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在今
一個國家政權的創立,必須取得人民公認的合法性。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既是槍桿子打出來的,也是緣于1948年中共的“五一口號”倡議的“全國政協”,通過民主協商談出來的。
1948年4月30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布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拔逡豢谔枴弊YR人民解放軍的勝利,號召“打到南京去,活捉偽總統蔣介石!”
共產黨正在國內戰場同國民黨生死拼殺,喊出這些口號毫不足怪。但是,其中的第五條卻十分新鮮:
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這條內容,在共產黨的宣傳口號中,是首次出現。
國民黨在南京那邊有個“政府”,共產黨這邊又要成立“民主聯合政府”,這分明是要改朝換代!
中國共產黨為何選擇如此時機提出自己的政治設計,令世人關注……
“五一口號”的發布
國共兩黨的內戰爆發以后,國民黨軍重點進攻中共中央駐地陜甘寧邊區,毛澤東率領中共中央前委機關,在陜北山溝里轉戰經年,直到1948年3月戰局好轉,才東渡黃河。不久,又翻過太行山,從山西到達河北。
廖承志時任新華社社長,率隊駐扎在太行山深處涉縣的東西戍村。五一國際勞動節快到了,負責新聞發布的新華社,請示中央五一節的宣傳內容。
1947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在河北城南莊召開。
會議首先討論“五一口號”。
周恩來說:在1946年政協破裂之時,我們就決定:如蔣自行改組政府,召開國大,那是他先分裂,我即召開人民代表會議?,F在的“五一口號”,從形式上看是恢復1946年1月政協會議的名稱,但這個政協內容和性質都不同?!拔逡豢谔枴辈皇切麄骺谔?,是行動口號。
劉少奇說:我們先提政協這個口號,可以起號召作用,團結90%以上的人。目前,召開政協會議的時機已經成熟。
有關部門起草的“五一口號”,第五條的原稿是:“工人階級是中國人民革命的領導者,解放區的工人階級是新中國的主人翁,更加積極地行動起來,更早地實現中國革命的最后勝利!”
毛澤東將其改為:“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及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并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p>
原稿第二十三條:“中國人民的領袖毛主席萬歲!”第二十四條:“中國勞動人民和被壓迫人民的組織者,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領導者——中國共產黨萬歲!”都被毛澤東刪去。
毛澤東親筆刪去三條,增添一條。由此可見,這第五條不是應景文章,而是中共中央創建新中國的戰略設想……
當天,“五一口號”通過新華社電波發出。
國民黨召開的“國大”閉幕,正好是5月1日。蔣“總統”從共產黨那里收到“五一口號”這個大禮。
觀看閉幕演出的蔣介石,此時不得不憂慮:毛澤東那邊在上演什么戲?
毛澤東在唱“三堂會審”。
文戲要靠武戲開場。發出“五一口號”之后,毛澤東的注意力立即集中在中原戰局。
為了把戰爭引入敵占區,導致攻守的轉換,毛澤東已派劉伯承、鄧小平大軍挺進大別山?,F在,毛澤東又要部署粟裕率三個縱隊南下江南,與劉鄧配合,在敵軍腹地攪海翻江??墒?,粟裕卻提出反對意見。這天,中央五大書記在城南莊聚會,集體審聽粟裕意見。
與中央軍委主席唱反調,大將粟裕心中也不免忐忑。但是,粟裕還是要唱。因為,毛澤東不是蔣介石。
毛澤東與蔣介石都要指揮全國戰事,蔣介石可以飛來飛去現場督戰,毛澤東卻只能蹲在窯洞運籌帷幄。但是,蔣介石飛到哪里都是強迫哪里執行自己的命令,毛澤東發出指令卻常常能尊重戰場指揮員的意見。“具體部署,由你們在戰場相機行事”,是毛澤東給部屬的電報的常用語言。
南京那邊,蔣總統無論在政治上還是在軍事上,往往一意孤行。
城南莊這里,毛澤東卻吸收粟裕意見,同意粟裕部暫不渡江,在中原地區打幾個大仗。
對于粟裕的“抗上”,毛擇東非但不惱,還把司令員陳毅調走、把華東野戰軍的指揮權都交給粟裕。
后來的戰果證明:粟裕的見解相當科學。
同時也證明:毛澤東的決策堪稱民主。
南京就職典禮,長袍馬褂的蔣總統身邊,肅立身著軍便服的副總統李宗仁。
蔣介石得意,李宗仁看來像自己的副官。
二十世紀中期,中國的政治舞臺,最受歡迎的劇目是民主。
“國民大會”,對于中國的各黨派是個重要檢驗。歷史證明:凡是追隨國民黨參加國大的黨派,如民社黨、青年黨,都失去將來參與新中國政治的機會。
“五一口號”,對于中國的政治格局是一次關鍵的轉折。歷史表明:凡是響應中共“五一口號”的民主黨派,大都參與政治協商,成為新中國的參政黨。
過去有過一個“政治協商會議”
通過召開政協,實現召集人大,最后成立政府……
“五一口號”第五條建議的“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實際是建立新的全國政權的第一步。
這個“政治協商會議”如此重要,到底是何等機構?
