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進入資本凈輸出國之列,領導層下令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使開放成為發展和提高競爭力的動力,而海外投資成為達成這一既定目標的越來越重要的因素。截至今年初,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累計凈額為7750億~8000億美元,位列世界第十位。但這決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在于,中國的境外投資多由高層推進,使其具有政治運動的特點,經常為追求數字指標而犧牲投資效率。國企在幾乎不受監督的情況下處理境外資產,這也給中國領導層敲響了警鐘。中國將從根本上提高對外投資效果和質量的希望寄托在民營企業上。近些年民企在對外直接投資中的占比穩步上升,已達45%。完全可以推測,中國的資本輸出將提升至全新水平,進入空前發展階段。
(俄羅斯《獨立報》)
澳門這些年震驚全球的牌局,開出了一片長紅。這個人口才60萬左右的小城,卻唱出了獨特的“小城故事”。它的人均所得達到近9萬美元,不僅壓倒新加坡、日本,并且在全球的范圍,壓倒了美國和歐洲的強國,躍升為全球前列。澳門的發展既要推動新的爆發點,尋找博彩業以外的力量,也要重視分配的機制,加強公共住房與公共醫療的投入。這些年澳門開設了越來越多的大學,并且借著財政上的優勢,大量吸納香港和全球華人的人才,打破了過去學術稀缺的尷尬局面。推進四大領域改革攻堅 平穩邁過2020
(香港《亞洲周刊》)
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中國的經濟轉型趨勢與經濟增長前景受到各方關注。化解短期增長壓力的希望在2020,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關鍵在2020,避免“中等收入陷阱”、邁向高收入國家的關節點在2020。要度過2020年這個坎,需要推進四大領域的改革攻堅。首先,加快推進服務業市場開放,盡快實現教育、醫療、養老等服務業領域對社會資本的全面放開。其次,以“一帶一路”為總支撐點推進服務貿易強國進程,推進自貿區“提質擴容”。再次,啃下結構性改革這塊“硬骨頭”,盡快啟動財政、教育等體制改革。最后,深化政府改革。所以,對經濟增長態勢需明確:中國經濟增長不缺動力,不缺新增長點,中國經濟完全有可能實現中速增長。
(臺灣《旺報》)
中國國務院發布《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未來十年中國將通過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現代化進程。中國還將更好地保護環境,降低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告別長期的強化出口方式,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增長模式,這將使中國經濟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奧地利《標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