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苗苗
劉家義審計長指出,國家審計是國家治理大系統的一個子系統,是國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實現國家良治、保障國家經濟社會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投資審計作為為經濟建設保駕護航的必要手段,如何堅持“突出重點、量力而行、明確責任、防范風險”的原則,更好發揮“免疫衛士”作用,降低審計風險、提高審計質量、保障審計成果成為投資審計人員密切關注的問題。
投資審計風險大致分為三類:通有風險、特有風險和罕有風險。通有風險是指與審計業務性質無關,各類審計如財政審計、金融審計、企業審計等均存在的風險。特有風險是專指在投資審計中存在而其他審計業務中很少存在的風險。罕有風險主要是指審計中牽扯到案件線索或直接審計交辦案件時面臨的風險。本文將主要針對特有風險進行分析并提出對策。投資審計特有風險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一、法規不健全的風險
在建設項目工程造價審計時,有時會審查出合同單價明顯過高的情況,有明顯套取國家資金的嫌疑,但由于《合同法》的法律效力,審計無法對這種現象進行處理處罰,帶來極大風險;其次,公路建設項目實行的是菲迪克(國際咨詢工程師聯合會)條款,菲迪克條款的最大特點是單價合同,審計時只能對工程量進行核實,而無法評價單價。菲迪克條款的另一個特點是咨詢工程師在工程中的巨大作用。咨詢工程師是集招標、設計、施工監理、業主代理和仲裁于一身的全權代表,對經咨詢工程師簽字認可的工程內容進行審計,無論認可還是不認可都存在極大的審計風險。再次,菲迪克屬于普通法系,普通法遵循先例為準的原則,中國法律屬于大陸法系,是成文法。當一個國家建設項目采用菲迪克條款進行管理時,國家審計與項目適用規則就會發生矛盾,也給審計提出了非常嚴峻的問題。
對策:目前尚無較好的對策,只能提出建議,建議國家有關部門盡快立法,完善國家建設項目審計的執法環境,保障審計機關依法對國家建設項目工程造價進行審計,減少審計風險。
二、竣工決算審計的風險
竣工決算審計的風險主要是指:一是由于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建設周期長,人員變動比較大,項目完工后建設期主要人員基本撤離,后期經營管理人員不熟悉情況,給審計帶來很大風險;二是建設過程中由于趕工期,抓進度,資料建立和管理不嚴格,部分原始資料缺失,審計時建設單位不能及時提交相關資料,甚至出現提交的資料之間相互矛盾、資料與現場相互矛盾等現象,給審計帶來很大風險;三是竣工決算審計為事后審計,現場施工的隱蔽工程和變更簽證的實際情況核實難度大,存在較大的審計風險;四是竣工決算審計時,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已基本結算完畢,甲乙雙方對審計核減有抵觸情緒,核對、簽字工作難度很大,審計報告的最后形成基本是一個談判的結果,存在較大風險。
對策:一是要與建設單位加強溝通協作,重視竣工決算審計的嚴肅性和重要性,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客觀公正的反映工程造價、工程管理、工程建設的真實情況;二是要堅持依法審計,增強法律意識,確保依據充分、程序合法,法規適當,避免不必要的法律糾紛和審計風險;三是要轉變審計思路,將事后審計監督關口前移,提倡跟蹤審計。
三、跟蹤審計的風險
跟蹤審計的審計風險主要在于:一是角色的定位容易出現偏離。跟蹤審計打破了建設項目的傳統管理模式,審計單位與建設各方責、權、利關系不很明晰,同時跟蹤審計時間長、環節多、關系復雜,容易使審計人員偏于管理而弱于監督。二是截至目前,關于跟蹤審計國家沒有建立一整套相關的規章制度,沒有形成系統的審計規范。開展跟蹤審計的組織形式以及跟蹤的范圍、內容和重點仍在探索中。
對策:一是合理定位審計角色,把握審計相對獨立性原則。審計的職能是“監督”而不是“管理”,在跟蹤審計工作中,我們要把握好監督者的角色定位,努力做到“到位不越位,正位不缺位”,切不可越俎代庖。二是要促進相關規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在跟蹤審計過程中,應注重審計成果轉化,堅持邊審計、邊整改、邊規范、邊提高,及時總結工作中的不足,及時調整跟蹤方案,逐步完善內控制度,要圍繞法規和審計工作職責,研究和制訂開展跟蹤審計的操作規范,規范和指導跟蹤審計工作,要通過制度規范跟蹤審計行為,保證跟蹤審計有效實施,使跟蹤審計逐步進入程序化、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中。
四、審計人員專業水平不足的風險
審計工作技術性、專業性較強,投資審計涉及招投標、工程造價、工程管理、財務管理、財務核算等眾多知識體系,同時涉及市政、道路、橋梁、水利、建筑、園林、綠化等多個工程領域,對審計人員的專業技能要求較高。但目前實際審計系統中精通這些業務的專家級人才不多,很多審計人員都不得已成為“萬金油”,碰見什么項目審什么項目,實際審計深度和專業化程度不足,帶來極大風險。
對策:一是提高審計人員業務能力。審計人員首先要加強自身學習,同時審計部門應有意注重培養,提高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二是聘請有關方面的專家參與審計項目,或在審計中碰到問題及時咨詢相關部門,提高審計的質量和權威性,降低審計風險。
五、聘請社會中介機構的風險
國家投資審計力量的不足和專業人員的欠缺,造成大量基本建設項目審計均需聘請社會中介機構參與。但社會審計機構人員流動性大、人員素質結構參差不齊,如果參審人員職業道德有缺陷,審計風險會顯著擴大。同時,社會中介機構人員職業習慣是重點對建設項目的財務核算和工程造價的真實性進行審查,對項目建設中存在的違反財經紀律和工程建設中損失浪費、設計變更合規性等方面的審查,缺乏經驗及不夠重視。
對策:一是要嚴格挑選社會中介機構,聘用實力強、口碑好、職業素質過硬的品牌機構。二是要簽訂委托合同,明確委托審計的范圍、權利、義務、質量、時間和責任,尤其是要落實審計責任。三是加強對社會中介機構審計人員的培訓,使之適應國家審計的需要。四是審計過程嚴格按照審計程序和審計質量控制要求進行,把好審計復核關和質量關。五是建立“黑名單”制度,對于違反審計制度審計紀律的機構或人員,歸入“黑名單”中將不再允許其參與國家審計。
六、審計業務處理標準不統一的風險
投資審計涉及多個工程領域,包含的建設項目更是數不勝數。不同的建設項目在審計時經常會發現相同性質的問題,但由于不同的審計人員對于法規、規范或文件的理解不同,對于問題的處理結果可能不一樣,引發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的異議和抵觸,帶來審計風險。
對策:統一投資審計的業務標準。一是投資審計部門可總結多年來投資審計的問題類型,編制經驗匯編,制定統一標準,避免出現同樣問題處理標準不一致的情況;二是審計過程中出現新情況新問題時要及時組織業務討論,廣泛聽取大家意見,匯集集體智慧確定審計方法,及時更新補充審計標準。
(作者單位:西安市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