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召開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毛澤東提出政治報告,題目是《論聯合政府》。毛澤東代表中國共產黨主張:“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建立民主的聯合政府。”毛澤東還為實現民主聯合政府設計了兩個步驟:一是“經過各黨各派和無黨無派代表人物的協議,成立臨時的聯合政府”;二是“經過自由的無拘束的選舉,召開國民大會,成立正式的聯合政府。”
抗日戰爭的勝利指日可待,全中國老百姓迫切期盼和平,“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大得人心,中國政治舞臺的兩大力量國民黨和共產黨開始談判。與此同時,除原有的中國民主同盟外,重慶、上海、廣州等地,又新組建了八個民主黨派。一時間,召開黨派會議,推動民主政治,成為輿論主流。
開會,總要有個名目,時稱“政治會議”。政治會議召開以后,國民黨談判代表王世杰提出加上“協商”二字,頗得各方贊賞,于是中國有了“政治協商會議”。
1946年1月10日,政治協商會議在重慶國民政府禮堂開幕。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中國青年黨、中國民主同盟、無黨無派社會賢達五方38人出席。經過數十次會議,政治協商會議達成改組政府、整編軍隊、和平建國綱領、國民大會、憲法草案等五項決議案。
政治協商會議給苦于戰火的中國人民帶來和平民主的新希望。毛澤東聲言,準備住到南京附近的清江浦,在國民政府中做個委員。2月10日,重慶各人民團體在校場口舉行慶祝政協勝利閉幕大會,近萬名群眾踴躍參加。就是這么一個人民歡慶的活動,國民黨特務竟然大打出手,毆傷大會主席臺上的李公樸、郭沫若、施復亮,打傷群眾六十多人,還有不少人被捕。
原來,國民黨反悔了。
3月1日召開的國民黨六屆二中全會,決議以一黨意志修改政協決議。3月20日,國民黨召集共產黨拒絕參加的國民參政會四屆二次會議,公然否定政協議案。
周恩來嚴正警告:“政協的一切決議不能動搖或修改,這是由五方代表起立通過的,應成為中國的民主契約。誰要破壞,誰就是破壞今天中國的民主和平團結統一?!?/p>
可是,國民黨已經決心撕毀民主契約。
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和平請愿團馬敘倫、胡厥文、雷潔瓊等11人赴南京請愿,列車抵達南京下關車站,卻遭到國民黨組織的暴徒的毆打。
26日,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共產黨中原解放區,發動內戰。
7月11日,國民黨特務在昆明刺殺民盟的李公樸,四天后,又刺殺聞一多。
那時的國民黨,挾抗戰勝利之聲威,依美國支持之實力,懷獨霸天下之雄心,真是不可一世。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上突飛猛進,共產黨解放區數十座城池紛紛陷落。
1946年10月11日,國民黨軍隊開進共產黨控制的最大城市張家口,當天,蔣介石宣布:11月12日召開國民大會。
當初,政協會議商定:國民大會應由各黨派共同參加的民主聯合政府負責召開。現在,國民黨一黨包辦國民大會,就徹底撕毀了政協決議。
盡管共產黨、民主同盟等民主黨派拒絕參加這個國民大會,但是,國民黨拉攏青年黨、民社黨和少數無黨派人士,還是于11月15日召開了所謂的國民大會。
“國民大會”通過“憲法”,蔣介石自稱完成“還政于民”,立即改組政府,肆無忌憚地大打出手……
撤離延安前夜成立的新機構
內戰爆發;談判破裂。周恩來率領中共代表團于1946年11月19日返回延安。
這時,延安城已是一片戰爭氣氛。
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其中有兩路重點進攻:東路進攻山東解放區,西路直撲中共中央所在地陜甘寧邊區。
處于守勢的共產黨,又得鉆山溝了。南京、上海、重慶、北平、長春五城市的中共代表團工作人員即將全部撤出,必須重新部署城市工作。12月16日,中共中央改組城市工作部,由周恩來任部長,李維漢任副部長。
1947年3月18日,中共中央撤離延安。
第二天,國民黨軍隊開進延安城,南京那邊欣喜若狂地開慶祝會,然而哪里想到,中共中央正在部署決定性的新行動。
獨步天下的國民黨不再需要中間派充門面,占領共產黨首府延安。國民黨自以為軍政全勝。蔣介石估計,半年至一年即可消滅老對手共產黨!
這樣,充民主門面的中間力量就沒有必要再保留下去。
民盟與共產黨配合,發表聲明否認“國大”、否認“憲法”。現在,到了掌握全國政權的國民黨報復的時候了。
1947年5月,中央社公布偽造的《中共地下斗爭路線綱領》,發表觀察家談話稱:“民主同盟及其化身民主建國會、民主促進會、三民主義同志聯合會等組織,已被中共所控制,其行動也完全遵照中共的意志,已成為中共暴亂的工具?!?/p>
1947年6月,“最高法院”以“內亂犯”罪名通緝毛澤東。7月,“國民政府”通過蔣介石提出的《厲行全國總動員勘平共匪叛亂方案》,共產黨被正式宣判為非法的“逆黨”。
國民黨同時也向民主黨派下手。
國民黨中央密令:對民主黨派上層“暫時容忍敷衍”,對中下層分子則“一律格殺勿論”。各城市的民盟成員大批被捕。8~9月,民盟主席張瀾三次致函行政院院長張群,要求釋放被捕盟員。國民黨卻通過政府系統更下狠招。
10月1日,“國民政府新聞局”局長稱民盟是“中共附庸”,民盟分子“破壞動員,參加叛亂,反對政府”。
7日,西安警備司令部槍殺民盟中常委兼西北總支部主任委員杜斌丞。
27日,“國民政府內政部”發言人稱:“查民主同盟勾結共匪,參加叛亂……茲政府已將該民主同盟宣布為非法團體……嚴加取締,以遏亂萌,而維治安?!?/p>
全國各地軍警全面迫害民盟:
成都、重慶深夜戒嚴,大批民盟成員被捕……
南京限令民盟成員到衛戍司令部登記,民盟總部被警察包圍,民盟領導人被特務跟蹤。
11月6日,民盟總部被迫宣布解散……
老對手共產黨被圍剿,中間派民盟被解散,中華大地國民黨獨步天下!
