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璇
目前阿司匹林用法存在很多誤區,門診中經常遇到該用藥的不用,不該用的亂用的怪現象。武漢協和醫院老年病科教授劉承云說,對于沒有心血管危險因素的健康人來說,根本沒有必要預防性的用藥。
有出血風險,健康人沒必要吃
“吃阿司匹林能預防心血管病”的觀念深入人心。目前有一種說法:40歲以上的人,不管有沒有心血管毛病,都應該服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血管事件的發生。
在美國,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預防心臟病和卒中的人超過5000萬,約占美國總人口的36%。其中,很多人是通過“自診”服用阿司匹林的。但《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刊登一項涉及6.8萬名患者的最新研究發現,超過一成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不當。
“在中國,服用阿司匹林的人更多。”劉承云透露。研究發現,沒有心血管病的人,每天服用阿司匹林,1萬人每年僅減少5個心肌梗死,但同時增加3個嚴重出血。2013年11月,美國FDA在綜合大量的研究數據后,并不推薦阿司匹林用于所有人對心腦血管事件的一級預防。
對健康人來說,服用阿司匹林的副作用大于潛在的好處。臨床遇到吃阿司匹林導致胃出血、腦出血的病人并不罕見。
協和醫院消化內科徐三平教授去年搶救了一個消化道大出血病人,當時病人血色素已經降到了4克,血壓很低,當時情況十分危急。徐教授說,這個50歲的男性患者,一直在吃阿司匹林。半個月前他解出的都是黑便,但是并沒有在意,幾天后開始解鮮血便,并出血不止,這才到醫院。經及時治療最后有驚無險。
有3個以上動脈硬化危險因素的人才需要
到底哪些人應該服用阿司匹林?劉承云明確表示,已經發生過冠心病、腦梗等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腦血管疾病和在10年內極可能會發生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只要沒有禁忌證,都該長期服用阿司匹林。
“如果我國所有應該服用的人群合理使用阿司匹林,每年能至少避免100萬人死亡。”劉承云透露,其實規范服用阿司匹林者可能不足一成。
怎么知道10年內會不會發生心腦血管意外呢?中華醫學會心血管分會制定的《抗血小板治療中國專家共識》中明確指出,對于有3個及3個以上心血管高危因素的人,應該預防性的服用阿司匹林。這些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抽煙、肥胖、男性50歲以上或女性絕經后、有早發心腦血管病(直系親屬中男<55歲、女性<65歲發病)家族史等。
“阿司匹林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引起胃腸道癥狀和出血傾向,特別是消化道出血。”劉承云告訴記者,阿司匹林會抑制保護胃黏膜因子的合成,嚴重時會引起胃黏膜糜爛甚至潰瘍,導致上消化道出血。因此,胃不好的人用藥要格外慎重。
服藥前,最好先去做個“呼氣試驗”,查查幽門螺桿菌的情況。陽性者,最好先用藥轉陰后,再服阿司匹林。有消化道潰瘍、糜爛性胃炎、胃出血的人,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時,需要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
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有胃食管返流病和正在接受抗風濕治療的人,吃阿司匹林同時,頭幾個月需要用質子泵抑制劑或叫“替丁”的藥,也可以減少出血的發生。
徐三平教授說,雖然現在大家用的阿司匹林多是腸溶片,但是在胃里面仍會溶解掉一部分,刺激胃黏膜,導致出血。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定期監測很有必要,一般隔1~3個月到醫院做1次大便潛血檢查。一旦出現上腹部脹氣等不適,或大便變黑,需要立即就醫。
這時醫生會建議你做兩件事:一是胃鏡檢查,二是請醫生評估有無繼續服用阿司匹林的必要。小量出血加用抑酸藥后,一般都能止住。
劉承云提醒,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千萬不要貿然停止使用阿司匹林。研究發現,中途停用阿司匹林比從來沒有用過的人導致心腦血管死亡的風險更高。
阿司匹林隨身攜帶可救命
研究表明,75毫克~100毫克/天是長期使用的最佳劑量。“這個劑量獲得的益處最大,出血風險最小。”劉承云表示。
“不少患者可能會說,既然100毫克/天就夠了,為什么我要服325毫克/天呢?”劉承云說,患者個體病情不同、危險因素不同,劑量也不同。劑量上國際通行的是75~325毫克/天,在這個范圍內都是可行且比較安全的。
著名心血管專家胡大一曾在多個場合說過,阿司匹林有急救功能。他建議,有冠心病史的患者和有冠心病風險的健康人,家庭藥箱都應該備有阿司匹林,而且還應隨身攜帶。
心肌梗死時,除了迅速撥打120外,還應服用急救藥,急救藥物不是速效救心丸,而是阿司匹林和硝酸甘油。他解釋說,阿司匹林是抗血液凝集的藥物,服用及時可大大減少死亡率。在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時,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阿司匹林用于急救時,需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是劑量不能太小,應該用到150~300毫克;第二,一定要嚼碎服用。
劉承云提醒,服用阿司匹林后,血小板凝聚受到抑制,凝血功能減弱,術中止血困難,術后發生大出血幾率也會大大增加。如果不是急診手術,至少要提前5天~7天停藥,術后盡快恢復使用阿司匹林。
(摘自《現代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