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穎
這個創立不到5年的化妝品公司身上,混雜著上世紀中國創業公司的氣息,草莽而又迷人。它數次大手筆營銷廣受質疑,但它的業績實在漂亮。自2010年創立,短短4年,韓后就實現了銷售額12倍增長。不僅如此,2014年10月,韓后獲得紅杉資本上億元風投。
都說適者生存,身處互聯網時代的韓后,卻似乎用完全反互聯網的思維,為自己贏得了生存空間。
“我們不做精準營銷”
前不久,某著名財經評論員在節目中提到韓后創始人王國安時,給他下了一個定義——一個反互聯網大潮的創業“奇葩”。之所以說王國安反互聯網,是因為他熱衷于在傳統電視媒體砸廣告,一副上世紀90年代史玉柱式的營銷做派。
比如,2012年花1.2億元在江蘇衛視《非誠勿擾》投放廣告,并買下了《幸福劇場》的冠名權;2013年拿下天津衛視、河南衛視、江西衛視、深圳衛視等二線衛視的廣告“標王”;到2014年,韓后不僅用2億元競得“小蠻腰”5年LED掛網廣告使用權,還成為2015年央視春晚新晉“標王”,成功贏得春晚和元宵晚會的“雙特約”。
外界因此給王國安取了一個外號,叫“王敢敢”。
王國安屢屢宣稱“不做精準營銷”、“投廣告不看性價比”、“偉大的廣告都是浪費出來的”。
王國安果真是不計成本的“冤大頭”嗎?試看2012年,資金不夠雄厚的韓后,如何四兩撥千斤。
河南一直是韓后的重要市場。2012年年末,王國安找到韓后河南省總代理,問,2013年河南能否完成5000 萬元回款目標?對方質疑,2012年回款只有1500萬元,到2013年暴增到5000萬元,怎么可能?
“我可以給你提供三個條件:1500萬元電視廣告,1500萬元贈品,再送1500萬元小樣。”
眼看對方動了心,王國安話鋒一轉:“不過你得先給我交800 萬元保證金。”
拿著這筆錢,王國安又找到了河南衛視廣告部主任。“我準備明年在全國10家衛視共投放2億元廣告,每家平均2000萬元,不知你們有沒有興趣?”
為表誠意,王國安承諾會預付第一季度500萬元廣告費——如此豪邁,引得對方欣然簽約,甚至把另一個廣告客戶生產的一批價值500萬元的電動車送給了王國安。
算下來,此役王國安沒掏一分錢,倒是先賺了300萬元現金和價值500萬元的電動車。而經由廣告轟炸,2013年韓后在河南市場回款超過6000萬元。
回到主題。人人都愛社會化營銷,但,社會化營銷的成本是不是比傳統營銷更低?
王國安打了一個比方:這就像追女朋友,我要追一個女孩肯定不會直接討好她,而是把她周圍的閨蜜搞定,因為討好她的成本太高。換句話說,韓后主打傳統媒體,而非社會化營銷,恰恰出于對成本的考慮。
殊途同宗
當然,做硬廣,也有做硬廣的方法論。
2014年9月初,北上廣的地鐵里憑空出現一句廣告詞:“他們怎么了?9/19真相大白。”旁邊除了或懊悔、或感動、或驚訝的人物表情外,沒有任何公司的署名和品牌LOGO。當人們的好奇心被充分調動之后,韓后站了出來,宣布只要你姓張,9月19日就能白拿BB霜。
這就是王國安最引以為傲的姓氏營銷。
早在2013年,王國安就打算把每年的9月19日打造成能跟“雙11”媲美的購物節。為造勢,王國安在廣州當地的報紙上刊登了一封信,內容十分詭異:前任張太,放手吧!輸贏已定。好男人,只屬于懂得搞好自己的女人!祝你早日醒悟,搞好自己。愿,天下無三。
這封小三上位、挑釁原配的信迅速在網絡上引發熱議。事件發酵到一定程度后,王國安適時放出消息,告知大眾這封信不過是韓后的廣告。
借由這件事,韓后的品牌關注度一個月內上漲了5倍,完成了其他品牌3年內都無法達到的品牌認知度。王國安只用了9.8萬元的版面費用,就達到了29億次的傳播,而在之后的919購物節期間,韓后在3天內完成了1個億的銷售額。