獨角戲遭遇對臺戲
其實,共產黨哪能消失!
就在胡宗南數十萬大軍游走陜北搜尋毛澤東的時候,就在中央社發表消息稱毛澤東逃往國外的時候,毛澤東正在陜西米脂的楊家溝召集中共中央擴大會議。
楊家溝是個富裕的米糧川,國民黨高級將領杜聿明的老家在這里有個大院子。溝里聚居馬氏鄉紳,有一排石砌的大窯洞,毛澤東借住其中三間。
在1947年這一年,國共戰事開始逆轉,解放軍轉入反攻。在楊家溝召開的“十二月會議”上,毛澤東提出主題報告《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毛澤東認為:中國歷史已經到了一個轉折點。既是蔣介石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也是帝國主義在中國統治由發展到消滅的轉折點。
中共中央號召:“聯合工農學商各被壓迫階級、各人民團體、各民主黨派、各少數民族、各地華僑和其他愛國分子,組成民族統一戰線,打倒蔣介石獨裁政府,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7月,南京“國民政府”通過動員戡亂案時,林彪曾致電中央,建議成立中央政權。當時毛澤東復電認為條件尚不成熟。
不出半年,共產黨要奪取全國政權了!
民主黨派也沒有消失。
1948年1月,在香港,中國政壇又出現了兩個重要黨派。
李濟深等國民黨反蔣派人士于1947年2月到達香港,公開發布對時局的意見,反對蔣介石反共內戰,要求重開政協,重開國大,改造國民黨,與民主黨派合作建國。國民黨內民主派別紛紛響應。蔣介石卻宣布開除李濟深黨籍,還派特務去香港行刺。李濟深、何香凝在香港聯絡國民黨內部各方反蔣力量,邀請譚平山、柳亞子、朱蘊山等赴港,還委托朱學范到美國聯系馮玉祥,并取得上海的宋慶齡的支持。年底,海內外代表一百多人在香港召開“國民黨民主派聯合代表大會”。1948年1月1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宣告成立,李濟深當選為主席。民革宣言:“吾人當前緊迫的革命任務,為推翻反對民主,破壞和平,媚外賣國的蔣介石之反動獨裁統治?!?/p>
沈鈞儒、章伯鈞、周新民等民盟領導人于1947年底秘密到達香港,1948年1月召開民盟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恢復民盟領導機構,沈鈞儒、章伯鈞當選代主席。民盟新總部號召:“必須用革命手段,為徹底推翻整個國民黨反動集團的統治而斗爭?!?/p>
這樣,中國政壇就形成民主黨派與共產黨聯合對敵的局面。
國民黨把政治演成西楚霸王的獨角戲。
共產黨和民主黨派合演的對臺戲,卻是民主力量大聯合的群英會。
1948年3月23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共中央前委機關東渡黃河。
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渡河的六天之后,南京召開“國民大會”。
“國大”開幕,特意選擇1911年孫中山發動廣州黃花崗起義的紀念日3月29日。比毛澤東大6歲的蔣介石,在熱烈的掌聲中,跨入國民政府大禮堂。
61歲的蔣介石步伐有些沉重,卻能使行進的緩慢變成儀態的威重。蔣介石面含喜色,環顧全場。惟求當選政府總統,便是功德圓滿。
“國民大會”鼓樂喧天,哪里料到毛澤東已經是猛虎出山!
知易行難,“國大”的“民主選舉”令蔣介石十分惱火。
先是美國示意無黨派“自由知識分子”胡適競選總統,弄得老蔣還須欲進先退,表示辭讓。待到眾人鼓噪,“國大”又通過“動員勘亂臨時條款”,賦予總統以“緊急處置權”,老蔣方聲言:“我不做總統,誰做總統?”
4月19日,蔣介石以高票當選“總統”。盡管別人評論這個“總統”是變相獨裁,但“總統”畢竟經過選舉。“總統”上臺就宣布:“三至六個月消滅黃河以南共軍。”兩天后,也就是4月21日,共產黨的西北野戰軍收復延安。毛澤東一年前離開延安時曾聲言:“少則一年,多則二年,我們就要回來,我們要以一個延安換取全中國!”此預言十分準確,剛過一年,延安就收回到毛澤東掌中。
眼看對方奪得失地,蔣總統的位子不免有虛空之虞,只有在政府里抓些實權。
“國民大會”的“副總統”競選,也得走民主程序??墒?,蔣總統并不欣賞自行出來競選的李宗仁。幾班人馬相勸,那李宗仁硬是不退。萬般無奈,蔣總統只得親自約談。
老蔣自負地說:“我不支持你,你還選得到?”
