明顯不足,固定資產投資大幅減速,房地產市場繼續調整,以及工業企業去庫存化等因素,使得中國經濟延續了減速下行態勢。從中期因素來看,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特征更加明顯,經濟增速換擋的壓力和結構調整的陣痛相互交織,新興產業增長難以彌補傳統產業下降的影響。要素投入支撐作用減弱、結構升級要求提高,化解前期過剩產能、強化生態環境保護等都會影響經濟增速。
2.去年下半年以來宏觀政策力度不強、協調性不夠加劇了經濟下行趨勢。從財政政策來看,去年底以來國家出臺的減稅降費措施,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和創業起到了一定作用,保持了就業穩定,促進了服務業發展。但財政支出減緩通過乘數作用對經濟增長產生了較強的緊縮效應。由于財政支出傳導到經濟增長一般需要一個季度左右的時間,事實上的財政政策緊縮對當前經濟增長帶來不利影響。
從貨幣政策來看,2014年央行兩次定向降準,此后又推出了中期借貸便利(MLF)和短期借貸便利(SLF),共計8000億元規模,再加上提供給國家開發銀行的1萬億元抵押補充貸款(PSL),對保障房建設、三農和小微企業等領域給予了定向支持,這些措施保持了金融市場的適度流動性,穩定了市場預期,激活了股市。但由于大量資金持續進入股市,部分僵尸企業和地方政府平臺占用大量資金,央行釋放的流動性難以進入實體經濟,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居高不下。同時,2014年社會融資規模下降了4.8%,直接融資比重下降,貨幣政策總體上處于偏緊狀態。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滯后影響一般需要半年以上時間,去年偏緊的貨幣政策還會繼續影響經濟增長。
從房地產政策來看,去年下半年以來限貸限購放松以及降息等政策措施,推動房地產市場在四季度短暫復蘇。今年以來房地產政策繼續松綁,二套房首付降低、二手房營業稅免征期縮短至兩年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改善性需求,穩定了市場信心,促進房地產市場有所回暖。但是,投資投機住房需求已基本退出樓市,在部分住房剛性需求得到釋放后,仍然偏高的房價需要合理回歸,房地產市場主要指標全面下跌,延續了深度調整的基本趨勢。
3.穩增長政策執行不到位、落地難。地方政府過去拿手的優惠政策招商引資、土地財政解決資金來源、投融資平臺支撐重大項目等方式受到制約,部分地方政府部門很不適應新常態下如何穩增長,部分國家出臺的穩增長措施難以落地。據調研,年初以來部分地方沒有拿到一個招商項目,具體工作中往往無所適從。盡管國家已經大力推進簡政放權,但是改革尚未到位,各部門、各地方會簽審批環節多,行政效率較低影響到政策落實。此外,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懶政不作為現象。
2015年主要經濟指標預測
在結構轉型陣痛、政策時滯、投資慣性下滑、市場信心不足、去庫存化、高基數等因素影響下,中國經濟增速將呈穩中緩降態勢,初步預計二季度中國GDP將增長6.8%左右。隨著宏觀政策落實到位以及逐步發揮效應,下半年經濟有望企穩,全年呈現出“前低后穩”的走勢,經濟增長7%左右。
1.宏觀經濟將呈穩中緩降態勢。二季度,中國經濟仍難以企穩回升,主要理由如下:一是當前經濟轉型過程遠沒有結束,重化工、房地產等支柱產業加速增長期已經結束,新興產業增長難以彌補傳統產業下降的影響,經濟增長仍處于結構調整的陣痛之中。二是年初以來新出臺的各項調控政策效應具有約半年以上滯后期,在二季度尚難以全面發揮穩增長的積極作用。三是投資可能存在慣性下滑態勢。化解過剩產能、財政收支壓力加大、土地出讓金大幅下跌,都將直接影響基建投資資金來源。四是工業企業延續去庫存化,將會抑制工業生產。五是當前缺乏明確、扎實、有效的舉措引導社會預期,市場對宏觀經濟下行的預期沒有根本性轉變。因此,二季度中國經濟仍將呈現放緩態勢,此外,考慮到二季度農業占比回升而工業和服務業占比較一季度回落的結構性因素,即便二季度工業和服務業增速不再下滑,經濟增速也會略有放緩。
另一方面,今年以來,財政政策借力于中央預算內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支撐了經濟穩增長。隨著宏觀政策落實到位以及逐步發揮效應,下半年經濟有望企穩,全年呈現出“前低后穩”的走勢,經濟可望增長7%左右。
2.居民消費價格小幅上漲,工業品價格繼續下跌。二季度居民消費價格翹尾因素只有0.8%,比上年同期低0.6個百分點。初步預計,二季度CPI將上漲1.4%左右。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方面,中國制造業產能過剩問題化解緩慢,國際原油、鐵礦石、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會繼續傳導到國內。因2014年上半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處于上漲態勢,目前低位徘徊的原油、鐵礦石、有色金屬和大豆等大宗初級產品同比跌幅較大,中國呈現出輸入通縮態勢。二季度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翹尾因素為-2.3%,比上年同期低1.7個百分點,二季度PPI將下降4.1%左右,降幅略有收窄。預計全年,PPI將下降3.5%左右。
3.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繼續下滑。從房地產投資看,限貸、限購政策調整、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住房轉讓免征營業稅年限縮短等一系列松綁政策,不會扭轉房地產市場調整的趨勢。高房價也使得投機需求基本退出房地產市場。如若社會投資跟不上,預計二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將出現較大波動。從制造業投資看,產能過剩問題依然嚴重,工業品出廠價格持續走低使得企業效益下滑,已經明顯抑制投資能力和投資意愿。
總體來看,當前中國投資存在慣性下滑態勢,預計二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放緩至13%左右,房地產投資將增長6%左右。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左右,房地產投資將增長6%左右。
