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東起
時代稅收先鋒楊志剛,男、中共黨員,現任德州市地稅局經濟技術開發區、袁橋中心稅務所所長。其工作務實、作風扎實、政績真實,被黨委政府授予支持地方經濟發展先進個人、地稅系統先進個人、基層建設十佳優秀團隊、德州市地稅系統基層建設“雙創”活動集體三等功、德州市青年文明號等榮譽稱號。在德州縣市地稅工作了二十多年,憑自已多年的稅收經驗,探索出了基層工作的稅收方向。
目前,隨著以申報納稅和優良服務為基石,“以計算機網絡為依托,集中征收重點稽查,強化管理”的征管模式已經形成,強化基層稅收管理的制度、辦法和措施已比較健全,稅收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加強,稅收征管從質上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從基層稅收管理工作的實踐來看,在經濟騰飛的形勢下,步入新的挑戰,使稅收管理工作量加重,出現忽視工作管理章程,摸不透新時期稅收標準的問題,若不及時化解,必將使稅收管理整體工作呈下滑趨勢。楊志剛根據多年來的工作經驗與實踐,對當前稅收遇到的相關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工作機制。
新時期稅收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有效稅源沒有完全轉化為稅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稅收流失。具體表現在土地使用稅漏征漏管問題沒有全面解決,已征用但未開發使用的閑置用地、經營不正常企業用地、已征用土地未注冊企業用地、個體工商戶用地等大多未納入監控,正常企業也存在不申報或少申報土地使用稅現象,我局在2014年進行的土地使用稅清查中,就共清查入庫以前年度土地使用稅6000多萬元。此外假停業、假非正常戶、假注銷戶不能得到全面有效監控。
二是中小企業管理措施落實不到位,所得稅管理質量比較低。雖然推行了企業所得稅分類管理,但諸多措施在實際工作中未能完全有效落實,中小企業經濟稅源運行質量難以保障,特別是所得稅管理質量普遍不高。
三是分支機構管理不規范,與總機構所在地管理信息不對稱。連鎖經營總店、分支機構管理不規范,跨區域匯總納稅的總、分支結構所在地管理信息不對稱,對于總機構是否能夠完全將分支機構納入核算,核算是否準確難以確定,容易形成管理縫隙。
四是稅源管理信息失真,造成大集中系統的垃圾數據。主要表現是稅務登記信息與實際不符,如經營地址與辦證地址不一致、經營范圍與實際不符、法人代表與實際經營戶主不一致等:此外存在一些應注銷但未作注銷處理戶。
五是巡查巡管不到位,稅收管理員職責沒有完全履行。每次稅源清查,都能清理出一部分稅源,清理出的稅源中,大部分是日常未能有效監管的稅源,這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日常巡查巡管流于形式,沒有真正落到實處。
六是管理和發票脫節,“以票控稅”難度較大。一方面同國稅的信息傳遞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增值稅納稅人的發票開具信息掌握不全面:另一方面管理人員參與發票管理程度不夠,游離于發票管理之外,基本不掌握納稅人的發票開具情況,未能及時將納稅人開票金額與核定稅額相比對,掌握納稅人真實經營信息。
七是對涉稅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不夠,稅收管理的執法剛性有待強化。主要表現在稅收執法上避重就輕,沒有按規定履行檢查程序,該處罰的沒有進行處罰等間歇性避病。
稅收管理困難的原因
這些問題集中反映了在稅收管理工作中管理銜接不暢、管理內容不明、管理手段滯后、管理落實不夠等具體問題。存在以上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體制上的原因,也有制度上的原因:既有稅收管理員日常事務性工作量大、臨時性工作多、自身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的原因、也有管理人員在思想認識不到位、工作能動性欠缺的原因。分析起來,主要有以下五點:
一是政策、制度落實不夠。近年來,特別是國家稅務總局倡導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理念以后,從上到下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管理的制度和辦法,但是在日常的稅收管理工作中并沒有能夠完全按照這些制度和辦法的要求來完善稅收管理,并沒有將這些先進的理念和管理手段落實到具體管理工作中。
二是個別稅收管理員工作能動性不夠。個別稅收管理員無法應對社會及地稅新形勢的發展,思想認識上存在一定誤區,盲從、求穩、迷茫、攀比等不良心態,導致稅收管理員對自身工作角色定位不準,工作動力不足,缺乏應有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凡事習慣于照搬照套,信奉“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敢、不愿也不善于突破固有的思維模式開創工作新局面。
三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夠。在日常稅收管理工作中對稅收政策理解不透,發現問題不研究,不能合理的解決問題,不能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盡快加以改正、以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
四是工作中督導不到位,監督乏力。管理部門在貫徹政策或布置工作后,往往只重結果不重過程,期間對基層的落實情況缺乏必要的督導,沒有了上級的監督,基層的執行力就大打折扣,直接影響到抓落實的效果。
問題迎刃解決的對策和建議
一是加強能力建設。首先,要加強教育引導,增強干部政治意識和責任意識,堅定“聚財為國、執法為民”的宗旨。其次,要完善培訓機制,重點圍繞大集中系統、稅收業務、財務會計、法律法規、服務技能等方面開展更新知識培訓。其三是通過多種形式鼓勵廣大基層稅務干部在稅收實踐中加強對征管難點、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的研究和分析,積極探索適合稅收征管的有效措施和手段,不斷提升征管隊伍的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
二是建立稅源管理的長效督導機制。要層層建立稅源管理督導組織,定期不定期地下基層進行督導,督導情況要形成書面報告及時通報反饋,確保稅源管理無盲點,征管質量不斷提高,稅收收入穩步增長。
三是強化內外考核監督。對內要進一步規范稅收管理員的工作標準,量化工作要求,把各項工作目標和收入任務分解明確到每一個人,結合督導、審計、稽查等反饋情況,分月、季、年進行綜合考評,切實強化過程監督、嚴格考核、嚴格追究,預防和制止不作為、人情稅和執法隨意現象的發生,確保各項工作能夠規范有序地開展。對外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手段,全方位地聽取納稅人的意見和建議,傾心接受納稅人的廣泛監督。
四是加強稅源控管和基礎信息管理。一是嚴格稅務登記管理,二是全面清理數據,三是加強數據監控。
五是大力推進稅源精細化管理。依托大集中管理系統,深化“以地控稅”管理,完善“以地控稅”管理平臺建設;積極開展稅源專項清查,澄清稅源底子,強化源頭控管,夯實稅收征管基礎;集中督導餐飲、住宿、娛樂、租賃等服務業稅收管理,實現控管到戶,逐步規范;深入抓好房地產稅收一體化、重大建設項目稅收管理措施,切實加強房地產、建筑安裝等重點行業、重點稅源項目的稅源監控;增強稅收管理員在發票管理上的參與度,特別是在發票領用、驗舊環節稅收管理員應作為其重要一環參與其中,強化“以票控稅”;實行分行業的“申報警戒線”制度,由市局或各基層單位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確定分行業的“申報警戒線”,對低于“申報警戒線”的,要列為重點監控對象進行重點監控;抓好對稅源大戶、重點企業、稅負異常變動和低于“申報警戒線”等納稅人的評估,引導、督促納稅人如實申報,依法納稅;加大征管案源移送稽查的力度,對于管理工作中發現的偷逃稅嫌疑的線索,征管單位必須及時提供給稽查部門,形成征管、稽查的良性互動,促進征管質量的提高。
聚財為國、執法為民是楊志剛本職工作,他以高尚的人格魅力、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激勵著大家,身先士卒、不推、不擋、不造、不瞞的工作實踐,凝聚著一個精誠和守信的稅收團隊,以 “聚財為國、執法為民” 的稅收理念、默默耕耘在地方的稅收戰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