李宗仁不服:“這倒很難說?!?/p>
老蔣動氣:“你一定選不到!”
李宗仁反駁:“你看吧,我可能選得到!”
老蔣坐不住了:“你一定選不到!一定選不到!”
李宗仁也跳起來:“我一定選得到!一定選得到!”
老蔣的干預激起代表的反感,4月23日,“國大”投票選舉“副總統”,6名候選人無一過半數。
這天,周恩來、任弼時抵達河北平山西柏坡。中央機關的干部戰士和民工一起動手,打窯洞、蓋房子,安營扎寨。
第二天,南京舉行第二輪選舉,三名候選人中李宗仁領先。蔣介石顧不得民主門面,親自出馬助選孫科,激怒另兩位候選人,程潛、李宗仁先后宣布退出選舉。25日,南京國大停擺。
這天,即將召開的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提出六項議題,開首就是:“邀請港、滬、平、津等地各中間黨派及民眾團體的代表人物到解放區,商討關于召開人民代表大會并成立臨時中央政府的問題。”
就在國民黨忙于窩里斗的時候,毛澤東把成立臨時中央政府擺上首要日程!
兩天后,也就是27日,毛澤東致電晉察冀中央局城市工作部部長劉仁,委托他轉告北平的民主人士張東蓀、符定一,邀請他們及許德琦、吳晗等民主人士來解放區參加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的代表會議,討論召開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和關于加強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合作及綱領政策問題。毛澤東寫道:“會議名稱擬稱為政治協商會議,開會地點在哈爾濱,時間在今年冬季。”
這是中共中央首次明確部署召開“政治協商會議”。此前,1947年的一份文件也曾提到召開政協的設想,但尚未實施。
一邊“國大”,一邊“政協”,對臺戲開演了!
28日,南京“國大”復會,第三輪投票選舉“副總統”,程潛被淘汰。當晚,蔣介石親自布置支持孫科,反對李宗仁。
29日第四輪投票,蔣介石一直守候在收音機旁聽取點票,當聽到李宗仁票數過半時,蔣介石一腳踢翻收音機,氣喘如牛。民主也是雙刃劍。本想用來制服別人,如今卻制約了自己。
蔣介石驅車在郊外狂奔,剛開到中山陵,又喝令調頭飛馳;剛開回總統官邸,又上車開向湯山。
南京的“副總統”可沒有這般輕松。4月30日,頭天當選的李宗仁攜夫人到黃埔路總統官邸拜見,在會客室里枯坐30分鐘,蔣總統夫婦才姍姍而出。相對無話,李宗仁尷尬辭出。
民主,留給南京的滋味實在不好受。
懷仁堂聲樂輝煌
在中國共產黨“五一口號”的推動下,中國大地正在改變顏色,全國百姓正在期待新政權的誕生,萬事俱備,只待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1949年9月2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懷仁堂開幕。下午7時,毛澤東領先,六百多位政協代表走向懷仁堂。每個代表都拿出一個貼著近照的證件,交警衛查驗之后方能入場,毛澤東也不例外。會場門口的桌上,擺著一本《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簽名冊》。原木制作的大尺寸封面,棕色底版,淺綠字樣,由林伯渠題詞。打開來,是折疊的宣紙,每頁上端水印政協會徽。
毛澤東走到簽名冊前,提起毛筆寫下:“中國共產黨代表團毛澤東”。隨后,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都簽下自己的名字。
這個簽名冊中,還有宋慶齡的名字,李濟深的名字,張瀾的名字……
一本簽名冊,聚集六百多中國現代名人!
毛澤東走上主席臺,第一次大會的其他執行主席朱德、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也走上主席臺。
毛澤東宣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一會議開幕!”
軍樂奏響!
禮炮轟鳴!
代表鼓掌!
懷仁堂在驚天動地的聲樂中更加輝煌!
毛澤東幾次想發言,可代表們還在鼓掌。在這動人心魄的時刻,人們怎能不憶起——
從1948年“五一口號”至今,政協的籌備經歷多少艱險;
從1946年至今,全國解放戰爭經歷多少犧牲;
從1919年至今,中國人民經歷多少斗爭;
從1840年至今,中華古國經歷多少苦難;
相對于長期的革命奮斗,這掌聲不算太久。
軍樂隊高奏《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籌備會認為,在國歌確定之前,在政協會上演奏這支曲子,方能表達代表們的勝利決心!
軍樂隊不知疲倦地反復演奏,他們在出征動員會上演奏過,他們在歡迎宋慶齡儀式上演奏過,今天,他們恨不得讓全國人民都聽到這勝利的號角!
禮炮整齊地轟響……
按照國際慣例,禮炮一般有18響、21響。今天,毛澤東要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鳴放禮炮56響!
有人說,這是雙重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28周年,有人說,毛澤東的名字是28畫,有人說……
無論如何,政協會議的禮炮就是要多響些!
