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男孩,極端分子將會對你洗腦,將炸彈捆在你的身上,然后引爆;如果你是女孩,他們將對你進行奴役和虐待。”英國首相卡梅倫警告那些試圖加入“伊斯蘭國(IS)”的英國年輕人,他們將最終變成這個極端組織的“炮灰”。對于英國等西方國家來說,與“伊斯蘭國”的戰爭不僅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的空中和地面進行,也在歐洲和英國內部一些隱形的戰線上激烈對抗,其中最受人關注的是如何跟極端思想和組織爭奪最容易受蠱惑的眾多青年。英國《衛報》稱,正是歐洲社會把穆斯林移民“賤民化”,才把這些青年推向極端組織。
英國首相卡梅倫表示,“英國必須面對一個可悲的現實,即許多人雖然在英國出生,卻迷惘于自己到底是不是英國人”。他說,必須警惕那些以各種面目出現的極端分子,他們總能將年輕人一步步從非暴力引向暴力,并最終煽動他們去敘利亞和伊拉克“圣戰”。
《路透社》引述卡梅倫的話稱之為“英國一代人的掙扎”是卡梅倫提出5年計劃的契機。《路透社》報道稱,30名英國游客不久前在突尼斯被槍殺,估計有700名英國人已經去了敘利亞和伊拉克,加入到了IS隊伍當中。
“競爭”“隔離”“對立”和“滲透”,英國《衛報》用這四個詞來總結導致英國及西方國家大量年輕人接近極端主義的原因:即社會競爭中的劣勢,被主流社會隔離,文化的不滿與對立以及伊斯蘭極端思想在全球的滲透擴散等。報道援引政治學者斯帕魯在《賤民政治》一書中所言,必須扭轉僅憑武力打擊極端主義的思路,這樣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必須以社區為基礎孤立極端思想。該學者同時呼吁不要讓歐洲穆斯林“賤民化”,稱這種社會傾向在歐洲歷史上曾造成嚴重后果,比如歐洲曾經對猶太人的歧視。
德國全球新聞網稱,IS已成為各國安全的最大威脅,尤其是一些青少年將IS作為偶像。極端分子的宣傳攻勢堪比市場營銷,許多青少年入了圈套。
“讓青年樹立一個良好的意識形態,這對英國來說還是一件新鮮事。”《華盛頓郵報》引述英國政府反恐政策顧問、英國利茲大學教授沃克爾的話稱,西方國家普遍在青年教育中采取自由主義,現在“要預防極端思想擴張,應該有一個徹底的轉變——與處于極端主義思想邊緣的人們接觸,努力打消他們轉向極端主義的念頭。”要請宗教學者走遍全國各地講解伊斯蘭教的“正確信息”,調動社會力量一起合作向極端主義思想發起挑戰。■
(來源:《環球時報》2015年7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