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忠
近期閉會的中央紀委五次全會,釋放出一個重要信號——以央企為代表的國企,將成為推進反腐斗爭的“第二戰場”。
2013年,以逾30 名國企高管落馬為標志,虧損壟斷國企成了腐敗的“重災區”。如何解決“重災區”問題?中央紀委新第五室職責的確定、開展向央企派駐紀檢機構的試點、13 個專項巡視組重點巡查央企國企,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紀委五次全會講話中對央企國企的反腐單列一條,都說明在兩年反腐強高壓態勢下,黨中央和中央紀委決心開辟反腐敗“第二戰場”。
開辟反腐敗“第二戰場”,是兩年強高壓反腐的必然之舉。2014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立案、結案、處分和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機關數比2013年分別增加31.4%、26%、27.5%、25%。在如此強高壓的反腐斗爭面前,相當多的貪腐和問題官員開始收斂收手,越演越烈的腐敗態勢得到遏制,不敢腐的局面基本形成。我們必須充分利用這一來之不易的反腐有利形勢,將斗爭深入到“重災區”的央企國企,突破膠著狀態,搶占灘頭陣地,推動斗爭局面持續向好并向縱深發展。
開辟反腐敗“第二戰場”,是壓力層層傳導的應有之義。2012年12 月4 日,新當選不到20 天的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了“八項規定”。我當時就認為,這是中國共產黨人新時期的“徙木立信”。紀檢監察機關對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問題嚴肅處理,2014年共查處違規問題5.3 萬起,處理7.1 萬人、處分2.3 萬人。我們必須充分利用這種以上率下抓落實,老虎蒼蠅兩頭打所形成的反腐有利形勢,撕開口子,打破僵局,以保證在強高壓態勢下,讓壓力層層傳導到“重災區”。
開辟反腐敗“第二戰場”,是縮短治標盡快治本的戰略布局。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清醒地認識到,盡管當前在反腐敗主戰場——黨政軍機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但這仍然是一場“輸不起”的斗爭。因為,從路徑來看,是治標為主而非治本為主的成效;從方法來看,是強力懲處而非異體監督的成效;從主體來看,是專門機關孤軍作戰而非人民群眾主力參戰的成效。這種當前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的戰法,固然重要和需要,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將已經贏得的時間,通過政改特區的先行先試,固化為空間。我們必須充分利用開辟反腐敗的“第二戰場”的契機,深化央企國企改革,“做好‘破’和‘立’這兩篇文章”,讓央企國企的主體由虛位變為實位,讓央企國企的主要經營者由等級授職變為市場化選擇,讓對央企國企的監督由同體變為異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