禮炮兵熟練地操作著。
作為久經戰陣的炮兵,鳴放空包彈是簡單技術,但是,今天,射向藍天的禮炮,似乎在向全世界發布中國人民的自立宣言。
掌聲、樂聲、禮炮聲,一直持續五分鐘。
大會為在人民解放戰爭和人民革命中犧牲的人民英雄致哀。
在第一次大會上發言的有:劉少奇、宋慶齡、何香凝、張瀾、高崗、陳毅、黃炎培、李立三、賽福鼎、張治中、程潛、司徒美堂。
最后,大會通過一項臨時動議: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的名義,向楊杰代表家屬及國民黨革命委員會致唁。
9月21日晚上,毛澤東沒有回香山。
多年的“山大王”生活告一段落,毛澤東從此定居于中南海豐澤園的菊香書屋。
頭發的故事
政協會議是最高級別的會議,代表們當然住在北平最高級的飯店。
9月的北平,王府井的北京飯店、東交民巷的六國飯店、南河沿的翠明莊、大柵欄的遠東旅店等高級飯店,到處衣冠薈萃。穿軍裝的與穿中山裝的并肩出入,穿西裝的與穿長袍同時而行,更為風光的是女士,既有穿列寧服的,也有穿著旗袍高跟鞋的……
高級飯店的服務員見多識廣,可是沒有見過這種房客:
昔日出入飯店視若無人的國民黨將軍、部長們,忽然變得和藹起來,甚至不忘向Boy打個招呼。
怎么連農村老大娘都住進飯店了?真擔心那位頭纏白毛巾的大爺會不會在地毯上磕煙袋鍋……
飯店門口的警衛戰士也沒見過這些首長:
參軍多年,比連長大的干部沒見過幾個。這下可過癮,哪個“野”的老總都從自己的崗位通過!
也有難以入眼的事情:六七十歲的老頭要個年輕女人陪著!解放軍戰士能給小老婆敬禮嗎?
居住飯店的民主人士更覺得新鮮:
飯店里的人們,無論職位高低,凡屬政協代表,衣食住行一律平等,統由大會供給。囊中羞澀的文士自可瀟灑,揮金如土的政客也得收斂。
特別是用餐有趣。進得大飯廳,一桌桌碗筷已經擺好,隨意坐下,放上大會發給你的餐券,湊齊八個人就可開飯。素不相識的人同桌吃飯就很新鮮,席間還能隨意溝通!有心人注意到:毛澤東、周恩來也是隨到隨坐,似乎沒有固定位置。而且,各桌菜肴全都是同樣的六菜一湯,主食不限量。也許,這就是共產主義生活的預演?
新鮮也好,別扭也罷,政協代表前所未有地聚集,中國各階層、各民族、各方面人士,眾口難調。
就說用餐。工農代表和部隊代表常常扎堆,又能招呼,很快湊齊一桌開吃。矜持的民主人士卻被晾在一邊,等著湊人數。周恩來只要來餐廳就餐,總是專找民主人士身旁的空位。
開飯前,周恩來拿起刀叉一抹,白手巾污了!周恩來立即提醒:外國人給飯店業立的規矩可不全是錯的,接待政協代表必須嚴格遵守慣例。
為了接待政協代表,特別是代表中的民主人士,周恩來花了多少心思!
政協代表的個人相片、集體相片都要收入紀念冊。中共代表團照相的時候,讓董必武、林伯渠、吳玉章、徐特立四老坐在正中,毛澤東、劉少奇坐在兩頭,周恩來、陳云、彭真在后排站著!
尊老之風立即吹開,紀念冊中,各代表團的留影,都不是按職位排座次。
政協代表中有幾個八十歲以上的老先生,還穿著長袍。年紀最高的薩鎮冰92歲,家在福建,被大會特許請假。上海商務印書館的老板張元濟是前清翰林,參加戊戌變法時曾奉光緒皇帝之詔到中南海朝見,可惜那時不敢四處張望,什么地方也記不起來。簡玉階是香港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總經理,多次援助共產黨與民主黨派在香港的活動,這位廣東老人吃素,每餐前,必穿著長袍祈禱上帝。張難先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領導人之一,20世紀30年代任湖北省主席,挎著菜籃上街買菜,是有名的清官。還有前清翰林陳叔通、前清進士周孝懷,都是穿長袍的。最招眼的是張瀾,長袍之外,還要戴瓜皮帽。在許多工農干部眼中,瓜皮帽可是典型的地主服裝!有人送他一頂貝蕾帽改變形象,老人卻把帽頂的小揪揪去掉,貝蕾帽成了西式瓜皮帽!
也有兩個老人穿西服,海外華僑陳嘉庚與司徒美堂。司徒美堂匆匆從美國趕來,冬裝不備,周恩來叫人到前門瑞蚨祥給老人特制一件獺皮領抱皮大衣。老人行步困難,周恩來又叫人特制一把可以抬人的藤椅。當老人乘坐衛士抬著的藤椅登上懷仁堂臺階時,代表們紛紛注目,司徒美堂得意地說:“特賜金鑾殿乘輿!”
進入會場,年紀大的民主人士找不到座位怎么辦?周恩來調派統戰部的青年干部當招待員!周恩來親自示范:民主人士來了,你手一伸,指一下位子就行了?不!要引位,要一直引到他的位子跟前!統戰部干部接待民主人士的時候,周恩來就在遠處盯著。
在生活小事中,周恩來敏銳地發現:對民主人士接待不周,既有經驗問題,更有思想問題。
還是初春的時候,有一次沈鈞儒先生拜訪毛澤東。告辭之際,警衛員照例為客人披大衣,警衛員個子高大衣舉得也高,沈鈞儒老人個子矮,兩只胳膊從后面找不到袖筒!
