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飛

每年全國兩會,教育問題都是焦點。今年,農村教育、“小升初”就近入學、高考改革等教育領域的一系列改革舉措,依然是代表委員熱議話題。
農村教育是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馬敏今年關注的主要問題。他認為,在農村地處偏遠的教學點,教育投入隨機性很強,設施設備落后。一個教師同時教多個年級課程,付出大、待遇差,教學點形成惡性循環,任課教師退休一個就少一個,很少有穩定的補充機制。他呼吁,國家應提高農村教師工資待遇,提供適合農村實際的培訓,參照國外小規模學校管理經驗,將我國農村教學點列入小規模學校,并納入正規學校建制。
民盟中央也對農村教育非常關心。民盟中央提交的《關于穩定農村中小學教師隊伍的提案》建議:明確各級政府責任,逐步建立省級統籌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工資保障機制;提高農村教師的福利待遇。財政單列支出農村教師津補貼,增加農村教師崗位津貼,財政給予教師一定的住房補貼;加快農村教師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靈活多源的農村教師增量機制。
去年年初,為集中綜合治理大城市義務教育擇校熱難題,教育部明確實施“小升初”就近入學辦法。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市教委副主任孫惠玲提出,義務教育實施免試就近入學后,如何保障學校辦學質量和特色,如何評價學校辦學質量,如何有效激勵校長辦好學,將會成為今后教育改革的重點。她呼吁廣大教育工作者、學校、教育管理部門要跳出應試思維,從孩子未來發展看今天的教育改革。
在全國政協委員、安徽省教育廳副廳長李和平看來,普通高中教育事業存在一些不足,如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的待遇逐年提高,相比之下,完全中學(包括初高中)高中教師工資收入提高無法得到保障,學校債務負擔沉重,國家政策缺少支撐。他建議對《義務教育法》進行修訂,將九年義務教育制度延長為十二年義務教育,推行高中階段全免費教育,徹底解決缺少國家政策和資金保障的問題。
高考改革是教育體制改革的重點領域,無疑也是兩會教育話題的熱點。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今年關注的是高考改革方案出臺后中小學及高校如何落實。他提出,一些好的中學已經開始探索,如文理不分科、走班教學、選課制、分層教學等,隨著高考改革的啟動這些都將成為新常態。“但是,學校間一定不能盲目攀比,走班制等探索不能一刀切。”
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科技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表示,高考改革可以適當考慮讓考生在當地考試,回戶籍地錄取。高考改革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不是考什么內容、怎么計算分數,而是隨遷子女在當地接受教育和參加高考的權利。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透露,江蘇高考改革系列方案計劃于今年上半年出臺,這對普通高中的教學方式影響不大。“高中應該根據國家課程標準授課,而不是根據高考(課程)改革的變化研究考試訣竅。”在沈健看來,“如果高考怎么改,高中就怎么跟著大規模地改變教學方式,那就是標準的應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