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娟
(云南省維西縣林業局產業辦,云南 維西 674600)
集體林權制度的流轉能夠極大地推動并實現林權的經濟價值,積極引導各種生產要素,尤其是資金,易于朝向林業發展的方向流動,進一步優化森林資源、勞動力、技術、資金等各種生產要素的配置。從而大幅度提升林地的利用度,大力推動林業產業化與規模化經營,共同實現集體林權制度下的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國內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林權的客體主要包含森林、林地以及林木,其主要內容包含林地使用權、林地承包經營權、森林景觀開發利用權、林地所有權、林木所有權以及林木使用權等。與此同時,林權流轉的客體也應該包含承包經營權、林木使用權、林木所有權和林地使用權。文章中的集體林權流轉主要指的是林木所有權以及集體林地經營權的流轉。在現實生活中,我國集體林權流轉的方式主要有轉讓、轉包、出租、互換、人股、抵押等多種流轉形式。
(1)很多地方的農民群眾與干部不夠了解林權之間的流轉事宜,加上林地流轉制度不健全,無疑導致林地流轉的行為十分不規范。例如在林地林木流轉中,在發包的時侯并沒有嚴格按照法律規范召開代表大會或者群眾大會,沒有依法公開甚至有些合同條款設計得不規范,甚至有一部分無書面合同,使林權流轉極不規范。
(2)根據現階段集體林權流轉的具體實際情況而言,一些地區林地合法流轉的渠道十分不暢通。改革制度中的林權到戶只片面解決了林地流轉的“一級市場”(分林分山到戶,讓當地的林農能夠依法獲得相應的林木所有權以及林地的承包經營權)。然而,現階段,并沒有完善林地流轉“二級市場”,從而導致林地再一次流轉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3)缺乏健全的林權流轉中介組織,加上森林資源資產評估制度也極不健全,主要表現在:隨意評估林業資源價值,交易登記不足,誠信度過低,以致林農在交易的過程中利益嚴重受損;林權流轉中缺乏相關中介組織的介入,以致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林權交易的信息;加上一些經濟主體有轉出意向,然而很難找到比較合適的受讓方,與此同時,需轉人的經營主體也極難找到比較合適的出讓方。
3.1.1 提高促使勞動力就業的意識
一方面,相關部門需要積極建立有償還制的林地流轉政策,針對一些需轉移就業的農民以及下山移民提供相應的補助,從而有助于鼓勵農民并正確引導農民進行流轉。另一方面,需要積極創建有償使用權的市場,將生態性比較弱的分散性經營的林地(產能低下失管、閑置的高山林地),流轉到會管理、能經營、懂技術、資金足專業的林戶手中,堅持發展非公有制的林業經營,從而有效推廣現代林業技術,進一步改良經濟結構,同時優化農村產業化的整體進程。
3.1.2 合理干預,確保政策得以穩定地實施
相關政府部門應該保證政策實施的穩定性,避免過度干預土地產權。政府管理部門經過集體林權制度的林改后需要尊重各個村林地產權的安排,不能夠過度干預,以行政手段來進行調整,否則極容易打擊許多從事林業生產農戶的積極性。相關政府必須積極實行有效的優惠政策從而培養符合現代林業發展要求的經營主體,進一步壯大各種合作組織和林業協會組織。
從保障機制來分析,需要積極推進失林失地農民的生活保障機制的建立,確保各地農戶的流轉利益。同時,為了保證農戶在林權流轉后無后顧之憂,則需積極完善農戶救濟制度、戶籍制度以及社會保障制度,增加一定的基金量,給予當地農民林權流轉后的生活提供生活保障。從制定林權流轉的法律制度來分析,為了保證流轉行為得以有法可依,則需盡快建立相關林業流轉與承包的法律制度,規范林業的投資以及生產技術行為,有效防止對林地從事不正當經營的人對林地謀取暴利,避免浪費大量的資源,對于林地的流轉、轉讓、承包、出租,需要嚴格規定最低面積的標準。
(1)在相關調研的基礎之上合理編制各個主要林種的評估細則以及參數表,嚴格規范并不斷完善評估技術與方法。
(2)加大團隊建設,進一步強化評估機構(森林資源資產)。需要有詳細的計劃,合理選派一些專業的技術人員統一參加資格考試以及相關業務培訓,從而有效地應對目前林權流轉工作中評估資產的需要。
(3)依據我國相關《行政許可法》等法規、法律的具體要求,嚴格制定合理、可行、科學的資質認證辦法以及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機構,集中解決現階段實際工作要求與資質規定相脫節的有關問題。
(1)可采取建立有關林地流轉的辦公室,派相關管理員正確指導農民進行林權流轉工作,逐步讓其管理更為規范化,同時,妥善調解因林地使用權流轉問題所引起的一系列糾紛。
(2)堅持培養相關林地流轉中介機構,進一步加快并不斷完善林業服務體系,從而保證建立的交易平臺更為公正、公開、有序、規范化。
(3)還可嘗試搭建有關流轉交易的信息網,靈活利用各種渠道收集流轉的價格、供求信息,加上采取對外發布的方式,從而讓投資人員能及時掌握并獲取真實的林地流轉信息,從而為流轉創造條件。
(4)進一步加強對林地使用權以及所有權的管理,合法登記,承認后發給相應的證書,一旦權屬的身份出現變動,則需依法更換證書,從而能夠有效保護經營者的合法權益。此外也需提高保護林地的意識,盡可能避免出現亂伐亂砍現象。
綜上所述,只有積極構建林權流轉服務信息平臺,建立保障機制,制定林權流轉的法律制度 ,適當地政府干預,才能有效改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中的規范問題,提高人民的生活質量,促進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沈文星,呂祥熙.集體林權流轉制度的研究[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4(1):117~120.
[2]陸琴雯,雷 敏.我國集體林權流轉制度改革與制度完善——以云南林權流轉改革實踐為例證[J].甘肅政法學院學報,2013,4(4):85~93.
[3]何得桂.關于深化我國農村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思考[J].求實,2013,11(11):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