周恩來趕緊接過大衣,細心地服侍老人穿好。
沈鈞儒走后,周恩來就問衛士長成元功:我們的戰士給客人穿大衣都不會?為什么給我們的首長服務沒有這種情況?有情緒吧?事實上,表現出有情緒的事多著呢。
有的司機去接民主人士開會,人家不熟悉,看看車,正在判斷是否是來接自己的,咱們的司機好不耐煩,一下就把車開走了!
送客上車,衛士照例要為客人關車門,民主人士年紀大、動作慢,頭剛進去,衛士就狠狠一下把門摔在人家屁股上,把客人撞進車去!
有情緒的豈止是戰士。
剛剛解放,革命隊伍內部實行供給制。從戰士到總司令統一標準:每人每月豬肉1斤、肥皂2/3塊、牙刷1/6把、牙粉2/3包。軍隊干部一律軍裝,地方干部布料中山裝、八角鴨舌帽,科以上干部的衣料為毛料。干部每人每月零用錢5萬元(相當于后來的5元)。惟有抽煙差異顯著:每月戰士煙葉半斤、排連干部紙煙5盒、營團10盒、師以上15盒。
可那些民主人士什么待遇!
“人家大米加豬肉,又住北京飯店,我們是青菜加小米,住小房子……”
“什么民主黨派,不過是一根頭發,拔了就拔了!”發給政協代表的文件,信封上寫道:“xxx先生?!庇械墓伯a黨員不干了:革命成功,“同志”倒變成“先生”了!
牢騷出自政協代表、出自政協代表之中的共產黨員!中共政協黨組專門召開會議,召集政協代表中的共產黨員討論統戰問題。
政協代表中的共產黨員有些來自基層,不熟悉統戰政策。毛澤東耐心地解釋:人民政協會,一定要有各方面人物,不然就是開黨代表會議了。政協之中有些代表人物,代表著以民族資產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為主的階級動向和要求,我們不能代表。這些人必須住北京飯店,必須敲鑼打鼓歡迎,因為這樣對中國人民有利!
談到代表中的牢騷,毛澤東語氣嚴肅:民主黨派不是一根頭發,而是一把頭發!他們人數雖然不多,社會聯系卻很廣泛。我們共產黨人,必須學會和各民主黨派與無黨派民主人士共同生活、共同工作。
毛澤東勸導:至于民主人士的生活習慣問題,那是舊社會的遺留。他們中的許多人,經過長期工作,是可能進步的。
劉少奇要求:共產黨員在政協會上要多用腦子。要想一想歷代皇帝以及袁世凱、蔣介石為什么坐不穩江山的教訓。共產黨要坐穩天下,就要用統一戰線的形式團結民主人士。
劉少奇告誡大家:我們共產黨員是最先進的分子,為人民服務是無條件的,不講代價的!不要因為自己勞苦功高,就不滿意有些民主人士得到比較優厚的待遇。
作為中共政協黨組書記,周恩來反復講解黨的統戰政策。周恩來說:民主人士對于孤立蔣介石所起的作用很大,我們必須學會同他們共事。我們不能以為,天下是共產黨打下來的,我們是主人,是我們請你們來開會的。來開會的都是政協代表,都是主人!
面對掌握全國政權的重任,共產黨的高級干部十分注重統戰工作。
陳毅率領華東代表團來到北京飯店。華東團里,有戰將許世友,有老保衛周興,有文化人夏衍……
各地同志云集北京飯店,少不得交往頻繁。柳亞子來看夏衍,還要發上幾句李濟深的牢騷。戰友們見面,更是要數落數落那些國民黨將領。一時間,陳毅周圍熱氣騰騰,全是共產黨員。
突然聽說,傅作義從綏遠趕來參加政協,軍隊代表更是議論紛紛。
有人說,別看傅作義把我們一野打得很苦,那是兄弟部隊裝備不好,要是碰上我們三野……
有人還說,最好不要碰上他,見到這些國民黨將軍,我就想起犧牲的戰友!
陳毅卻悄悄搬家讓住處了……
儒將陳毅懂得應該如何同民主人士打交道。
政協會議通知上海:因住宿緊張,代表最好不要帶家屬。但上海的民主人士包達三偏偏提出自己要帶子女,工作人員不同意,就在茶話會上僵起來。多虧副市長潘漢年出面緩和:既然包先生要帶,那就帶吧。
事后,老統戰潘漢年向工作人員解釋:統戰工作必須遵循一個原則:區別對待,我們不能為這點小事同朋友傷感情……
陳毅在上海同民主人士經常來往,常向下面干部交待:不要急躁,更不得粗暴!要禮賢下士。
陳毅這次從上海趕到北平開會,毛澤東見面就說:“對不起啊,我沒去接你!”
陳毅詫異:我陳毅來北平開會還要毛澤東接?
