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科學家最近發現了宇宙初期最明亮的類星體,它由迄今所知當時質量最大的黑洞所驅動。作為宇宙中最強大的天體,類星體從137億年前的大爆炸后僅9億年就開始演化。這個類星體距離地球128億千米,其中央黑洞質量相當于太陽的120億倍(銀河系的中央黑洞質量只有太陽的400百萬倍),亮度則是太陽的420萬億倍。這個超巨大黑洞的發現,對宇宙早期的黑洞生長提出了一個問題:在宇宙初期,即最早的恒星和星系剛剛出現之時,類星體何以達到如此亮度?科學家相信,正是來自最早數代星系和類星體的光芒終結了黑暗時代,使宇宙迎來了破曉,宇宙才逐漸轉變成我們今天所見的樣子。類星體在1963年首次被發現,它的年代被確定在一個重要的宇宙事件(天文學家稱之為“再電離”)快要結束時。隨著類星體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從其周圍吸收物質,類星體向太空發射巨大能量。天文學家迄今已發現超過20萬個類星體,它們的年齡從大爆炸后7億年到今天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