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蕾
慶大霉素為常用抗生素,對大部分致病菌都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特別是對引起腸道感染的各種桿菌。加之慶大霉素口服很少吸收,對敏感細菌引起的腸道局部感染效果較好。但近年來致病菌對慶大霉素耐藥性顯著增高,因此,對難治性腸道感染應以醫院藥敏實驗結果作為選用抗生素的主要依據。本品可通過減少腸道刺激而達到止瀉作用,防止機體過度脫水而導致水鹽代謝失調。此外,本藥滲透入胃黏膜還能殺滅居于其中的幽門螺桿菌。
適應證:適用于敏感細菌所致的胃腸道感染,如腸炎、痢疾等;對高酸性的慢性胃炎、潰瘍病有抗酸作用。本品亦可用于結腸手術前準備。
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次2~3粒,每日3次;兒童每次1粒,每日3次。連續用藥者,1個療程不宜超過10日。
警惕不良反應
慶大霉素注射給藥的不良反應已為大眾所熟知,如耳毒性和腎毒性。但口服慶大霉素的耳毒、腎毒性卻少有人注意。這是因為傳統藥理理論認為,口服慶大霉素很少吸收入血引起全身作用,而只是在胃腸道起局部作用,故不用擔心其耳、腎毒性。也正是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目前市場上有眾多慶大霉素口服劑型供應,甚至有專供小兒使用的口服劑型(如顆粒劑、口服液和沖劑等),有些醫院醫生也在放心給小兒使用。但事實上,口服慶大霉素也有可能導致小兒耳聾。
據報道,某醫院給一腸道感染小兒口服慶大霉素,結果引起小兒耳聾。患兒家屬將該醫院訴至其上級主管部門討要說法。于是,主管部門召集其他醫院有關專家分析討論。但根據《藥典》及有關治療學、藥物學和教科書以及藥品說明書,判定醫院為該患兒口服慶大霉素無論從藥物選擇、用藥途徑還是用藥劑量均正確,不屬醫療事故。結論雖然如此,可患兒的確是耳聾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最新研究表明,口服慶大霉素在腸道健康的情況下的確很少吸收,但當腸道發生炎癥特別是廣泛炎性病變、潰瘍性病變和痢疾急性期時,口服后吸收入血的量就會增加,當增加到一定程度時就可能產生耳毒性,導致聽力下降甚至耳聾。雖然這一類抗生素(氨基糖苷類藥物)造成耳中毒的機理有多種說法,但它們只要吸收入血到達內耳或經中耳局部應用到達內耳,就可造成內耳的毒性損害。因此,口服慶大霉素也要當心產生耳毒性,特別是小兒。
碳酸鉍大劑量長期服用可引起便秘、堿血癥以及吸收不良綜合征,偶可引起可逆性精神失常。
注重服用配伍
慶大霉素與其他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卡那霉素等合用或先后連續應用,可增加耳毒性、腎毒性及神經肌肉阻滯作用的可能性;與神經肌肉阻滯藥(如克林霉素等)合用,可加重神經肌肉阻滯作用;與卷曲霉素、順鉑、依他尼酸、呋塞米或萬古霉素等合用或先后連續應用,可增加耳毒性與腎毒性的可能性;與頭孢噻吩合用可能增加腎毒性;與多黏菌素類合用或先后連續應用,可增加腎毒性和神經肌肉阻滯作用;其他腎毒性及耳毒性藥物均不宜與慶大霉素合用或先后連續應用,以免加重腎毒性或耳毒性。
此外,此藥有一定的不良反應,選擇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失水、腦神經損害、重癥肌無力或帕金森病、腎功能損害者慎用;
2.對其他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鏈霉素、阿米卡星等過敏的患者,也可能對本品過敏;
3.對其他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妥布霉素、西索米星等耐藥的細菌,也很可能對本品耐藥;
4.長期或大劑量服用本品的慢性腸道感染的患者應注意出現腎毒性或耳毒性的可能;
5.長期或大劑量服用本品宜定期進行尿常規、腎功能、聽力檢查或聽電圖測定;
6.長期服用本品可能導致腸道菌群紊亂;
7.雖然本品口服后吸收很少,但由于吸收部分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循環,故孕婦仍宜慎用。哺乳期婦女用藥期間應暫停哺乳;
8.由于潛在的耳毒性和腎毒性,小兒及老年患者也宜慎用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