當陳毅得知毛澤東曾專程去火車站迎接宋慶齡、程潛之后,就理解了毛澤東的用意。
毛澤東與高級干部聊天常常旁征博引:清朝之所以能統治中國二百六十余年,就因為滿族統治者一開始就定了一條統一戰線政策,用漢人和其他民族的人,以少數團結了多數。三國演義中的關云長,大體上是不懂統一戰線的,此人并不高明,對同盟軍搞關門主義。
談到統戰,毛澤東風趣地說:做統戰工作是黨內少數派,要宣傳呼吁。孟子說“大而化之謂圣”,我們今天的“大”就是統一戰線,而“化之”就是把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都化到社會主義去。
毛澤東曾對陳毅說:我們不怕“美援”,只怕“左援”! 陳毅深知:在統戰工作中,黨內的“左傾”情緒危害最大!陳毅聽說,傅作義來得晚,北京飯店的寬敞房子已經分配完了。
陳毅認為,自己的住處不算什么,傅作義住得委屈可就是政策問題。于是,陳毅把自己的住房讓給傅作義。
后來,陳毅還兩次召集二野、三野的代表開會,講解黨的統戰政策,批駁“早革命不如晚革命”。陳毅說:殺敵三千,自損八百,程潛、傅作義和平起義為人民避免犧牲,立了大功!
傅作義并不熟悉陳毅。不過,傅作義在共產黨內已經有了些朋友。
北平和平解放后,傅作義與共產黨方面就解決綏遠問題展開談判。共產黨方面的主要談判代表先是林彪、賀龍,后來又換成聶榮臻、薄一波。中共華北負責人聶榮臻、薄一波可以說是傅作義的老對手,但兩位老對手現在相當和氣。他們為綏遠工作確定的總方針是 “打通思想,換帽子?!本褪谴蛲ǜ底髁x與綏遠當局的思想,也打通共產黨干部的思想,爾后,以不流血方式,讓對方換成解放軍的帽子。薄一波特別要求華北局的干部:不能把綏遠看成“敵占區”,抓一把,破壞一下,而應當把那個地方當成我們自己的。在發表傅作義“九一九起義”通電時,有人把其中關于綏遠官兵抗戰功績的一段刪去,薄一波發現后還立即做了檢討。
經過解決綏遠問題的相互了解,老對手成了朋友。傅作義在給薄一波、聶榮臻的信中寫道:“毛主席對弟極其信任,兩兄對弟亦充分了解?!逼鹆x后,傅作義對自己去處、地位的疑慮,曾向薄一波通氣。薄一波及時向毛澤東反映之后,對傅作義的部下說:傅先生是全國聞名的人,似應在政治協商會議后安排。
這樣,傅作義就以高興的心情參加政協會議了。
政協會議期間,周恩來專門要薄一波在中共黨組會上介紹了同民主人士交往的經驗。
9月23日,政協會議進入第三天,毛澤東、朱德特意設宴,作陪的是民革李濟深、民促蔡廷鍇等,客人,則為政協代表中的國民黨起義將領。程潛、張治中、傅作義、鄧寶珊、黃紹■等26名原國民黨高級將領,與中共高級將領周恩來、陳毅、劉伯承、聶榮臻等握手言歡。
尊重民主人士發言權
9月26日,毛澤東突然想起明天大會發言就要結束了,盡管已是凌晨三時,毛澤東還是提筆給周恩來寫信:“尚未講話而應講話或想講話的人們,如林遵、鄧兆祥、劉善本、章伯鈞、張元濟、周善培、李書城、柳亞子、張學思、楊拯民、羅隆基、李錫九、李燭塵……等人(名單應加斟酌),本日上午或下午必須逐一通知他們寫好講稿,否則明天來不及講了,請注意及時組織此事?!?/p>
毛澤東草擬的這個名單中,林遵、鄧兆祥、劉善本等是國民黨海空軍起義軍官,張元濟、柳亞子是著名文人,張學思是張學良的弟弟、楊拯民是楊虎城的兒子,章伯鈞、羅隆基一向主張獨立見解……
人不講話不行,民主政治的規則包括發言權。毛澤東一向主張在黨內暢所欲言,現在是政協會議,共產黨應特別給民主黨派、民主人士講話的機會……
9月25日深夜,一些政協代表接到周恩來、林伯渠署名的請柬:“九月二十六日上午十一時在東交民巷六國飯店舉行午宴,并商談重要問題,務請出席。”
受邀人詫異著來了,互相觀看,幾乎都是七十歲以上的老人!有什么事情會專找這些人商議?
周恩來叫人關上餐廳大門,說道:“今天請來赴席的,都是辛亥革命時期的長輩。各位看見《共同綱領》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之下有個括號(簡稱‘中華民國),對于這個簡稱,有兩種不同意見,有的說好,有的說不必要。政協常委會特叫我來請教老前輩,看看有什么意見,老前輩對‘中華民國四個字也許有點舊感情?!?/p>
黃炎培第一個發言:“老百姓教育落后,感情上習慣用中華民國,一旦改掉,會引起不必要的反感。留個簡稱,一年后再去掉,并無不可?!?/p>
何香凝接著說:“中華民國是孫中山先生革命的一個成果,是用許多先烈的鮮血換來的。關于改國號問題,我個人認為,如能照舊用它,是好的;如果大家不贊成,我也不再堅持己見?!?/p>
下一個發言的周致祥是前清進士,他在辛亥革命后歸隱38年,從來不寫中華民國國號,但目前擁護共產黨,周致祥明確地說:“我反對仍要稱什么中華民國,這是一個對群眾毫無好感的名稱!我主張就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表示兩次革命的性質各不相同?!?/p>
司徒美堂跟著發言:“我也是參加過辛亥革命的人,我尊敬孫中山先生,但對中華民國四個字,則絕無好感!我的理由是,那是中華官國,與民無涉!”