事實上,王國安自有其傳播路徑:先在傳統媒體制造話題,然后利用話題的能量引爆互聯網。他做張太廣告是這個路徑;他買下小蠻腰廣告之后沒有急著上硬廣,而是用“廣州人, 唔吹水”宣傳廣州精神,也是這個路徑;他投央視春晚依然是這個路徑,“沒有什么比春晚話題多,槽點多。”
看上去,這條路徑,和社會化營銷由社交網站發酵,再引發傳統媒體曝光進而掀起第二輪熱潮相反,但兩者的內核相同,同樣都是制造話題,引發病毒式傳播。
這也正是為什么,韓后能在競爭白熱化的日化行業脫穎而出。
征戰屈臣氏
營銷僅是表象,更重要的是體系的匹配。個性化的營銷讓韓后打開了品牌知名度,但要做到品牌提升,渠道的升級更為重要。
創立韓后之前,王國安創立過兩個化妝品品牌,積累了豐富的三四線市場代理商資源。因此2010年,他以有機概念重新殺入市場,走的也是“農村包圍城市”路線。2011年,韓后實現了上億元的銷售。
從“農村”回到“城市”,是很多起兵于三四線市場的本土化妝品品牌的夢想。方向明確,但過程注定曲折。2012年,王國安毫不遲疑地啟動升級計劃,為此他把曼秀雷敦中國區品牌經理肖榮燊招至麾下。
肖榮燊把屈臣氏作為一二線市場的突破口。
屈臣氏采用的是購銷模式,就是買斷產品,然后用庫存周轉率和銷量來考核。做得好它就給品牌更多的資源,比如更多的貨架,更顯要的位置;做得不好,它會凍結貨款,品牌活不下來只能卷鋪蓋走人。
對當時的韓后來說,這一步邁得有些大。因為無論是產品還是團隊,都還沒有跟上渠道升級的步伐。挑戰倒逼韓后做出調整。先是對產品進行改進,韓后推出了屈臣氏定制款,在理念和包裝上更年輕化,更適合屈臣氏的核心消費群。
接著就是組建和優化團隊。過去在專營店渠道,韓后只需定期對終端銷售進行培訓即可,但在屈臣氏,韓后需組建自己的終端銷售團隊。這無疑擴大了韓后的管理半徑和難度。為了適應新的渠道環境,韓后很快組建起一支上千人的銷售團隊,并形成了一支70人的管理團隊,進行分區域管理。
2013年年底,韓后經受住了考驗,在屈臣氏完成1000萬元的銷售額,是屈臣氏規定銷售額的1.3倍。攻下屈臣氏之后,韓后算是在一二線市場有了立足之地。
來自星星的O2O
2014年3月21日,史上最火韓劇《來自星星的你》的女主角全智賢,一襲黑裙出現在上海,參加韓后舉辦的“全智賢見面會”,和粉絲們一起“喝啤酒,吃炸雞”。
活動開始前,王國安在新浪微博造勢,發起“我想見全智賢”的活動,邀請網友參與“二千COS秀”,只要曬出模仿全智賢的劇中角色千頌伊的照片,就有機會和她親密會面。同時,王國安又用見面會現場廣告和淘寶置換,在聚劃算推出韓后專場,并在主頁上放出COS秀的照片。
最終COS秀收獲了4萬次點贊。同時,韓后淘寶旗艦店的銷量,攀升到淘寶化妝品類榜單的第一名。韓后推出的星星套盒,沒有促銷就賣了6000多萬元。
可以說,這是韓后開辟電商渠道以來的一個里程碑。
因為傳統營銷的火爆,韓后就此拒絕社會化營銷嗎?答案是NO。這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題。打法很多,適用就好。當社會化營銷浪潮席卷而至,韓后不可能完全置身其外。
2014年,韓后在淘寶化妝品類的銷售排名在第7名。而除了淘寶,韓后還積極和聚美優品等垂直化妝品電商牽手,拓展線上版圖。
事實上,從營銷到渠道,王國安一點也不“反互聯網”,反而是互聯網浪潮的跟隨者和繼承者。在這個跟隨者身上,我們看到一個草根企業,如何在短短的4年實現了傳統姿勢的互聯網跨越。韓后最大的成功,就是根據自身的條件和處境做出了對的決策。
但未來市場的變化越來越快,對于韓后來說,或許最有力的競爭,是走到變化的前面,從繼承者變為探路者。
(程明薦自《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