4.消費增速基本保持平穩。收入的較快增長有利于消費的穩定增長,一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8.1%,增速比GDP高出1.1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股市活躍財富效應增強以及零售價格走低導致居民實際購買力提升等因素將促進消費增長。但是,由于房地產與汽車兩大近年來在拉動消費中發揮重大龍頭作用的市場仍將難有明顯回升,對總體消費需求擴大造成一定壓力。預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10.7%左右。
5.外貿出口保持穩定增長,進口明顯下跌。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延續復蘇態勢,區域分化格局明顯。美國經濟復蘇基礎相對穩固,歐洲、日本在量寬貨幣政策刺激下,經濟重回復蘇軌道,但俄羅斯和巴西經濟將會出現衰退。在歐洲央行采取新一輪量化寬松政策的帶動下,先后有20多個國家采取降息措施,進一步加大貨幣政策對經濟增長的支持力度。同時,人民幣匯率進入有升有貶的均衡區間,有助于中國出口穩定增長;“一帶一路”戰略的大力推進有利于以對外投資帶動貿易出口,并推動相關服務貿易迅速發展;中國由資本凈輸入國轉變為資本凈輸出國有利于挖掘新時期對外貿易發展的新優勢。因此,外部經濟環境總體上有利于中國出口,上半年出口將保持穩定增長。進口方面,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壓低進口價格指數,國內市場疲弱降低進口需求,進口增速弱勢難改。預計二季度中國出口將增長6%左右,進口將下降8%左右,全年出口增長4%左右,進口下降10%左右。
宏觀調控政策建議
面對當前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困難和挑戰,應進一步加大穩增長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進結構調整步伐,確保國民經濟實現平穩運行。
1.積極財政政策要加力增效。一是繼續加快國家預算內投資資金下撥進度,發揮政府資金對重大基建項目的帶動作用。二是抓緊落實1萬億元置換債發行工作,緩解地方政府債務壓力。允許有條件的地方發行專項債務,沒有條件的地方可由中央代發。三是繼續研究制定擴大減稅降費政策,加強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四是進一步盤活存量財政資金,緩解地方政府財政收支壓力。
2.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有度。一是貨幣政策應主要盯住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兼顧貨幣數量控制,保持社會流動性基本充裕。二是對降準和降息的效果進行分析評價,并根據經濟運行需要適時降息降準,引導全社會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穩定社會預期,為改革創造良好環境。三是運用好結構性、差別化貨幣信貸工具,加大對小微企業、科技創新、“三農”、基礎設施等領域支持力度。四是在保持人民幣兌一攬子貨幣基本穩定的同時,引導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適度貶值。
3.保持房地產市場穩定。一是落實差別化房地產信貸稅收政策,鼓勵自住和改善型住房需求。二是落實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支持方案,加強保障性住房、棚戶區改造信貸支持。三是部分商品房庫存過高的三四線城市應進一步采取降低公積金申請門檻、放松買房落戶、稅費補貼等手段促進存量住房的消化。四是合理支持房地產開發貸款和融資,穩定房地產投資規模。
4.著力落實和充實重大項目工程包重要舉措。一是繼續簡政放權,取消和減少前置審批條件和審批事項。加快完成投資項目核準制度建設,實現中央部門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的橫向聯通建設。二是中央應通過財政貼息、投資補助、設立引導性產業投資基金和創投基金、PPP模式等方式引導社會資本參與重大公共工程建設,增強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以抓緊制定相關法律法規為要務,確保社會資本的合法利益,穩定并提振社會投資信心。三是進一步充實和完善重大項目工程包政策,推進既有助于補短板,又有助于穩增長的重大項目,比如通過發行專項債券推動大城市公共停車場建設項目、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項目等。四是為了實現年度經濟7%左右的增長目標,需要在現有基礎上增加6000億元的投資。建議今年上半年降息0.5個百分點,并配合降準,預計可增加投資1000億元左右;引導人民幣實際匯率貶值1-2個百分點,可刺激出口和企業效益回升,預計可增加投資500億元左右;增加“三農”、民生等領域的政府投資3000億元,結合帶動的社會投資,預計可多增投資4500億元。
5.著力擴大對外開放新優勢。一是鼓勵國內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戰略,以對外投資帶動外貿出口,推動鐵路、電力、通信、工程機械以及汽車、飛機、電子等產品擴大出口。二是落實出口退稅負擔機制相關規定,清理規范進出口環節不合理收費,為企業增加進出口減輕負擔。三是緊密結合全球產業鏈發展動向,創新中國出口產品競爭新優勢,增強機電、高技術產品附加值與科技含量。四是推廣上海自由貿易區有效做法,繼續擴大市場準入,推進金融保險、貿易、物流、信息服務、商務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對外開放。五是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擴大跨境電子商務試點范圍,鼓勵外貿商業模式創新,加快發展服務貿易。
(作者單位為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