司徒美堂說一段,司徒丙鶴翻譯一段,司徒美堂目光炯炯,逼視全場:“我們試問,毛澤東先生領導的這次革命,是不是跟辛亥革命不同?如果大家認為不同,那么,我們的國號應該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號是個莊嚴的東西,一改就改好,為什么要三年后再改呢?”
老人中氣十足,聲音響亮:“語云‘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令不行。你看看,仍然叫中華民國,何以昭告天下百姓?我們好像偷偷摸摸似的,革命勝利了,連國號也不敢改?我反對簡稱中華民國,堅決主張光明正大地用中華人民共和國!”
八十老人言罷,聽者無不動容!
陳嘉庚發言說廈門話,由莊明理翻譯,陳嘉庚說:“大家對中華民國絕無好感,人們初時不習慣,久了就會成自然?!?/p>
先后發言18人,16人主張不用中華民國簡稱。
國有事,問三老。周恩來最后總結:“我要把大家意見綜合起來,送給主席團常委參考,并由主席團常委做出最后決定?!?/p>
政協大會最后通過的《共同綱領》中,國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簡稱。
人民政協長期存在
諸多難題順利解決,共產黨的組織能力令人佩服。一些民主黨派人士感嘆:共產黨在中國,真是古今無二!那么,革命勝利了,新中國建立了,共產黨還要不要民主黨派?政協會上,《共同綱領》中的“新民主主義”問題引起代表的關注。
《共同綱領》就是“人民大憲章”,共同綱領規定的“主義”,就是新中國的政策總綱啊!
一些民革代表提出:還是應該提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其他黨派代表就說:三民主義被國民黨蔣介石搞臭了!那就提“革命三民主義”,或是“新三民主義”?民革代表還是留戀自己的主義。
三民主義、新民主主義都不妥,民盟有人主張:就提“民主主義”!
別人看出:去掉“新”,還不是資產階級的“舊民主主義”?
《共同綱領》起草小組副組長許德琦認為:新民主主義是一個過渡階段,將來要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過渡,總綱中應規定這個前途。眾多民主黨派人士紛紛響應,都要求在《共同綱領》中寫上“社會主義”。現在,反倒要由信奉社會主義的中共來解釋:《共同綱領》為什么不寫上社會主義?
《共同綱領》起草小組組長周恩來闡述:中國向更高階段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發展的前途是肯定的,毫無疑問的。但應該經過解釋、宣傳特別是實踐來證明給全國人民看。只有全國人民在自己的實踐中認識到這是惟一的最好的前途,才會真正承認它,并愿意全心全意為它奮斗。所以,現在暫時不寫出來,不是否定它,而是更加鄭重地對待它。
共產黨在《共同綱領》上都不寫社會主義,豈能不要民主黨派?
參加政治協商的各民主黨派,越來越認識中國的前途走向何方,也越來越感到共產黨尊重民主黨派的誠意。
毛澤東常說幾句口頭語: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紅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個黨,有點反對意見好!
政協會議期間,周恩來代表中共一再強調:人民民主國家需要統一戰線,即使將來進入社會主義時期,也仍然有與黨外人士的統一戰線。
周恩來說明:在全國普選之后,人民政協代行全國人大的職權結束了,但中國仍然要有各黨派統一合作的機關,這組織就叫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949年的中國政治形成一個長期政策:
統一戰線長期存在。
各民主黨派長期存在。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長期存在。
開國大典前夜
9月30日下午,政協大會選舉揭曉。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
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民主人士占50%。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56名,民主人士26名,占46.5%。
政務院總理:周恩來。
副總理:董必武、陳云、郭沫若、黃炎培,民主人士占50%。
政務委員15名,民主人士9名,占60%。
大會通過毛澤東起草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宣言》;通過給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致敬電;通過豎立“為國犧牲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決定和紀念碑的碑文,并決定在天安門廣場舉行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爾后,大會舉行閉幕式,毛澤東主席宣布大會閉幕,朱德副主席致閉幕詞。
下午6時,全體代表來到天安門廣場,舉行人民英雄紀念碑奠基典禮。
廣州,國民黨政府臨時都城,1949年9月30日夜晚氣氛沉重。
立法院白天在廣州復會。
蔣介石部署全盤戰局及廣州防御。
空軍請示:轟炸北平的空軍編隊準備就緒,何時出發?由于南朝鮮當局不準使用機場,轟炸機受油量限制,從臺灣至北平只能往返,不能周旋。
蔣介石思考再三,沒有下令空軍出動。
這是出于軍事原因還是出于政治考慮?
后人感嘆:這倒是蔣介石決策中正確的一次。以后數十年,強大得多的中共空軍,也沒有轟炸臺北……
北京,中南海,豐澤園,菊香書屋。
南海北岸的菊香書屋是個安靜的地方。戎馬半生,毛澤東終于有個定居之地了。
可是,1949年9月30日這一晚,毛澤東失眠了。
他索性起身,最終徹夜不眠!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向著三十萬群眾,向著全中國四億五千萬人民,向著全世界宣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
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