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自主探索是課改下所倡導的新的教學方法之一,也是廣泛被教師應用的學習方法,更是培養學生主動求知意識的基礎,也是高效課堂順利實現的保障。所以,在課程改革下,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課改基本理念,要立足于數學教材,有效地將探究式教學模式應用到數學教學活動中,以促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獨立思考中輕松地理解相關的數學知識,同時也為學生綜合而全面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創設生活探究情境,提高應用能力
生活與數學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有效的生活情境不僅能夠打破傳統課堂的沉悶,給課堂增加活力,而且對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在素質教育下,我們要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創設有效生活探究情境,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的相關知識,進而在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的同時,也為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實際問題與二次函數”時,為了提高學生基本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導入課時,我引導學生思考探究了下面的一個與學生實際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的情境,即:某商店構建一批單價為20元的玩具小汽車,如果以單價30元進行銷售,半個月可以銷售400件。經過調查,銷售單價每提高1元,銷售量相應減少20件。思考:當銷售價格為多少時,半個月內能夠獲得最大的銷售利潤?組織學生對上述的情境進行思考探究,這樣的生活情境不僅能夠讓學生意識到生活與數學之間的密切聯系,而且,對提高數學課堂的效率、鍛煉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所以,我們要有意識地創設與生活有關的探究情境,使學生在獨立思考、主動求知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發展。
二、組織一題多解活動,發散學生思維
一題多解活動是鍛煉學生探究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基礎,也是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數學解題過程中,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一題多解,要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使學生在探究新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同時,也為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進而也為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高做好保障性工作。
例如,圓的內接四邊形ABCD的對角線AC和BD互相垂直于P,點E為BC的重點,EP的延長線交于F,求證:EF⊥AD。
在解答該題時,為了鍛煉學生基礎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也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發散學生的數學思維,在解答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入手尋找解題思路,比如:可以利用△PAD∽△EPD來證明EF⊥AD;也可以用△FOP的內角和為180°來證明。在此不再進行詳細的介紹。但是,素質教育下,我們要鼓勵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主動性,進而豐富學生解題經驗,提高學生解題能力的同時,也為學生健全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總之,素質教育下的數學教師,要結合教材內容,有效地將探究式教學模式應用到課堂活動之中,以確保學生在主動求知的過程中獲得綜合而全面的發展,進而也確保數學課程目標最大化地實現。
參考文獻:
曹桂珍.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4(03).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