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井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32億,半年共計新增網民1442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46.9%,較2013年底提升了1.1個百分點。隨著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互聯設備的快速發展,全球的數據量正在以每18個月翻一倍的驚人速度增長;目前中國擁有的數據約占全球16%,可以說中國正掌握著一筆巨大的潛在財富。在世界高速數字化的同時,大數據成為眼下最火的IT詞匯之一。
大數據無疑是當下和未來發展的趨勢,目前大數據在金融、保險、醫療、政府機構管理等方面的應用都收獲了一定成效。有人曾說過“建筑業是最需要大數據的行業,但也是最缺少大數據的行業。”建筑是一項復雜的藝術,它涵蓋多個維度、多個標準。在整個建造過程中,建筑行業會產生大量的數據,比如建造人員的行為數據,施工過程中的質量、進度以及成本等各種各樣的數據。據估算,從設計階段開始一直到項目竣工結束,將會產生27T的數據,這個數量是非常巨大的。
在建筑材料采購過程中實際上就包含很多有價值的數據,可以對其進行分析,從而為開發商提供建筑成本方面的參考,避免錯誤選擇導致浪費現象的發生。而這些精確的材料數據對于建筑師而言,則可以為他們靈動的設計構想提供更加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建筑材料數據更是BIM模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信息,能夠加深各相關方對項目的理解。
當然,現實情況是整個行業內的很多數據目前還是各自孤立的,并沒有因為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成熟而真正流動起來,它們大多數還沉睡在項目相關人員的計算機中。而如果數據沒有真正流動起來,那就不能挖掘其潛在的價值。也許,對于現階段整個建筑行業的大數據發展而言,首要任務是要讓行業內的每個人都認識到數據的重要性,每個企業、每個相關人員要建立大數據思維,只有有了這個基本的思想才能談得上技術,才能從數據背后洞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