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瑋
隨著社會的向前發展,我國的建筑市場也日臻完善,招投標活動的深化改革和相關體制、規章、法規也得到完善,一個公平有序的建筑市場正在慢慢形成和發展。但是受我國特有的經濟發展模式及傳統文化及思想等因素的影響,工程招投標活動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1]招標方對投標方不平等約束
由于建筑市場項目有限,而建筑施工企業過多,招標單位利用優勢地位在編制招標文件中,設計有利于自身利益的條款,同時設置規避自身可能存在風險的條款,給投標方較多的約束,而處于劣勢地位的投標方為了能中標,只能無條件接受。
[2]“權錢交易”假招標
有些政府投資工程,存在一些權力標、關系標。在招標的準備、開標、評標、定標過程中,有些企業想盡辦法趁機賄賂評標專家,往往這些企業也會得到某些領導“關愛”,之前早已打好招呼,于是有些評標專家泄漏標底,加上打分環節給與關照,這樣某些企業就自然中標。在招投標過程中這種暗箱操作使得評標專家委員會的功能大打折扣,也剝奪了其他投標人公平競爭的機會。工程招投標中違規操作已經漫延到招投標活動的每一個環節,給部分腐敗分子提供了沃土。建筑市場雖經歷多次整頓,但違規行為從公開到隱蔽,形成程序上的合法而實質上違規。
[3]施工企業以中標為目的,盲目報價
有些建筑施工企業在投標報價時,自己心里也沒底,存在較大的盲目性。標底是建設單位按照工程設計圖紙,依據國家有關工程定額和取費標準及有關信息價格計算出投資總額,不能準確反映市場價格。在投標過程中,有的施工企業過分注重標價,靠壓低價格來獲取競標優勢,盲目制訂報價參與競爭。中標之后因為報價過低,只能靠壓縮工程整體質量來減少成本,或騙取工人工資等方法,導致豆腐渣工程和拖欠農民工工資等嚴重后果。
[4]市場存在排外性
一些工程項目,特別是政府工程項目,在進行公開招標過程中,為了照顧本地的建筑施工企業,招標人在資格預審階段就以各種原因將外地建筑施工企業拒之門外。有些則在開標之后,以各種名義,如中標企業投標資料中存在的一些微小的錯誤而給予廢標處理,直至“心目中”的企業中標。
[5]群體工程招投標混亂
現在國家對農田水利、土地開發非常重視,近幾年來投入資金十分龐大,通常招標也是幾十個標段一起進行。有的施工企業或者個人違規開多家公司介紹信去招標單位報名參加工程招投標,在收取報名費、資料費等利益的趨使下,招標單位一般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資質審核工作也較為馬虎,這樣就導致單個標段工程就會有幾十甚至上百家施工企業報名參加,一個整體工程算下來有的施工企業或個人參加投標的標段就達到幾十個甚至上百個之多,這樣就大大加大了施工企業的投標成本,加上報名費、資料費較高,這樣,有的施工企業投標下來花費的成本達到幾十萬甚至上百萬之多,而中標工程往往差強人意。甚至有的施工企業投標下來費用花費不少,卻一個標都沒中到,就花高價到不愿做工程的施工企業手中購買工程。買標這些施工企業為了減少損失一味降低工程成本,尤其是園田化和土地開發項目這兩大塊,工程技術要求不是很高,一般不會因質量問題而導致發生事故,這使得施工企業在工程施工時偷工減料,工程質量可想而知。
(作者單位:高安市審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