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低,患骨質疏松的風險就升高,更易跌倒骨折。日本鳥取大學醫學部基礎看護學教授萩野浩給出了一套計算公式,可利用自身的體重和年齡估算出患骨質疏松的風險程度。
具體算法是:(體重-年齡)×0.2,如果結果小于-4,風險高;結果在-4~-1之間,屬于中度風險;結果大于-1,風險小。舉例說明,體重45公斤、年齡70歲的人,風險程度為(45-70)×0.2=-5,說明患骨質疏松風險高。萩野浩解釋,體重越輕的人,得骨質疏松的風險就越高,如果自測風險程度高于中等風險,建議去醫院做個骨密度檢查。
身高“縮水”帶來的骨折風險也不可小視。日本厚生勞動省今年3月發布報告稱,40歲起身高縮短2厘米以上、平均年齡為71歲的女性,發生椎體骨折的風險比正常人高2倍以上。但男性身高縮短與骨折風險加大之間沒有關聯。
專家介紹,防治骨質疏松的基本措施是飲食和運動。日常飲食中要注意適當多吃富含鈣質的牛奶、芝麻等食品,同時多吃富含維生素D的香菇、海魚等來幫助人體吸收鈣質,多曬太陽也有類似作用。菠菜、西蘭花等富含維生素K的食品有助促進骨骼代謝,增強骨骼,也應適當多吃點。同時配合適量運動,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