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飛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2015年經濟增長預期為7%左右。穩增長也是為了保就業,隨著服務業比重上升、小微企業增加和經濟體量增大,7%左右的速度可以實現比較充分的就業。
李克強指出,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將達到749萬人,要加強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鼓勵大學生到基層就業,實施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支持其到新興產業創業。
就業乃民生之本。近年來,隨著每年大學生畢業人數的持續增加,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始終備受關注。然而,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大學校長鄭強明確表示:“中國大學生就業難,我根本不同意。”
他教育學生先就業、再擇業。“北上廣、發達地區的工作比較難找,工資高的工作難找這是事實,在哪個國家都一樣。實際上,不是工作不好找,是享受的工作不好找,艱苦的工作有的是,就看你做不做。隨著文化多元化、思想自由化和市場多樣化,人們選擇就業的自由度遠遠高于以前。”
全國人大代表、鄭州西站副站長郅慧則為高校“支招”。她建議部分高校應開設現代物流、航空服務、城市軌道交通、電子商務等與經濟社會發展聯系密切的專業;探索高校和企業共建實驗室,做一些經營項目,高校出智,企業出資,合作共贏,同時也能解決畢業生實踐不足的問題,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或畢業之后到基層就業。
“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在基層一線干,怕吃苦受罪,其實基層也有好處,機會多不說,前途也很廣,關鍵是能得到鍛煉。”
全國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宗慶后希望,出臺政策鼓勵人才下縣城。像大城市引進國外優秀人才那樣制定有吸引力的優惠政策,引導和鼓勵大學生下基層就業、創業,為其提供住房、較高工薪待遇等一系列政策,吸納人才參與城鎮化建設,同時亦可以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
去年,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大學生創業的政策,既減輕稅費負擔,又提供資金支持。大學生創業環境得到改善,很多學校還允許休學創業。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青聯委員孫維去年聯合有關機構圍繞大學生創業,對陜西和其他省份的33744名在校大學生和5357名畢業兩年的大學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最渴望在創業過程中得到政府資金扶持和簡化審批手續。
孫維提出“建設四大平臺,更好推進大學生創業”。“希望建立免費政策咨詢、互聯網社區交流等平臺,既為在校大學生和大學畢業生解決創業就業實際問題,也能成為青年學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正能量的平臺和窗口。”
全國政協委員、新東方科技教育集團董事長俞敏洪則認為,95%的學生創業項目沒有創新。他建議:“大學生創業要提供政策及必要的資金支持。目前,大學生創業貸款額度普遍是10萬元,稍微少了一些。更重要的是,政府應該鼓勵企業家成立天使基金、創投基金,并在稅收方面適當減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