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強調人的城鎮化,有很多學者認為其目的是推進農民的市民化。從政策意味來理解,客觀上這種過程是身份的轉變。但是,如果從一個世紀以來的城鄉之間紛繁復雜的關系來看,實際上這種轉變在我國則有其深遠的社會意義——其試圖從權利上解決市民與農民的制度分層,建立一個“市民化的平等社會”,這使得我國今天的社會發展回到應有的“原點”。城鄉關系實際上是人類與自然關系在工業化和城市化背景下被資本演繹的“競合”關系,是人類社會從經濟理性走向社會理性的標志。新型城鎮化策略中對“人本”的尊重,被認為是回歸至“城鄉關系本是人的關系”的“市民化”事實本質。城鄉關系從競爭走向融合的過程是解決人為造就的社會分層走向平等的過程,其歷程正是對市民權的再造過程,新型城鎮化提出對“人”的尊重正是這一過程在我國的再現。