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桂發
駐外機構作為政府派出的綜合性辦事服務單位,承擔市委、市政府委托的工作,為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肩負著政府與駐地政府進行政務聯絡、經濟協作、傳遞信息、接待服務、招商引資、配合維護首都穩定的有關工作,協助做好赴京上訪人員的信訪勸返維穩工作等重任。由于其工作性質的特殊性,且多數駐外機構往往因為領導和財務人員變動頻繁,財務制度不健全、做賬不及時等諸多因素,使其在財政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等方面也暴露出不少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外駐機構的“窗口”和“橋梁”作用的更好發揮,如何對其加強監管已成為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課題。
一、政府駐外機構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賬目交接不清,固定資產管理失控。
由于駐外機構的領導和人員變動頻繁,使得個別單位多年來的固定資產管理混亂。一是更換領導和財會人員時沒履行交接手續,一些資產的去向無人能說清楚,有賬無物或有物無賬的現象比較嚴重。如:一些駐外機構購置的房產、汽車等大額資產,雖以實物形態存在但卻沒有在賬簿上記錄,形成了賬外資產;而一些在賬的資產諸如電腦、電視、桌椅等,早已沒了去向,也沒人能說清楚這些資產現在究竟在哪里,當時知情的領導、財會及經手辦人員到現在已經幾易,根本無法核實。此外,還有的駐外機構所辦實體解體后,屬于駐外機構的資產長期不作處理或不了了之,導致固定資產流失。
2.財會控制制度薄弱,財務審批手續形同虛設。
一是由于駐外單位的特殊性,導致駐外機構對財務工作普遍不夠重視,內控制度不健全,大額資金的進出往往由駐外單位的領導一個人說了算,加之領導不懂、不重視財會管理,導致欠款、借款無任何手續,多年來的往來款項長期掛賬,形成呆死賬,無法收回。二是因為駐外單位“天高皇帝遠”的獨特工作環境,監管地的措施往往“鞭長莫及”,而駐外機構的駐地又無權干涉其工作,致使其長期脫離監管,形成了監管的盲區,有的單位甚至明知故犯,不把制度放在眼里,不僅經常發生的費用票據不合規,缺乏審批手續,其真實性有待于進一步審查外,就連一些金額較大的國有資產調撥、轉讓、報損和報廢、抵押等,也往往不經主管部門審核就自行辦理。三是由于財會控制制度不健全,管理缺位,造成了個別閑置的房屋出租收入不進賬,形成了賬外賬,長此以往勢必給國家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
3.財會人員責任心較差,業務素質偏低。
駐外機構普遍存在財務力量薄弱,財會人員身兼多職或會計、出納一人兼任,有些駐外機構財務人員沒有從事過財會工作,沒有上崗證,或是邊干邊考取資格證書,業務素質偏低,財務基礎較差;而有的是聘請兼職不坐班的會計,不了解單位的具體情況,充其量只是一個記賬員,對工作缺乏責任心,上述情況的存在造成了駐外機構財務核算管理混亂。
4.損失浪費現象普遍,費用控制難度較大。
由于駐外機構公關、接待任務繁重,一些費用諸如:招待、禮品、燃油、辦公、電話、駐外補助等約占經費支出的70%~80%,而大部分開銷很難在賬目上分清公私界限,因此基本上都由公款支付,特別是涉及到地方政府的一些“隱私”問題,在財務支出上更缺乏透明度。
二、加強政府駐外機構財務管理的措施
1.不斷加強和完善內部控制制度。一是政府駐外機構應加強內部管理,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嚴格按決策程序和制度辦事,特別是對大額資金使用和管理,應由領導班子集體研究并形成會議紀要,增加透明度。二是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管理,建立和健全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對國有資產的處置必須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和程序進行,要定期或不定期對資產進行盤點,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確保國有資產的安全和完整。三是加強財務管理,規范會計核算,本著厲行節約的原則,嚴格審核報銷各種費用開支,做到責權明確,環環相扣,有效制約,確實提高政府資金的使用效益。四是加強財經法規的學習,選拔配備優秀合格、有責任心的財務人員,根據不相容職務不兼容的要求,分設會計和出納崗位,做到賬目清楚,心中有數。
2.建立健全檢查和監督機制。一是各級政府應盡快建立和完善對駐外機構的監督機制,建立健全問責機制,對違反制度的單位和個人實行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度。二是各監管機構要加強對駐外機構的監督檢查,特別是主要領導工作變動時,要及時進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以全面掌握各駐外機構資產、債務和資金使用狀況,不斷規范財務行為,肯定成績,揭露問題,堵塞漏洞。三是駐外機構在接受監督檢查的同時,及時糾正違紀違規和不規范行為,不斷增強自我規范和約束的能力,強化資金的使用和分配過程的透明度,避免暗箱操作,防止腐敗現象的滋生,最大限度地減少權力尋租的可能。
(作者單位:景德鎮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